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考生注意到,CPA考試剛剛好剩下最後100天了!
100天是什麼概念?如果每天複習3小時的話,100天隻能複習300個小時,也就是如果從現在開始備考的話,CPA六科中,大多數考生隻能有機會順利通過1科考試。
當然,對於那些學習能力很強,並且有決心每天複習5個小時,或者是基礎非常好的考生可以另說。
但是,常規並不意味著就是確定的事實,大多數人很難做到在100天裏,每天堅持學習3小時以上,所以考試失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也有一部分考生,卻能用自己獨特的備考方式,讓100天發生質的變化。
如果你也有考出2科及2科以上的決心,不妨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像當年高考倒計時100天一樣,盡可能的去掌握一些應試方式。
一、主要抓重要考點複習
首先,在知識點方麵,這段時間考生要做的就是抓重要考點複習。CPA考試雖然難度高,但是畢竟是一門考試,也是符合難易度出題規律的,重要考點出題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一般占的分值也很高。
所以考生可以花一到兩天時間,總結一下自己備考的這幾個科目的重要考點有哪些,然後花時間把重點知識先掌握好,再複習一些基礎知識,掌握60%以上的考點沒問題。
上圖是小編對CPA6個科目的重要考點做的一個簡單的總結,那麼考生可以根據這些關鍵詞,去把對應章節的知識點都學精學透,例如會計中的金融資產、所得稅、長投、財務報告等,都是重要考點。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構建重點知識的關鍵詞總結,這樣整個科目就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然後把自己做的練習題和教材的頁數標注在旁邊,這樣在看到知識點的時候,可以隨時通過習題來鞏固,效果會好很多。
二、合理利用真題提高效果
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題海戰術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很可能顧此失彼,有時間做大量的題,但是沒時間分析,也沒時間總結,無法對知識點進行更好的鞏固,導致題目到最後都白做了。
那麼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時間用來做真題,之前高頓CPA六科學霸也說過,其實CPA做題在精不在多,真題就是最好的題目,如果能每個科目做3套真題,但是把每套真題的每個題目都認真消化,理解透徹的話,考試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那麼在真題的運用過程中,考生也要注意從幾個角度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在平時的真題練習中,考生就要培養自己的考試習慣,因為CPA考試是機考,尤其是碰到財管、稅法這類需要計算的題目的時候,時間上會覺得非常緊張。而且,也可以在平時練習中控製自己的時間分配問題。
其次,做完真題後,首先要對知識點進行錯誤率分析,什麼樣的題目自己是不擅長的,什麼樣的題型自己是出錯最多的,還有就是哪一塊的知識點是失分最嚴重的,這些都對自己後續的知識點複習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最後,考生就是要把錯題實實在在的一道一道分析研究清楚,包括自己是知識點記憶錯誤,還是粗心導致錯誤,還是步驟中出現了什麼問題,然後從題目中分離出知識點進行修正,再對這部分知識點去著重記憶。
三、重視考前模擬
很多人不清楚,在正式考試之前,中注協考試官網上,會有一個全國統一考試的練習試卷,可以供考生進行考前模擬。而且,還有不少考生覺得這個考前模擬不重要,所以直接忽略掉,考試的時候對係統操作不熟悉,浪費了太多時間。
其實,對考生來講這套模擬係統是非常重要的,平時的真題練習雖然也可以卡時間來做,但是這個模擬會讓人有一種考試的代入感,效果肯定是不同的。而且,下麵這兩個作用也非常重要。
首先模擬能對自己的備考現狀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很多考生對真題其實是不太敏感的,還是抱著單純做題的感覺去完成真題練習,而這套模擬可以直觀的看出自己的做題速度、錯誤率,最後的成績是多少,給臨陣磨槍留出一點時間。
其次模擬能對今年的考試方向有一個大概的判斷。中注協的模擬題很大程度上是根據當年的真正的考試的方向來的,意義就跟我們高考之前做的二模和三模類似的模擬題一樣,可以讓考生對當年的考試方向有一個大概的判斷,那麼自己需要注意的問題也可以提前多標記一下。
四、掌握背誦和記憶的規律
臨近考試,根據規律去記憶知識點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現在最關鍵的是提高自己做題的正確率和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對CPA考生來講,越臨近考試,備考壓力越大,但同時對某些特殊科目的記憶效果也會越好。
例如經濟法、戰略科目,還有稅法科目,這些比較偏文科性質的需要大量記憶的知識,就是越臨近考試效果會越好,因為按照我們的記憶規律,學完一個知識點以後的20分鍾以內是記憶最多的,但是1天後就會下降很多,而一周後和一個月後的記憶量大抵相同,也就是說,當你把一個知識點重複記憶6天的時間,一個月後遺忘的概率也會非常小。
所以,如果現在備考會計、財管這類偏理科性質的科目有點難度的話,可以放棄這些科目的備考,把重心放在經濟法和稅法這些科目上,然後按照這個記憶規律來安排自己的背誦和記憶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
五、針對題型和分數占比進行複習
最後是根據CPA各科的題型和分數占比進行複習。因為CPA六科的特征還是比較明顯的,而且在題型分布上也比較統一,一般都是單選題、多選題、計算分析題、簡答題、綜合題這幾種題型。不同題型的複習方式或者說是做題方式大致是相同的。
那麼其中比較大的區別就是不同題型在不同科目中的占比是不同的,例如會計的計算分析題占25分,但是財管的計算分析題占到40分,稅法的綜合題占到30分,而經濟法的案例分析題占到55分,那麼在這些科目的複習上就要有所偏重。
而且,像財管這類的科目,除了典型的計算分析題以外,在選擇題中也有大量的計算分析,都是和公式相關的。像戰略這類的科目,無論是簡答題還是綜合題,幾乎都是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和社會上的一些經濟時事的典型案例結合來考的,所以對經濟時事要非常重視。
坦白講,臨近考試確實可以通過一些技巧來快速得分,而且對考生來講這些技巧也很重要。但某種程度上,CPA畢竟隻是一張證書,最重要的還是要掌握其中的專業知識,在實踐中把知識轉化為真正的能力。
距離2018年考試還有100天的時間,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來發生一點變化,就從現在開始為自己的CPA考試努力一點點,說不準哪天,這張證書就派上了用場。
▎本文來源高頓,作者小七,高頓財經簽約作者,CPA持證人,中央財經大學畢業,曾就職“四大”,長期專注於財會職場,做的了審計,寫的了雞湯。
文章來源:高頓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