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2021年度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全市共有191項成果獲獎
其中一等獎45項、二等獎146項
北京科技大學獲得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
獲獎數量再創新高
邢奕教授主持完成的“鋼鐵行業重點工序煙氣多功能耦合超低排放技術集成與應用”項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項目結合北京科技大學環境學科礦冶特色,聚焦行業難點,研發了適用於鋼鐵煙氣特點的減排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構建了汙染物協同治理、能源高效利用和副產物資源化多功能耦合技術體係,支撐了首鋼、河鋼、泰鋼等鋼鐵企業完成燒結/球團/熱風爐等工序的多個首台套煙氣超低排放。項目成果經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入選“科創中國”先導技術榜單和國家先進汙染防治技術目錄,在行業完成百餘套工程應用,並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環保技術向越南promina等公司輸出,實現了我國鋼鐵汙染防治技術從跟蹤引進發達國家到自主創新、逐步超越和引領全球的跨越式發展。
劉智勇教授主持完成的“工業承壓管道環境敏感斷裂理論創新及重大工程應用”項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項目聚焦承壓管道設施環境腐蝕斷裂防控領域重大需求,創建了環境敏感斷裂非穩態電化學理論,形成了環境斷裂快速評價和防控方法的理論基礎;提出了二元法設計原理,發明了係列耐環境斷裂型新鋼種;發明了環境斷裂早期診斷、原位修複、高效評估、高效治理新方法,集成建立了智能處置平台;製定、修訂了四項國家標準。其成果廣泛應用於我國主要鋼鐵、長輸、核電、城市管道、石化企業重大工程,經濟社會效益顯著。項目成果經鑒定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國際同行廣泛認同,為承壓管道/設施的腐蝕安全防控與延壽健康管理提供了成套基礎理論與技術支撐。
邢奕北京科技大學主持完成的“城市建築與基礎設施安全控製理論與關鍵技術” 項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項目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等支持下,創立了“物理-社會-信息”三度空間城市安全理論,研發了“天-空-地”多基協同、“數據-物理”雙模型驅動的安全監測預警技術,以及“單元-係統”跨尺度的安全診斷治理技術,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南中軸”、冬奧會賽區等標誌性區域得到成功應用,並在北京上百項工程(包括京張高鐵、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得到應用,支撐了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等多項政策的製定和實施。項目成果為破解城市建築與基礎設施安全控製難題提供了新理論、新技術與新示範。
此外,北京科技大學杜豔霞研究員參與完成的項目“智慧燃氣管網安全運行保障關鍵技術與裝備及工業化應用”獲一等獎,杜冰副教授等人參與完成的項目“多媒體計算通信技術與智能安防係統研發及應用” 獲一等獎。張雷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一帶一路國家高硫高鹽油田全生命周期腐蝕控製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獲二等獎,於然波教授參與完成的項目“中空多殼層結構體係的合成化學基礎研究及功能應用”獲二等獎,李燕教授參與完成的項目“適配多元化核酸藥物治療的載體輸遞係統構建與機製研究”獲二等獎,孫英峰老師參與完成的項目“能源材料微觀結構同步輻射與中子原位表征裝置與技術”獲二等獎。
立足首都、服務首都、建設首都是北京科技大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多年來,學校持續深化與首都的科技創新合作,深度參與“三城一區”和懷柔實驗室建設,承擔建設了以北京實驗室、北京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重要科研平台,開展了一係列對首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革新,落地了一批對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的北科成果。麵向未來,學校將堅持“四個麵向”,堅持北科特色,深度融入首都發展規劃,為“四個中心”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