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教育扶貧工作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戰略的重要論述為指導,總結和梳理十餘年教育扶貧成果經驗,深化 理念認識,創新模式,以問題為導向,以成效為目標,統籌各類資源、 加大探索力度,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創新學習方式和內容,積極發揮 教育培訓專長,為解決和改善欠發達地區人才發展問題,提升地方自 身發展能力,提供清華方案,貢獻清華力量。
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大力推進建設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以示範教學站建設為抓手,構建麵授、衛星遠程直播及網絡在線學習相結合的學習組織和運營體係,搭建遠程學習平台。積極發揮人才和教育優勢,統籌整合各方力量,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總要求和總目標,定期直播鄉村振興係列專題課程,持續為地方免費提供遠程高質量學習資源。以堅持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加強對基層幹部和產業人才培訓,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穩定脫貧,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堅持加強培訓鄉村教師,提高義務教育質量,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構建防致貧防返貧機製保障。高質量完成學校定點幫扶南澗工作,為碧桂園幫扶縣開展各類人才培訓,服務學校戰略合作。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和專業所長,助力全國人大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中宣部、工信部、民政部等部委定點幫扶。2020 年,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實踐成果《教育扶貧十五載,不忘初心助脫貧》入選教育部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評選的全國教育扶貧典型案例。
一、高質量、高水平建設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
貫徹落實《清華大學關於深化繼續教育改革的若幹意見》關於建設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的要求,紮實推進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建設,以示範教學站為抓手,構建麵授、衛星遠程直播及網絡在線學習相結合的學習組織和運營體係,搭建遠程學習平台,持續為地方提供優質教育服務,高質量、高水平完成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建設任務。
(一)完成教育扶貧遠程教學站(144 個縣區)的升級,完成學 校和地方的遠程教學站合作協議簽署,規範合作關係。
(二)持續拓展遠程教學站規模(新建完成 87 個教學站),麵向欠發達地區廣泛推動,特別是重點麵向國家部委機關和重點企業定點幫扶縣區、校友所在地方和“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建設一 批具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站。積極為碧桂園幫扶縣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建設。到 2020 年年底,共計 360 多個縣區加入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 學習平台。
(三)製定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工作指南,規範工作流程,完善 和明確教學站組織管理團隊,完成遠程教學示範站(50 個)建設, 樹立標杆,打造示範。
(四)構建完善學習組織學習體係,麵授、遠程直播和及網絡在 線學習相結合,圍繞各類學習方式,培訓遠程教學站組織學習助教隊伍,構建開放連接的學習社群,持續為在線遠程教學提供學習支持服務。
(五)聚焦短板精準攻堅,多措並舉固果防貧,聚焦重點地區和 突出問題,集中力量改善和提升未摘帽貧困縣和“三區三州”深度貧 困地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麵短板弱項。在四川金陽、昭覺、雷 波、馬邊;甘肅臨夏、東鄉、合作、貴州紫雲、晴隆以及甘肅和政、 青海互助,青海海晏、雲南香格裏拉、雲南維西、四川壤塘、新疆蓋 麥提、沙雅等“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建立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 持續為地方提供遠程教育資源,激發地區內生動力,增強自身發展能 力,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助力提升脫貧質量,實現穩定脫貧。
二、開展“雲教學”在線學習,教育幫扶不歇腳
2020 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按照學校“延期開學、如期開課”的決定,教育扶貧辦積極發揮網絡技術優勢和專業能力,通過在線方式開展教學活 動,力爭把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
(一)發揮在線優勢和地方教學站組織能力,搭建在線學習組織模式
積極學習在線教學規律,科學策劃在線學習項目,充分發揮地方教學站網絡效應和組織能力,指導和激勵地方配合組織實施各類在線 學習項目,廣泛招募助教做好在線學習支持服務,麵向各級各領域幹 部、鄉村教師和產業人才組建學習社群,搭建了以教育扶貧辦為中心, 各個教學站為節點的在線學習組織平台。
(二)開展基層幹部和產業人才培訓
疫情防控期間,通過雨課堂在線教學平台積極麵向地方基層幹部和產業人才開展內容豐富的各類專題學習項目共計20 期,組織開展清華終身學習雲課堂振興係列、清華三農講壇,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 碧桂園鄉村振興雲課堂既碧桂園幫扶縣基層支部書記雲黨課等,培訓 基層幹部和產業人才共計 293005 人次。
(三)開展鄉村學校校長和教師培訓
疫情防控期間,積極開展“雲教學”在線學習,支持地方“停課 不停學”,助力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組織開展鄉村教師信息素養與在線教學能力學習、鄉村學校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學前教育、鄉村學 校教育信息化專題及鄉村短缺學科師資培訓共計13 期,培訓beplay體育手機校長和鄉村教師共計34471 人次。為疫情期間鄉村教師有效開展在線 教學、穩定教育秩序化解燃眉之急,大力探索通過“互聯網+教育” 解決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提升鄉村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可行之路。
(四)助力全國人大機關和工信部定點幫扶,為中央紀委國家監 委、中宣部、民政部、教育部幫扶縣區建立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
積極發揮專業能力和在線學習組織優勢,為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 扶縣內蒙古察右前旗和太仆寺旗培訓基層幹部 1422 人,為“兩旗”鄉村教師 410 人。為工信部定點幫扶四縣區(四川南部縣、嘉陵區、 河南洛寧縣、汝陽縣)培訓 84 名鄉村骨幹教師。為教育部幫扶縣河北威縣舉辦基層支部書記培訓,預計培訓 220 人(正在策劃準備)。 幫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幫扶縣四川雷波縣和馬邊縣、中宣部定點幫扶陝西耀州區、民政部幫扶甘肅合作市建立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為當地常態化、持續參加各類人才培訓提供重要保障。
(五)開展鄉村學校beplay體育手機生科普教育
為助力地方教育發展,激發青少年科技興趣愛好,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的素養,由繼續教育學院發起,聯合清華大學老科協共同舉辦 “清華偉新科普講壇”。雙方發揮各自優勢,結合疫情期間積累的在線教學經驗,把清華老科協優質的科普教育資源通過互聯網直播輻射到各地beplay體育手機校,特別是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學校,旨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麵,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支持地方提升教育質量。本學期共策劃12個科普專題報告, 指導地方學校把科普課程有機融入校本課程,分期安排在每周四下午,組織學生通過雨課堂集體參加學習或自主學習。
截止12月10 日,通過雨課堂在線平台,麵向地方學校,共舉辦偉新科普講壇 8講,共計約 130 萬人次beplay體育手機生參加科普學習,受到地方beplay體育手機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肯定和歡迎。
三、為南澗實施鄉村振興開展人才培養
2020 年,學院認真落實教育部和學校的相關部署,充分發揮教 育資源優勢,在南澗縣開展了大規模的教育幫扶工作,至 6 月 5 日完 成學校部署的全年各類幫扶任務(2020 年學院南澗幫扶任務:培訓 投入40 萬,教育扶貧基金捐贈50 萬,培訓基層幹部500 名,骨幹教師1100 人)。
(一)組織南澗骨幹教師開展在線學習,助力南澗“停課不停學”
在南澗組織部和南澗教育局積極支持配合下,麵向南澗共開展: 在線教學能力、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學前教育、鄉村美術教師培訓 等多期的專題學習,共計培訓南澗骨幹教師 1870 人。
(二)組織南澗beplay體育手機生積極參加清華偉新科普講壇
從 9 月份起,積極推動南澗beplay體育手機校參加清華偉新科普講壇,參加學校和學生的數量逐漸增加,不完全統計,從第二講到第七講,南澗共計 48922 beplay體育手機生參加科普學習。
(三)組織開展南澗幹部參加在線學習,支持南澗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產
在南澗組織部的支持和配合下,組織南澗基層幹部參加清華終身學習雲課堂振興係列課程、碧桂園結對幫扶縣雲黨課、清華三農講壇 等各類專題學習項目,共計 2810 人參加學習。
(四)積極組織南澗產業人才和產業帶頭人參加產業發展專題學習
在南澗組織部的支持和配合下,組織南澗產業人才參加清華大學碧桂園鄉村振興雲課堂、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領頭雁項目專題學習項目,共計 1135 名基層支部書記和產業帶頭人參加學習。
(五)積極整合籌措社會資源 50 萬元,資助南澗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按照年度計劃,資助南澗鎮西山小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4 萬元,資助南澗縣第一中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3 萬元,資助南澗鎮中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23 萬元。
四、講好清華扶貧故事,擴大學院公益影響力
教育扶貧作為一項公益工作,以追求社會影響力為目標,通過加大宣傳,彰顯學院開展教育扶貧的情懷,體現清華大學社會責任擔當,更重要是讓跟多人關注貧困地區的社會發展,關注鄉村教育現狀,進一步吸引更多社會組織和力量關心和支持農村地區發展。
持續創新宣傳理念和方法,在宣傳內容和宣傳渠道上兩手發力,提升稿件內容吸引力,挖掘項目價值亮點,充分表達項目的設計理念和實施思路,展示項目的實施過程,深度挖掘項目成效。運營管理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官方網站和官方微信號,全年共發布微信公號文章193 篇,多篇文章被清華教育基金會公號轉發,在學校 info 發布 28條信息,有 8 篇新聞刊登清華新聞網,向教育部報《清華大學以定點扶貧為抓手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接續助力鄉村振興》簡報1篇。積極拓展校外媒體渠道資源。上半年,清華教育扶貧工作先後被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和學習強國刊登宣傳,收到全國人大機關和民政部發給清華大學和清華大學黨委的感謝信 2 封。參加深圳慈展會,積極對外宣傳清華教育工作,彰顯清華社會責任擔當,取得很好的社會影響力。
五、學生社團指導
清華大學學生教育扶貧公益協會成立於2006年12月,致力於構建一個教育扶貧平台,促進清華學子和貧困地區的孩子的交流,協會專注於周末支教、電腦傳愛、夢想課堂、享讀計劃等多個公益項目,其中周末支教已累計開展168期,招募清華誌願者1400餘人次。支教項目由教育扶貧辦給予財務支持,按照學校要求提供各類政策保障,同時我們積極引入社會資源支持學生活動的開展。
清華大學學生粉刷匠工作室協會致力於兒童教育空間改造、校園環境美化的公益社團。協會秉承“改造校園,粉刷夢想”的理念,通過牆麵彩繪、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方式,營造多彩的學習環境,使得兒童享受校園生活、快樂成長,從而推動教育建築空間理念的傳播。部門積極宣傳粉刷匠協會公益項目,整合社會資源支持項目開展,為學生去地方開展項目提供支持保障。
六、團隊創新與探索
2020年麵臨抗擊疫情“大考”,教育扶貧辦公室全員開展線上教學、信息化素養提升的相關學習,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摸索、創新。結合線上教學的特點、發揮互聯網教學優勢,建立和培訓地方教學站助教隊伍,搭建學習社群,同時在課程設計方麵進行“眾籌”探索,均收到良好效果。”教學站的啟動儀式與異地遠程直播課程對接,使遠程技術在課程直播的應用及教學站的組織管理對於地方教學站具有示範作用,同時更有利於提升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育的社會影響力。
附件項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