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實踐團“紅綠融合”唱好鄉村振興征途上的長征組歌
2024-08-16 13:46:00

  “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今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也是《長征組歌》創作60周年。伴著鏗鏘有力的歌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暑期實踐團的成員們再次踏上了長征的道路,以長征豐碑引領當代青年以實際行動譜寫時代華章,學思踐悟多措並舉唱好鄉村振興征途上的“長征組歌”。

  《長征組歌》以極具感染力的音樂形式再現了具有傳奇色彩的兩萬五千裏長征,是“紅色音樂史詩三部曲”之一,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我們實踐團的成員中有很多都是聽著《長征組歌》長大的,耳熟能詳的旋律,每次聽卻都能有新的體會”,此次實踐的發起者,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團委教師徐馳翀介紹到:“我們用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去聽去學這些曲目,但比起會唱,更重要的還是去了解這些詞曲背後的故事,去用長征的精神激勵當代青年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遵義會議放光輝,全黨全軍齊歡慶”,到遵義去學習“偉大轉折”;“敵人棄甲丟煙槍,我軍乘勝趕路程”,到赤水河去體驗經典戰役的“神”和“奇”;“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誌越堅”,到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去感悟“挑戰極限,不勝不休”......就這樣,實踐團的成員們跟著《長征組歌》的歌聲,沿著紅軍長征的足跡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唱、一路學,曆時36天,總裏程近8000公裏,足跡覆蓋3個省份、8座城市的13個區縣,重溫戰火紛飛的曆史,銘記老一輩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艱辛,探尋以雲貴川地區為代表的紅軍長征途徑地如何利用紅色資源和文化優勢以“紅綠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密碼。

  樸素的環境,厚重的曆史,珍貴的記錄。實踐團的首站來到遵義會議會址,“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決定中國命運與未來的時刻,看到的聽到的最多的詞語就是‘轉折’”,實踐團成員劉帥說到。在習水,實踐團參觀調研了“四渡赤水紀念館”、“女紅軍紀念館”等17個紅色場館,深入挖掘紅三軍團第五師教導營班長何木林“‘守口如瓶’14年”的光輝事跡;聯合四渡赤水實景實戰體驗園共同編排並實景演出《四渡赤水》《青杠坡戰役》,親身感受戰場的驚險殘酷,在寓教於遊中再現真實的戰爭畫麵。在四渡赤水紀念館,實踐團成員精心準備了《四渡赤水出奇兵》《我為祖國獻石油》等多首歌曲,開展了紅歌傳唱活動。“通過唱的形式,學紅色精神、講紅色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強有力的紅歌力量。”實踐團成員雷宇樂說到。

  在紅色婁山關,實踐團重走雄關古道,感悟紅軍戰士的堅韌與不屈。在彙川區,實踐團與區團委圍繞當地紅色資源、旅遊宣傳、旅遊規劃等校地合作內容進行了專題座談並共建“紅色教育研學實踐基地”。“要堅定崇高理想,越是艱難越向前,翻越一個個‘婁山關’,傳承弘揚好長征精神”,實踐團成員李宇騫在座談會上表示。實踐團利用現代VR技術,為紅軍長征遺址、重要會議會址等搭建80餘個線上場館,原創音樂歌曲《青春向長征》,後續將打造成為麵向beplay体育手机生開展長征主題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和示範樣板。

  “紅色紮西勝利起點”,格外醒目的大字宣告著萬裏長征從這裏開始一步步走向勝利,在雲南省威信縣,實踐團考察了在大河灘莊子上、水田寨花房子和江西會館召開的紮西會議舊址,觀摩了棒棒臘肉、獵鷹素質教育等地方特色產業,充分調研威信的紅色資源、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經濟條件。“如何在紅軍走過的紅色土地上煥發新的光彩?需要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威信通過‘盤活紅色資源、紅色文旅融合、賡續長征血脈’給出了將紅色文化作為使鄉村振興這盤棋‘滿盤活’的發展引擎的答案。”實踐團成員李慧琳表示。

  “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裏找到鄉愁了。”播州區花茂村是紅軍長征途徑地,紅軍曾在這裏停留、住宿,並在相鄰的苟壩村召開了苟壩會議。實踐團走訪參觀了苟壩會議會址、馬燈館、紅軍醫院等遺址,調研以“文化引領、旅遊拉動、農業添彩、興業富民”思路走出的“農文旅商”一體化發展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在花茂村,實踐團隊采訪花茂村第一家農家樂“紅色之家”老板王治強,參訪火遍全國的花茂陶藝館,體驗“煥發新機”的花茂古法造紙技術,充分調研花茂村“守住鄉愁,走上致富”的發展路徑和“以美麗鄉愁為主導、以綠色發展為引擎”的經驗做法,考察如何通過田園旅遊帶動鄉村發展。

  正安縣是國家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是遠近聞名的吉他之都。在正安,實踐團成員化身吉他文化推介官,聯合縣團委、縣文旅局、縣吉他文化產業發展中心等單位共同舉辦了2024年首場高校吉他彈唱路演活動,以文化藝術賦能鄉村振興,助力利用地方特色產業奏響“文旅融合新樂章”。

  紅軍井、鐵索橋、白龍山、勝境關......在紅軍長征曾兩次經過的富源,實踐團通過調研紅軍長征遺址感受紅軍長征的不屈抗爭曆程。深入大河鎮起鋪村調研“農旅文”融合發展的農事體驗館、鄉愁驛站等,探索如何提升“紅”底蘊,擦亮“綠”底色,通過紅色旅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之路。

  南華縣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定點幫扶縣,在沙橋鎮,實踐團來到紅軍長征過沙橋紀念館,體會“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革命精神;在羅武莊鄉,實踐團深入調研“一棵煙”“一棵草”“一棵菜“一棵花”“一頭牛”的集體經濟模式和富民產業發展狀況;在龍川鎮,實踐團來到海子山社區進行“和美鄉村”建設,將長征精神和鄉土文化等內容以漫畫的形式繪到牆麵,在美化鄉村街道環境的同時,提振農民精氣神;在思源實驗學校,實踐團成員們圍繞紅色精神、非遺傳承、綠色科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題開展了多彩暑期課堂,實踐團成員中的“一起雲支教”活動誌願者還帶領孩子們編排錄製《長征組歌》節目,製作了長征主題特色紙漿畫作品。

  據了解,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紅綠融合”唱好鄉村振興征途上的長征組歌實踐團是2024年“青年服務國家”首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由該校團委指導,由該校青年誌願服務指導中心、學生社團骨幹以及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組成。團隊圍繞構建“紅綠融合”共同體,以“紅”引人,以“綠”留人,實施“紅綠”資源整合計劃,以文化振興和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團隊入選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青春篤行”計劃、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等多個專項行動。(通訊員 徐馳翀)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