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光子偏振態的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固態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基於自主加工的激光直寫波導,實現了光子偏振態的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存儲保真度高達99.4±0.6%,該工作顯著推進了可集成量子存儲器在量子網絡中的應用。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 Bulletin》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光子的偏振態具有操作精度高和抗幹擾能力強的特點,在量子信息任務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實現偏振態的可集成量子存儲是構建大尺度可集成量子網絡的基本需求。稀土摻雜晶體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固態量子存儲介質,能夠結合多種微納工藝製備出可集成的量子存儲器。然而,已有的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均無法實現偏振態的量子存儲,這是由於稀土摻雜晶體的光吸收一般是依賴於偏振態的,並且其微納波導結構也不支持任意偏振態的傳輸。
Eu3+:YSO(摻銪矽酸釔晶體)是實現可移動量子優盤的重要候選材料,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基於該材料已實現長達1小時的相幹光存儲[Nature Communications 12, 2381 (2021)]。在近期工作中研究組注意到摻銪矽酸釔晶體中占據第二類釔替位的Eu3+(以下簡稱替位二銪離子,site-2Eu3+)可以實現對任意偏振態的均勻吸收。研究組首先采用光譜燒孔技術測定替位二銪離子的準確能級結構,再結合研究組原創的“無噪聲光子回波(NLPE)”量子存儲方案[Nature Communications 12, 4378 (2021)]克服替位二銪離子的弱吸收問題,最終基於單次通過的單塊晶體即實現了偏振態的量子存儲。該工作提出並證實了替位二銪離子可實現偏振態的量子存儲,近日發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
研究組進一步利用飛秒激光直寫技術在摻銪矽酸釔晶體中加工出凹陷包層波導。這種波導具有圓對稱的結構,可以支持任意偏振態的低損耗傳輸。研究組采用光譜燒孔技術提升替位二銪離子的吸收深度達2.6倍,再結合電場調製的原子頻率梳量子存儲方案,成功地基於波導結構實現了偏振態的量子存儲。量子存儲保真度達99.4±0.6%,驗證了這一可集成器件的高可靠性。該工作5月2日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這一工作把光子的偏振自由度應用到可集成量子存儲領域,為基於偏振編碼構建量子網絡奠定了基礎。同時偏振自由度為可集成器件的噪聲抑製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濾波自由度,對於可集成量子存儲的實用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a,實驗裝置圖;b,矽酸釔晶體中替位二銪離子的能級結構圖; c,晶體俯視圖,兩側金屬為集成的共麵電極;d,晶體側視圖,虛線框內是光波導;e:波導傳輸模式的橫截麵。
該工作得到審稿人的高度評價:“I think that the paper shows important results, as it demonstrat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mpatibility of laser-written waveguides inYSO with polarization encoding, and it broads the technological applicability of this relatively new integrated platform.(論文報道了重要的成果,因為它首次展示了矽酸釔晶體中激光直寫波導與偏振編碼的兼容性,拓展了這一新型集成工藝平台的技術適用性)” ;“The realization is clearly at the state of the art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f complexity and technicality.(這一實驗顯然處於最先進的技術水平,具有最高的複雜性和技術性)”。
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是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靳明和朱天翔。樣品電極加工得到中國科大微納加工中心葉陽老師和李文娟老師的支持。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合肥國家實驗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安徽省的資助。周宗權得到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資助。
論文鏈接: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