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的組織下,北京師範大學於2020年統籌組建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怒江州”)支教團隊,啟動實施了對怒江州的教育幫扶行動。
怒江幫扶行動是黨中央國務院政策、戰略的引領下,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積極貫徹落實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的部署,委托教師國培項目辦(北京師範大學)全麵組織、協調“國培計劃”領航名師名校長培養基地與工作室提供專業支持,當地政府以及支教教師所在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協調保障,是一次高規格、高質量的“國家級”教育幫扶行動。
一年來,在北京師範大學等14家名師領航工程培養基地以及全國各地48個名師工作室的支持下,怒江支教團隊積極開展教育幫扶行動,建立了由培養基地與怒江州縣(市)結對幫扶的機製,組成了“培養基地+領航名師工作室+支教教師”的“支教團隊”,構建了“1+1+N”精準幫扶模式。選派了110餘名支教教師,以點帶麵、專業示範、精準引領,變“輸血支教”為“造血興教”,多維度、組團式提高幫扶質量,為當地教育輸入“新鮮血液”。
一、主要舉措
(一)構建“1+1+N”幫扶機製,精心謀劃幫扶項目
怒江教育幫扶行動堅持立足州情、聚焦重點,創新規劃“1+1+N”的精準幫扶機製。圍繞著力破解怒江州教育發展突出問題,重點部署和規劃設計,帶動提升怒江州教師整體素養。
一是摸需求,明確工作思路。幫扶行動伊始,國培項目辦、培養基地與怒江當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支教學校共同組織多次座談會,對當地教育現狀等進行調查研究,摸清幫扶需求,明確行動方向。
二是重診斷,提供精準幫扶。調研發現怒江麵臨教育質量差距大,教師缺口多、整體素質差;學校製度建設、文化建設、校本研修機製等缺乏規範性;學生習慣不佳等問題。幫扶過程中,支教團隊始終精準把握怒江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培養基地、教師發展中心的專業支撐作用,組織開展“送教援培”、“一對一”幫扶培訓、家訪、座談、資源共享共研共學等活動,為當地教育發展提供精準幫助和具體指導。
三是聚資源,創新工作機製。在教師司及全國教師培訓專家組的支持下,整合各方優質資源,創新構建了“1+1+N”的新型幫扶機製,即一個國家級專家團隊、一所當地高校和多所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共同推進,精準對接怒江州四縣(市)片區內15所beplay体育手机以及縣級研訓機構等,起到引領教學教研、促進教師成長、改善教育生態的作用。
(二)打造三條幫扶主線,精細研製幫扶方案
幫扶行動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探索形成“教育診斷+教師支教+專家送教”三條主線,通過選派教師支教,調研診斷推進,專家團隊指導,實現幫扶預期目標。
一是開展教育診斷,推出係列調研報告。為推進精準幫扶培訓項目實施,組織教師、校園長專家工作組成員赴怒江州未摘帽縣片區學校開展入校診斷指導活動,通過聽取彙報、查閱資料、座談訪談、聽課觀摩、交流反饋等方式,查找幫扶鄉村學校在教師專業發展上存在的問題,形成係列診斷調研報告,提出針對性、指導性的意見建議。
二是選派教師支教,切實促進學校發展。整合名師所在學校及名師工作室成員學校師資資源,依托領航名師培養基地,累計選派110餘名教師到怒江州15所beplay体育手机和怒江州教育體育局進行支教。支教團隊實施“青藍工程”,師徒共同備課、上課、命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組織學科競賽,幫助參賽教師磨課,共推教研活動;組織巡回指導,采用“聽、查、看、導”等方式,對學校進行專業指導;規範鄉鎮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組織區域性整體教師培訓I活動,撒播教育教學理念和教育思想;根據當地教育幫扶計劃安排和各受援學校需求,統籌幫扶資源開展跨校幫扶。支教教師還和當地老師一起翻山越嶺、家訪送教,並為當地乃至周邊西藏地區的學校和師生送去了經驗和溫暖,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
三是組織專家送教,注入教育發展活力。組織專家和教育部首期名師領航班學員赴瀘水市、福貢縣、貢山縣、蘭坪縣等縣(市)開展“送教援培”活動,通過專家報告、名師講座及現場教學活動等方式對當地beplay体育手机教師開展專項培訓。
(三)凝練“組團幫扶”模式,精準提升幫扶效果
怒江教育幫扶行動跳出教師培訓的傳統模式,以教育幫扶淬煉名師成長,以名師力量助力教育幫扶,將名師的專業培養納入國家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踐框架和國家扶貧攻堅偉大戰略工程中,將教育情懷與鄉村振興、促進教育公平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
在教育幫扶工作中,名師、骨幹教師,掛職副局長,教育部教師司領導多次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研討,從目前的總結來看,已經初步提煉出“關鍵資源引入式”幫扶模式、“關鍵資源在地化式”幫扶模式、“合作探究式”幫扶模式、“內嵌式”幫扶模式、“啟發式”幫扶模式、“雙向互助式”幫扶模式等六大幫扶模式,可資全國教育幫扶工作借鑒。這些模式的探索,發揮了支教幫扶以外部教育力量激發欠發達地區教育觀念轉變,挖掘本土特色教育資源並整合外部優質教育資源,引領地方教育教學創新的積極作用。
二、典型經驗
經過實踐,怒江組團式教育幫扶行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良好的聲譽,教育部副部長孫堯評價“這次多維度、組團式的教育幫扶將成為一次有益的探索,為未來在全國之間形成合作支援新模式樹立良好的榜樣。”
(一) “1+1+N”模式是實施賦能型教育幫扶的重要支撐
雲南省怒江州是我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是“三區三州”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全國脫貧攻堅的'上甘嶺'”。開展“1+1+N”教育幫扶行動,精準支持教師專業發展,賦能鄉村教師提質增效,是教育扶貧的精準舉措和有效辦法,是以整體推進怒江州教師教育改革的嶄新嚐試,更是融彙全國優質教育資源助力怒江州教育振興的難得機遇。
(二) “本土化”是開展賦能型教育幫扶的關鍵舉措
要有效實現怒江州幫扶目標任務,僅僅複製遷移發達地區經驗是不夠的,需要從民族地區實際出發,精準施策;精選師資,深入民族地區學校“共同工作”,通過示範指導、結對幫扶、巡回視導、聯合教研、雙師課堂、因材施教、送教上門等多種方式,從學校文化建設、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改進、校本課程開發、學生學習動力提升、家校有效協作等不同層麵開展賦能型教育幫扶活動,充分調動民族地區教師學習成長的內生動力,全麵發揮精準幫扶的“雙主體”作用,實現共生智慧,共享效益。
(三) “組團式”是落實賦能型教育幫扶的有效路徑
為保障怒江教育幫扶行動的有效實施,建立完善了強有力的運行保障機製。教育部教師司委托教師國培項目辦(北京師範大學)具體負責怒江州教育幫扶行動的統籌協調及日常管理工作,為保障怒江支教項目進行,選派教師前往怒江州掛職,擔任教育體育局副局長等職務,具體推進支教項目;組織多個領航名師培養基地結對幫扶怒江州4個縣(市),選派骨幹教師到幫扶縣(市)學校支教1年,承擔教研、教學工作。同時,對參與怒江州支教的相關主體職責進行梳理,製定了怒江州支教指南,明確了掛職副局長、支教教師、領航名師、培養基地及國培項目辦的職責,通過多方聯動,全力支持,協同保障,為教育幫扶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後盾。
怒江教育幫扶行動取得了豐碩成果,逐漸形成特色品牌。下一步,北京師範大學將在教育科研與幫扶實踐緊密結合、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有機銜接等方麵積極探索,以教育幫扶淬煉名師培養,著力打造“跨區域協作式工作室”“區域教育質量整體提升項目”等品牌項目,為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和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