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要輕盈靈動,仿佛雨後般清新自然;氣息要有控製;吐字要清晰飽滿……”周三下午,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金鬥路小學內,該校合唱團的學生們正在包河區“共享教師”李之銦的指揮下,練習合唱曲目。
藝體教師人數不足,有的學校甚至用語數英等科老師兼音體美老師,曾是包河區農村學校以及城市偏遠、薄弱學校麵臨的共性問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2011年9月,包河區教育體育局探索成立藝體中心,來自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的15位骨幹教師定期前往偏遠、薄弱學校和鄉村少年宮,開齊藝術、體育類課程,組建特色興趣社團,用“共享教師”的路徑破解師資不足問題。如今,包河區“共享教師”累計近500人。
李之銦是包河區貴陽路小學的音樂教師,今年加入該區“共享教師”隊伍後,上課時間便被排得滿滿當當。“每次看到那些學生上課時認真的眼神,我深深感覺到藝體老師也被需要,在其他地方任教、接觸不同學生後,也讓我對教學方式和理念有了新的理解。”李之銦說,每周在藝體中心的交流學習,讓她提升了自己的眼界和教學能力。
隨著包河區教育均衡化逐漸落實,藝體中心轉變職能,更注重於培訓、引領、交流,讓藝體教師特長互補、提升自我。2015年起,藝體中心采取“2+1+2”工作模式,教師一周中有兩天在本校工作、一天回中心進行分享、兩天走教。2018年,藝體中心繼續秉承“建強中心+輻射學校”的原則,優化運轉模式,為中心的師資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升、多彩課程的創新與開發搭建更好的平台。
今年疫情期間,藝體中心推出“在線彩虹課程”,鼓勵老師跨學科合作,推出係列精品公益課,包括心理輔導、傳統藝術、科技創新等模塊,並向社會開放。
“我2009年來這個學校時,這是屬於鄉村中心校下麵的村小,音體美老師是由語數英老師兼的,音樂課隻能放磁帶,就向區裏請求支援。後來通過‘共享教師’送教上門,補上了藝體老師的缺口。”淝河小學校長沈音說,現在隨著學校的逐步發展,該校招錄了多名藝體教師,並在“共享教師”指導下逐漸成長,該校部分藝體老師成熟起來後也加入了“共享教師”的隊伍,去幫扶其他薄弱學校。
“從一開始幫助薄弱學校開齊開足課程,到現在的研發優質課程共同提升,包河區‘共享教師’已經形成一種共享的理念和完善的體製機製。”包河區教育體育局局長蔣永說,這些“共享教師”常年往返於不同的學校,在傳播先進教學方法的同時,也將走教的經驗與思考帶回本校,通過教研互動實現藝體師資水平的整體提升,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麵發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