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廳發布《關於確認教育部社區教育“能者為師”“智慧助老”等項目名單的通知》,杭州市蕭山區8個項目榜上有名,獲獎數量省市領先。 其中,臨浦社區學校的《大家一起學漫畫》,城區社區學校的《青,成長一抹》入選教育部社區教育“能者為師”特色課程;浦陽江社區學校的《絲縷傳技藝 針繡出創意:“三合三方”非遺傳承的社區教育實踐》入選教育部社區教育“能者為師”推介典型案例;蕭山社區學院的《“五色課堂”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空港社區學校的《傳統“手工鉤針編織”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創新實踐》入選教育部社區教育“能者為師”實踐創新項目;蕭山社區學院的《統籌集成·協同創新:蕭山社區學院構建智慧助老共同體》入選教育部“智慧助老”優質工作案例;城東社區學校的《跨越數字鴻溝 享受智慧生活——老年人學用智能手機》,臨浦社區學校的《漫畫老年人的智能生活——老年智能手機使用指南》入選教育部“智慧助老”優質課程資源。 近年來,蕭山積極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社區教育體係。通過“社區達人”招募等方式,蕭山區教育局挖掘了一批具備專業知識、技術技能並有意願服務社區教育的人才充實社區教育師資庫,共同建設了一批以“科學素質、家庭教育、鄉村振興、非遺傳承、道德法治、人文藝術、康養健身、生活技藝、社區治理”等為主題的社區教育特色課程。這些特色課程貼近群眾需求,內容健康向上,特色鮮明、形式多樣、易於傳播推廣,可利用互聯網媒體平台實現課程資源的多途徑共享和智能化推送,更好地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為了讓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數字社會”,告別“數字失能”,蕭山區教育局還積極開展“智慧助老”行動,針對微信聊天、預約掛號、手機支付、網約車出行等常用生活場景,通過專項培訓、手把手教學等方式,引導老年人了解新事物、體驗新科技,用耐心和熱情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避開“數字陷阱”,共享“數智生活”。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