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高等繼續教育> 2021老年教育案例> 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海珠區分校:《校企協同、多方參與下的都市老年教育傳統文化體驗學習基地建設》 > 正文

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海珠區分校:《校企協同、多方參與下的都市老年教育傳統文化體驗學習基地建設》

校企協同、多方參與下的都市老年教育

傳統文化體驗學習基地建設

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海珠區分校

郭翠鏇  王宇  吳卉源  黃馥佳

 

摘要

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海珠區分校,堅持“黨政統領、多方參與、分工負責、協同推進”的老年教育事業發展體製機製,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加強老年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老年教育服務能力和質量水平,創新老年教育發展機製,加強與社會教育機構的合作組建老年教育聯盟,開展傳統文化特色老年教育體驗學習基地建設,以海珠區為依托積極開展老年教育工作,應對人口老齡化,進一步推進全民終身學習,推動區域老年教育全麵、可持續發展。通過國茶薈老年教育傳統文化體驗學習基地的建設,把老年人對生活的樂趣提升到讓老年人的生活豐富多彩,老有所樂,實現自我,通過實實在在地為都市老年人服務,探尋出一個可複製、可推廣服務於區域老齡化社會的路子。

亮點

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海珠區分校與益武琶洲國茶薈合作掛牌老年教育基地,協同廣州幸福晚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學校、企業、社會、政府的助力,搭建終身教育與社區教育及社區老年教育協同發展的立交橋,培育出具有“茶文化”特色的國茶薈老年教育傳統文化體驗學習基地,從而豐富老年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形成“體驗式學習+遠程學習+展演”的創新教學方法,共同組織策劃老年人到基地體驗、參與老年教育課程及活動,目前已基本完成基地建設的初型。

一、案例背景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並積極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重陽節對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海珠區分校(以下簡稱“海珠區電大”)緊密跟隨政策引領,堅持“黨政統領、多方參與、分工負責、協同推進”的老年教育事業發展體製機製,發揮電大優勢,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創新老年教育發展機製,努力提升老年教育服務能力和質量水平,積極回應老年群體的學習需求,充分發揮老年大學特色教育示範引領作用,加強與社會教育機構開展老年教育項目合作,開展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老年教育體驗學習基地建設,以海珠區為依托積極開展老年教育工作。

海珠區電大創辦於1979年,是廣州市電大的直屬分校,由海珠區政府主辦,海珠區教育局下屬的教育支撐機構,經費來源屬於財政補助一類,宗旨和業務範圍是通過多媒體設備為社會成員提供高等教育服務,並進行相關的專業培訓和社會服務。是麵向廣州地區開展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成人高等學校。多年來,海珠區電大在海珠區委、區政府和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加強信息化建設及教學現代化建設,開拓創新,銳意改革,堅持立足海珠區,服務廣州地區的辦學宗旨,以新模式、新技術、新手段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將辦學延伸到社區、基層、企業、部隊等,形成了數字化、集成化、終身化的學習支持服務環境,為社會各類群體提供學習支持服務。

海珠區曆史文化積澱深厚,文化教育資源豐富,是交通發達、功能成熟、宜居益商的大型社區。海珠區電大協助區政府、區教育局、街道做好社區教育的調研,學校領導班子帶領中層幹部深入到各社區、街道開展社區教育調研活動,繼續探索在電大基礎上構建社區教育學校的模式,協助區教育局、廣州老年開放大學完成各項活動,麵向包括社區居民、企業職工、老年群體、職場女性、家長及少兒、新型城市居民等各類人員群體開展“終身學習大講堂”和“數字化教育職業技能認證培訓”等公益講座和培訓活動,直接受益人群達6000多人次,為社會培養一大批應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學校通過構建“學校+基地”的辦學模式,堅持“多層次、多項目”的辦學發展思路,從而保證電大的整體運作。海珠區電大以為學生搭建提高技術和技能水平的平台:一是將培養職業拓展型人才作為辦學理念,服務於成年在職人群。二是推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二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三是在服務模式方麵實行“送教到基層”。學曆在校生每年保持在3000人左右的規模,呈平穩上升之態,是學校辦學模式與辦學特色成效的最好體現。在辦學模式上,海珠區電大是“三駕馬車”並行發展,以支撐基層電大的獨立運作。“三駕馬車”即學曆教育、非學曆教育及以公益課程為主的社區教育。

學校於2011年加掛了“海珠區社區教育學校”的牌子,逐步形成了社區教育新網絡。學校正在構建一種“社區教育學校+特色基地”的新實踐模式,形成具有海珠特色的社區教育網絡基地。在社區教育服務的老年人群、職業人群、青少年人群中,學校將老年人群作為重點服務對象,建成了東部特色基地和西部特色基地。通過大講堂、培訓、展演及主題活動等多元化教學形式,構建了“體驗式學習+遠程學習+展演”的教學模式,以期打造“學—演—遊”一體化的老年教育特色品牌基地。主要的做法和成效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初步構建覆蓋全區的老年教育辦學網絡

2018年1月2日,海珠區電大經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批準在2018年加掛“廣州老年開放大學海珠學校”,開始依托開放大學辦學體係,積極走訪區內各街道,通過實地調研,探索構建覆蓋全區的老年教育辦學網絡。在建設老年教育傳統文化體驗學習基地過程中,需要政府主導,市場調節,協同社會組織共建,激發社會活力,進一步探索和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在2020年8月5日,經國家開放大學(廣州)老年開放大學批複同意,對海珠區18個老年學校、2個老年教學點予以備案,成功構建了一個覆蓋全區18條行政街道的老年教育辦學網絡,形成廣州老年教育辦學網絡的核心主幹網絡之一。

(二)線下建設以學校為中心的老年教育學習基地

為了更好地為周邊及區內老年學員提供學習支持服務,學校積極開展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營造具有國開特色的老年教育學習氛圍。一是在原有教學樓的基礎上,學校投入資金進行外觀改造,同時設置適宜老年教育的舞蹈室、瑜伽室、歌唱室、書畫室和多媒體課室等功能課室。二是建立師資隊伍,聘請親民的老師開班授課,形成具有海珠區電大特色的老年教育品牌。如:由廣州市攝影藝術研究會常務副主席梁旭輝開設的手機攝影班;由中國美術學校注冊監考官曾藝媛開設的工筆畫、寫意國畫班;由國家級教師、裁判、國標舞專業導師譚小敏開設的拉丁舞班等。三是堅持公益性課程推廣,各老年教育課程班的學費低廉,平均還不到20元一次課,親民的學費也是深受老年學員喜愛的原因之一。海珠老年學校自掛牌成立以來,開設各類課程班級50多個,學員超過1200人次,現已成為區內老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線上開發利用學習平台充實豐富老年教育資源

學校在鞏固線下老年教育教學活動的同時,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有效增加老年教育資源供給。首先,通過“人人講”平台,作為初期老年教育資源開放共享的基礎平台。疫情期間,為了使老年人足不出戶就可以輕鬆上課,學校推出由廣州市攝影藝術研究會常務副主席梁旭輝主講的線上《手機攝影》課程深受區內老年學員的歡迎,觀看最高峰的一場達到2000多人次。隨後,依托廣州老年開放大學的直播教學平台,以資源共享為原則,提供視頻號“廣州老年學堂”的優質課程,如《春節健身課堂》《中醫養生課堂》《素人改造,老年人學穿搭》等,進一步補充並豐富區內老年學員線上學習資源並提供相應的學習支持服務。第三,以“海珠區數字化終身教育”平台為樞紐,構建開放式的學習大基地。目前,海珠區數字化終身教育平台瀏覽量已達10萬人次,日瀏覽量達500人次,成為海珠區學習型社區建設的重要載體。

(四)合理設置專業培育培養涉老服務人才

隨著廣州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急需開辟和探索新途徑,以適應日益迫切的老年教育和學習服務的需求,同時對老年服務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為了更好地服務於職業人專業化的培養,海珠區電大通過合作辦學形式,於2017年秋增設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專科班,共招收17名學員。2022春季此專業更名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科班,繼續培養麵向各類老年人生理、心理、生活、康複、保健、常見疾病照護需要的、具有一定管理知識和能力的德才兼備、全麵發展的應用性專門人才。截止目前,已培養涉老服務專業學員近150人,實習及就業地點分布在市內各涉老服務中心。學校緊緊圍繞社會需求,合理設置專業,與時俱進的學習支持服務意識使學校為廣州涉老服務人才培養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五)探索校企共建共享終身教育資源新模式

同時,學校還探索校企協同機製的意義,創建整合各方資源服務於老年教育基地的有效管理係統,與社會組織共同開發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規範化的老年教育課程資源,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學習需求,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2019年海珠區電大與益武琶洲國茶薈合作掛牌老年教育基地,著手進行了一係列的老年教育實踐。在海珠區教育局、廣州老年開放大學的引領下,學校安排核心部門人員投入支持琶洲國茶薈特色基地的建設,並多次到場調研,與國茶薈領導及幸福晚晴公司協商進行老年教育推廣與合作,謀求共同發展。此項合作旨在協同社會組織,整合社會平台,依靠當地政府,豐富老年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將課堂學習和茶文化活動相結合,形成“體驗式學習+遠程學習+展演”創新教學方法。國茶薈特色基地以“茶文化”為主題,圍繞區域內老年教育學習者的需求,形成若幹與“茶”相關的線下“茶+N”體驗課程設計理念,全部課程都將同時開放線上線下學習,以期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沉浸式體驗廣府茶文化,豐富海珠區老年教育的形式。截止目前,已經有社會組織在國茶薈開展終身學習活動,其中老年參與者人數占70%,為研究實踐提供了基礎,並且在2020年1月正式被批準為“廣州老年開放大學琶洲國茶薈學校”。通過學校、企業、社會、政府的助力,本著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原則,三方就“國茶薈老年教育幸福大學”項目達成互補,從而整合各方優勢,全麵推進區老年教育事業發展。

(六)學校領導帶頭組織深入開展老年教育研究

海珠區電大堅持以科研引領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多年來,學校領導走在科研的前列,以身作則,帶頭擔任課題負責人,帶動教職工搞課題研究。學校發掘並培育了一支老年教育實踐研究隊伍,堅持立足海珠區,圍繞老年教育主題深入開展研究,為老年教育發展提供理論研究基礎保障。其中,2021年10月,《基於基層電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策略和路徑的探索》獲得海珠區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學校重點課題立項,課題負責人是郭翠鏇書記,課題組成員包括王宇主任、吳卉源主任、黃馥佳老師等;2021年12月,由郭翠鏇書記主持,王宇、羅吉平、張文娟、吳卉源、黃馥佳、餘煥才六位老師共同參與的國家開放大學(廣州)老年開放大學2020年老年教育建設專項——老年教育研究暨“老年教育特色品牌教育”項目《都市老年教育傳統文化體驗學習基地建設中的校企協同機製研究——以海珠琶洲國茶薈為例》,在課題結項時被評為“優秀”等級。

三、承上啟下整合優質資源,有序推進區內老年教育事業發展

一是目前海珠區老年教育發展由區教育局牽頭,學校帶領,相關局、全區18條街以及街道屬下的各居委會協同工作,整合現有資源,繼續開展老年人政治理論、思想道德、科學文化、養生保健、科普宣傳等方麵的學習教育,推廣才藝展示、參觀遊學、誌願服務等老年教育活動,共同加快推進我區的老年教育工作進一步深化。

二是需要完善具有區域特色的本土化課程。學校牽頭不斷完善老年教育課程體係,設計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項目,同時以開展遠程網絡教學、主動送講座送教學內容進社區等形式,實現教育資源下沉;同時指導各街道挖掘轄區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主線課程,辦出各自的特色,打造社區老年教育課程品牌,共同建立起支撐全區老年教育發展並符合老年人學習特點的老年學習資源庫。

三是在有條件的社區開設分校;海珠區電大本校區坐落在海珠區的西部,服務輻射的範圍較小,為解決這一問題,在2021年已經設立下級學校琶洲國茶薈學校,聯和企業幸福晚晴共同發展海珠區東部老年教育工作,利用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學習環境擴大老年教育的服務範圍。

四是積極尋求外界優質教育實體,引入第三方機構、民辦非企業、民間公益組織等社會團體努力拓寬教育維度,形成資源融通、靈活多樣、優質均衡、充滿活力的社會學習點建設模式,從而達到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為居民提供上應潮流、下接地氣的教育活動,為居民提供更多家門口的學習點。

四、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發展願景

2021年11月28日,國家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 ,指出開展老年教育是政府對開放大學發展的製度安排和政策要求。因此作為區內老年教育戰線的生力軍,海珠區電大必須在政府與上級單位的全方位的統籌下才能有效開展老年教育工作,這其中亟需上級的政策傾斜與資金支撐。另外,學校目前現有的場地及相關教學硬件也需要進行全方位的升級與改造,以滿足區內老年教育的深度開展和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

今後,學校也將繼續整合優質資源,通過“互聯網+教育”的形式將教學服務送教到街道學校和社區居委;對有條件的居委加掛社區老年教育教學點;在優質的教育機構加掛老年教育學習點或學習基地;總結各學校及教學點的特色案例,培養一批服務於老年教育、社區教育的教育教學隊伍,進一步推進全民終身學習,使海珠區形成“人人皆學、人人樂學、處處可學”的終身學習氛圍,構建學習型社會,促進區域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

1、凡標注beplay2网页登录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beplay2网页登录及本文鏈接。
2、本文鏈接:http://cdce.eol.cn/old-2021/353590.html
3、如果你希望被beplay2网页登录報道,請發郵件到jijiao@eol.cn告訴我們。
免責聲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推薦

陽光繼教
直播預報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