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安徽大學張能為教授的文章《實踐哲學在解釋學上的重建與複興》
4月20日出版的《新華文摘》(2022年第8期)轉載了安徽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張能為的文章《實踐哲學在解釋學上的重建與複興》,文章原載於今年1月13日出版的《社會科學報》(總第1788期)第5版。
文章指出,解釋學長期以來往往被當作一種方法論或一門技藝性學問,而沒有將理解本身上升到哲學存在論來思考,更忽視了文本理解與人的存在本身實踐理性反思的本質性聯係。解釋學本質上就是實踐哲學,它與實踐哲學的關係發展史表現出一種由“合”到“分”再到“合”的動態辯證邏輯,呈現為一個曲折而交合的過程。解釋學是哲學,而且是實踐哲學,伽達默爾立足於解釋學和現象學,對亞裏士多德和康德實踐哲學作出了綜合統一和辯證性發展,形成了西方實踐哲學發展史上的“第三次飛躍”。實踐哲學成為了真正的哲學任務,它是一種基於人的存在本身的自我相關的理解性知識,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實踐哲學不可缺失,在未來不確定的確定性中,實踐哲學更是人類希望之所在。

(來源:安徽大學)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