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大屏幕,三個板塊並行排列:左邊的板塊,中關村校區活動室的一群孩子們,正在進行著平行四邊形的“微課堂”學習;中間板塊,華清校區的老師在同步觀看完教學演示後,點評了“微課堂”上老師的啟發式教學;華清校區老師話音剛落,右邊板塊上百旺校區的老師隨即提出了不同意見……小小的一塊屏幕,實現了三個校區的即時對話。
今天上午,海澱區教委舉行“一校多址”辦學經驗現場推廣會。中關村二小通過遠程視頻會議係統,演示了多校區同步、優質、均衡辦學的做法。高效的信息平台,打破了不同校區的空間限製,實現了各個校區的零距離溝通,使得不同校區的老師可隨時進行遠程會議和教學研究。
中關村二小校長楊剛介紹,一校多址辦學是應對教學資源不足的重要舉措,但是相對於單一辦學而言,其管理難度更大。就中關村二小而言,學校於1998年開始承辦上地實驗小學,自此開啟了多校區辦學的篇章。2001年承辦海澱外國語實驗學校小學寄宿部,2003年合並成府小學、承接華清嘉園配套小學,2009年合並西北旺小學、承接百旺新城配套小學。目前,學校擁有中關村、華清、百旺三個校區,地點分散,相隔距離遠,學生來源多元化,有的來自高品質住宅,有的來自城鄉結合部,“融合”難度很大。
為了實現“一個二小、一個標準、一個質量”,中關村二小對三個校區的行政、教育教學、後勤等實行“同步管理”。如在安全方麵,采用同樣的安檢設備,保證各個校區安全無死角;在物業管理上,選擇統一服務商,為三個校區進行相同的服務;通過對人員的合理調配和教學資源的統籌配置,使得每個校區各個年級組的骨幹教師數量基本持平。
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關國珍認為,中關村二小以一所學校帶動七所學校,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也為目前越來越多的一校多址辦學方式提供了經驗參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