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繼續教育與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指示,以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為著力點,係統謀劃工作、擴大資源供給、創新學習平台,努力推動上海建設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學習型城市。
堅持係統推進,健全工作體製機製。一是強化製度建設。市教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本市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若幹意見》,明確建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工作目標,並將學習型社會建設納入城市發展整體規劃。二是健全機構建設。在統籌協調機構建設方麵,成立由20個市級部門組成的“上海市學習型社會建設與終身教育促進委員會”;在辦事機構建設方麵,設立市教委終身教育處,負責具體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和終身教育發展工作;在專業機構建設方麵,成立上海市學習型社會建設服務指導中心、上海市學習型組織建設研究中心、上海市學習型企業建設聯盟,著力打造學習型社會建設共同體。三是完善工作機製。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統籌、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分工落實的工作格局,形成市級部門、研究機構、區級單位等多部門協同的工作推進機製。完善社區教育工作體係,搭建“市—區—街鎮—居村委”四級終身學習網絡,形成社區教育縱向銜接的辦學網絡,為市民“處處能學”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堅持以人為本,加大優質資源供給。一是拓展公共學習資源。依托全市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等各類公共服務機構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市民教育活動,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全民終身學習服務體係。成立12個“上海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下設體驗站點近170個,建成終身學習體驗項目1100餘個,每年參與市民達到250萬人次。挖掘上海人文曆史資源,推出“申城行走 人文修身”上海市民終身學習人文行走項目,已建成73條市級線路、435個人文修身學習點,每年參與市民超過100萬人次。二是拓寬服務對象覆蓋麵。實施“百萬在崗人員學力提升行動計劃”,推進“雙元製”職工繼續教育,累計59萬人取得相關學曆。依托鄉鎮成人高等學校,開展農村成人教育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推動學習型鄉村建設。依托上海開放大學開展進城務工人員、家政人員、殘障人士等專業教育培訓,助力民生行業人員素質提升。大力發展社區教育,以街鎮為主體,為社區居民提供法治、科普、親子等社會文化生活教育服務。三是擴大老年教育體係。實施老年大學“倍增計劃”,開設課程已覆蓋社會科學、生活技能等10類、270多個專題。鼓勵高校發揮專業優勢舉辦老年大學,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特色型老年大學,目前已建成5所市級老年大學、44所係統校、25所區級老年大學、221所街鎮級老年學校、5589個居村委學習點,著力構建老年教育體係。
堅持數字賦能,促進學習質量提升。一是完善市民數字化學習載體。建設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積極發展移動學習、社交化學習、遊戲化學習、碎片化學習、體驗式學習等形式,滿足市民多樣化和個性化學習需求。推進上海終身教育智慧平台建設,加快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整合,著力實現“一網通學”。依托“上海學習網”等在線學習平台,為市民提供在線課程3.7萬門。二是提升數字治理水平。啟動老年教育數據可視化係統建設,滿足各級機構對教學數據多維度與時效性的分析需求,緩解老年教育資源供需矛盾。借助上海市“隨申辦”平台,向老年學員提供課程查詢、報名、考勤、試聽等服務。建設終身教育師資庫,形成具備“師資注冊、師資流轉、資源配送、師資培訓”功能的一站式服務係統,優化終身教育師資配置。三是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啟動實施“數字夥伴計劃”,服務群體從老年人逐步擴大至殘障人士、特殊人群,通過數字資源向社區逐步下沉,幫助更多人享受科技進步賦予生活的便捷。開展老年數字教育進社區行動,參與培訓的老年人超過100萬人次。結合日常生活高頻事項,建設一批老年智慧學習場景,開發數字孿生課程,幫助老年人運用智能設備。打造中老年學習專屬頻道“金色學堂”,規劃建設智慧生活、文化娛樂、健康科普三大節目帶,集聚近千個課程節目,並充分利用社區遠程教學點資源,開發線下互動和社交功能,建成線上線下聯動的“金色”教育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