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第一次! 安徽大學張軍教授團隊找到觀測證據
日前,安徽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張軍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侯義軍副研究員等合作,第一次找到了太陽色球纖維向暗條提供物質和磁通量的觀測證據,在太陽暗條的磁通量來源和物質供給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太陽暗條是太陽大氣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等離子體結構,懸浮於色球和日冕,具有溫度低、密度高的特點。太陽暗條與太陽上的劇烈活動(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密切相關,暗條爆發是影響空間天氣的最主要太陽活動之一。暗條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太陽物理學熱點課題,對其開展係統研究也是國家航空航天等科技活動的迫切需要。
在暗條研究領域,暗條的形成是一個關鍵而未解決的問題。暗條的形成需要從兩個方麵來考慮:磁場結構的形成和物質的供給。基於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地基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和歐美空基太陽動力學天文台(SDO)的觀測數據,張軍教授團隊及合作者發現了暗條磁場和物質供給的新模式。紮根在對消磁結構上的兩組色球纖維相互靠近,同時有微弱的增亮,磁重聯發生;隨後一條長的新纖維形成,向暗條移動,最終與暗條合並。這些觀測結果揭示了暗條的物質和磁通量可以由附近的色球纖維提供。
相關研究成果作為快報發表在天文學核心期刊《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安徽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方玥為第一作者,張軍教授和國家天文台侯義軍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來源:安徽大學)
圖1:兩組色球纖維靠近、重聯,形成一組新纖維,隨後與暗條合並。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