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 高等繼續教育 > 協作組簡報 > 協作組簡報[2021]45期 大學服務鄉村振興:釋放創新“硬核"力量 >正文

協作組簡報[2021]45期 大學服務鄉村振興:釋放創新“硬核"力量

我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係。截至2020年,全國共有2738所高校,專任教師188.3萬人,在學學生規模4183萬人。高等學校富含的人才優勢、科技優勢、智力優勢是促進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高等學校也通過服務鄉村振興從而形成“國情育人一勞動教育一創新創業一成果轉化一鄉村振興”的雙向促進機製。

為發揮高等教育資源優勢,推動全國高等院校積極參與並服務鄉村振興大局,教育部於2021年開展“直屬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創新試驗工作”,首批推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60所直屬高校的85個創新試驗項目並在全國高校範圍內推廣。首批入圍項目並不聚焦在幫扶資金或人員的體量投入大小,而是重在考察幫扶主體在村莊空間內的創新行動與創新模式。85個項目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針對村莊的綜合施策類項目,共計28項;另一類是基於產業、教育、醫療、文化、信息平台等方麵的單點推進項目,共計57項。這些項目反映出的高校幫扶方案可以通過創新迭代、製度擴散來形成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成本節約型的有效幫扶模式,對全國高校起到引領示範作用,也為全國各大企事業單位推進鄉村振興積累經驗。

一、綜合施策類項目

高校施行的綜合類項目將鄉村視為有機聯係的整體,發揮高校優勢統籌推進鄉村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組織建設等多個方麵,因地製宜探索鄉村改造與建設的路徑模式,實現可持續地長效鄉村治理,建成示範村、樣板村。較為典型的有如下方案。

北京大學探索以“村莊共同體建設”為核心的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的“北大方案”。該校以安徽省潛山市萬澗村和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某村為試驗點,以打造“承載良善生活的村莊共同體”為目標,以村民為主體統籌推進鄉村產業、精神、治理、文化和人才五個方麵。具體做法是進行產業培育,形成一套產業運營體係;優化公共空間,提升鄉村凝聚力;提升鄉村公共事務治理水平;傳承和創新鄉村文化;培育鄉土人才。

同濟大學以鄉村規劃推進鄉村全麵振興。該校發揮城鄉規劃學科優勢,以雲南省雲龍縣永安村為試驗基地,在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上,從產業、人居環境和文化三方麵展開實踐,突出人在規劃中的作用,編製實用性村莊規劃,因地製宜、有序開展建設工作。

中央美術學院把藝術元素融入村莊規劃建設。該校發揮藝術類高校的設計優勢,為景德鎮西湖鄉的四個傳統村落進行整體規劃、自然生態修複、產業規劃、建築改造更新設計,有效地提高當地村民的生活和人居環境,實現“美”與“振興”的統一。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開展以“賦能”為方式,以係列工程為抓手的鄉村全麵振興試驗。該校發揮多學科優勢賦能湖北省通城縣麥市鎮紅石村,以“九大工程”為抓手,探索鄉村振興的“紅石村模式”。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實施“頭雁工程”,打造一支政治過硬、素質優良的“領頭雁”隊伍;助力鄉村教育,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和鄉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兩大工程;推動產業融合,實施“產業提檔升級工程”;培育鄉村振興人才,實施“能人培育工程”;建設美麗鄉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實施“六個一工程”和“公民道德塑魂工程”;完善鄉村治理體係,實施“鄉村治理體係化建設工程”。

整體來看,各高校開展的綜合施策項目以係統化、整體化的視角,從鄉村的產業、環境、組織或教育等幾大方麵綜合施策,注重各環節的有機結合、多方聯動,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增強了實施的效果和可持續性,從而能夠全麵地解決鄉村發展困境,達到長效治理。然而,由於實施的舉措涉獵廣泛,需要同時兼顧,受人力、資金、時間等客觀條件限製,增加了項目運行的複雜性和難度,對實施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此類項目若運行不當則可能導致措施流於表麵無法深入,以及方案臃腫冗餘而缺少靈活性。

二、單點推進類項目

(一)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第一、挖掘當地特色農產品,推動產業現代化發展。

中國藥科大學對金絲皇菊涼茶為代表的地方農產品進行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以此帶動鄉村產業鏈延伸,加快鄉村產業發展。中央財經大學對甘肅省宕昌縣玉崗村的富含鍶元素的水資源進行飲用水開發,對其產品進行設計、改造、宣傳和銷售,帶動村民致富。浙江大學以科技幫扶靈芝產業發展為核心,推動雲南省景東縣山衝村建成富有生態特色的“中國(西部)高原靈芝第一村”。山東大學推動河南省確山縣藥材產業發展,建立百蕊草示範基地和生產基地,振興當地中藥事業。河海大學助力建設陝西省石泉縣高效蠶桑產業示範基地,創新驅動其蠶桑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推動縣域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二、高發揮科研優勢,將科技元素融入產業發展。

中國農業大學研發推廣機械化收割技術及機器設備,探索適合雲南省鎮康縣猛堆鄉幫東村丘陵山區糖料蔗機械化收獲模式,推動全縣甘蔗產業發展,以振興當地經濟。北京化工大學以科技幫扶內蒙古科左中旗產業園,實施科技支農項目,搭建技術轉移中心平台,升級建設幫扶產業園。重慶大學利用研發出的“妙栽•有無技術”,為雲南省綠春縣綠春茶產業注入新技術硬“芯”,注重提升產業文化和產品品牌軟“芯”,建成茶產業“芯”體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打造“農掌門+”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助力陝西省蒲城縣龍池鎮中國西甜瓜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現代化、集約化發展。

第三、挖掘、創新和利用當地文化、地質條件開發獨特旅遊產業。

電子科技大學為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甲根壩鎮亞弄村打造“藏家樂”特色鄉村旅遊業,依托川西高原獨特的自然資源,以具有藏式特色的民居接待為核心為依托,融入藏族的曆史、文化、宗教、民俗,從而形成高原涉藏地區特色旅遊接待項目。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推動青海省化隆縣阿河灘村地質文化村建設,探索以“地質文化+生態旅遊+生態農業”為特色的鄉村旅遊,以地質文化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二) 教育助力鄉村振興

第一、聚焦教師培養,關愛留守兒童

農村教師是鄉村教育事業的關鍵,農村教師隊伍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農村教育的質量;農村留守兒童是城鄉發展中的特殊群體,是農村社會的未來,關係著農村日後的建設和發展。

華東師範大學啟動實施鄉村教育“繁星計劃”一一基於“尋甸實踐”的大規模鄉村教師能力提升工程,提供鄉村教師培訓,推動鄉村教師隊伍質量建設。上海外國語大學開展“服務鄉村振興中學英語教師培訓項目”,精準對接麗江市鄉村中學英語教育需求,打造優秀外語師資隊伍。陝西師範大學通過“景穀經驗模式”推向縱深和寬廣,堅持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教師的從教能力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培養理念,針對性地提高教師質量。山東大學開展留守兒童精準扶智新模式一一“守望行動”大型公益項目,為留守兒童量身定製遠程教育教學活動,緩解農村教育資源匱乏,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第二、深化教育幫扶,多維度助力教育發展

高校注重從整體性、係統性角度,著力於整合教育資源、改善當地教育質量,實施教育幫扶。

南京大學探索建設以協同一批教育組團幫扶單位、派駐一個研究生支教團、牽手一所高質量高中、配套一批教育幫扶資金為主體的“四個一”全過程全方位教育幫扶模式。合肥工業大學開展“村學+”幫扶模式,以幫扶鄉村幼兒教育、小學義務教育為基礎,拓展至農村技能教育、文化教育、科普教育、黨建教育等。中南大學開展民族地區鄉村教育創新試驗,持續鞏固基礎教育,著力推動職業教育,突出民族特色教育,推動江華縣鄉村教育現代化。

(三) 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高校結合自身優勢挖掘當地文化,以文化助產業、助治理、助建設等,增強鄉村社會的文化氛圍,增加鄉村文化底蘊,展現鄉村獨特的精神風貌。

中國傳媒大學以“文化+”為引領,通過傳媒賦能、文創賦能和人才賦能,多措並舉助力鄉村旅遊發展,使產業發展與文化建設同步,實現文旅振興鄉村。中央美術學院把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甘肅慶陽縣鄉村規劃建設中,讓藝術介入鄉村風貌建設、藝術介入鄉村產業、藝術介入鄉村教育。華東理工大學以民族團結進步文化為引領,重點在教育、資金、人才、科技、文化等方麵進行幫扶,將雲南省尋甸縣塘子社區打造成一個具有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引領作用的鄉村振興示範點。中國政法大學致力於打造法治文化示範村,注重農村法治文化建設,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增強農民群眾法治觀念,使鄉村法治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的良好精神文明體係。

(四) 特色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第一、建立綜合平台,推動長效治理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深化鄉村改革治理,要激發鄉村內部活力,推動形成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治理措施。高校創新建設工作站等服務平台,為鄉村幫扶工作提供長期保障,推動長效治理。

清華大學在全國15個省份建成25個鄉村振興工作站,為駐點開展鄉村振興主題服務,提供生活、工作、培訓等功能保障,全年全時運營,將工作站打造成了人才培養、彙聚各方資源、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平台。北京大學實施“鄉村振興千萬帶頭人”工程,培養一批能紮根農村、服務農業、帶動農民的帶頭人。南京農業大學建設“麻江鄉村振興研究院”,作為綜合性科技服務平台,具備應用研究、科技推廣、技術示範和人才培養等功能,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建立“科教融合創新試驗基地”,使其具備發展鄉村產業、培養鄉村人才、建設鄉風文明、打造美麗鄉村、加強鄉村治理等功能,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第二、完善醫療服務,推動環境整治,預防自然災害

高校開展定點幫扶鄉村時,為滿足村民實際需要和鄉村發展需要,因地製宜,建設分級醫療保障體係,推動“健康鄉村”建設;或推動山區河流治理,整治環境,提高預防自然災害能力。

華中科技大學建設“區鄉村”三級聯動健康體係,增強當地醫療能力、加強疾病預防和完善醫療服務體係,鞏固“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格局,推動建成“健康鄉村”;天津大學發揮環境學科、建築學科特色優勢,采用農耕土壤修複和生態有機肥等技術推動土壤治理,並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助力甘肅宕昌縣鄉村振興。四川大學針對四川甘洛縣山洪地質災害現狀和防災減災的需要,創新性地實施山區河流智慧管理與減災防災應用,提高當地的災害防治能力,降低山洪災害損失,為甘洛縣鄉村振興事業發展保駕護航。

轉自《終身學習前沿2021-12-03》

作者:潘昆峰,粟園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

1、凡標注 beplay2網頁登錄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beplay2網頁登錄及本文鏈接。
2、本文鏈接: http://cdce.eol.cn/jianbao/35156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beplay2網頁登錄報道,請發郵件到 jijiao@eol.cn告訴我們。
免責聲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推薦

陽光繼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