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重要回信精神,理解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係和實踐要求。7月14日,安徽農業大學“科技紮根田地,‘智’領鄉村振興”實踐團隊從安徽農業大學出發前往舒城縣智能蔬菜科技小院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在周主任等科技小院負責人的帶領下,小隊考察了番茄智能化溫室和水培生菜植物工廠等地的數字化農業應用情況,並由技術人員示範,向隊員們展示了科技儀器的使用方式。在實踐中,學生們了解到智能化設備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可以減少勞動力成本、降低環境汙染,同時,通過數據采集和分析,智能化設備可以幫助農民進行科學管理,優化種植方案和管理農業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產業智能化進程。
隨後,團隊來到簡易拱形大棚區域,實地考察了前期小院駐點師生布置的智能管理係統、自動卷膜器、環境信息傳感器、環境管控設備等智能化軟硬件係統,並采集植物的性狀照片和相關數據,為後期開展科學研究做支撐。
為開展番茄采摘機器人視覺智能係統研究采集基礎數據,隊員們決定深入田間地頭,為當地技術人員就傳感器的安裝部署、管控係統的使用與運行維護開展一係列行動,並且為確保儀器的精密性,采集了海量農作物實體影像數據以提高技術的準確性。
通過調查問卷、麵對麵訪談、座談會等方式開展了“百校千鎮萬村”大學生鄉村振興調研工作。實踐團隊了解到,雖然智能化設備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物產量,但隨著智慧農業的不斷發展,對於具備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能的農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資金、生態環保技術等要素供給缺口依然顯著。
此次活動,誌願者們從學校的“小課堂”走向田間地頭的“大課堂”,聚焦智慧農業的實際應用,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青春抒寫鄉村實踐故事,以期在真學真看真用中推動智慧農業創新發展。
(作者:陳璐,孟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