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釘釘智慧助老 助推老年教育在線教學
——以奉賢區四團鎮老年教學為例
上海市奉賢區社區學院
一、背景
2020年以來,國內新冠疫情進入常態化,上海市奉賢區社區學院和區內各社區學校積極拓展老年教學渠道,通過奉賢終身學習網、騰訊會議、阿裏釘釘、微信群等多種線上教學技術來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教學,用以解決線下開班不足的問題。但是資源碎片化、功能局限、管理組織性缺失等問題給學員的學習造成了諸多困擾。為此,奉賢區社區學院聯合四團成校,在充分考量各類線上教學平台優劣勢的基礎上,以釘釘係統所具有的公益性、穩定性、移動性、交互性、可植入性、可持續發展性等優勢為突破,聚焦老年教育線上教學平台建設,通過完善老年教育信息化管理,建立合理的組織架構體係,組建穩定的線上線下教育團隊,形成層次化、多元化的線上線下教育資源,以期提升過程化管理水平,增強疫情防控下老年教育的服務力和滲透力。
二、釘釘老年教學模式
(一)完善老年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奉賢區社區學院指導下,四團成校於2020年8月引入阿裏釘釘平台,經過一年多的深入學習和實踐,已建成全員熟練運用釘釘架構的老年教育教學管理平台,實現日常教學組織與管理的信息化。通過釘釘平台中的“全員群”、“部門群”和“私群”等方式實現老年教育教師和各群相互之間的在線交流、訊息互通以及在線教學。同時通過釘釘平台實現每日考勤打卡、在線通訊、信息交流、公共行事曆以及釘盤資源共建共享等功能,實現無紙化辦公的各類場景覆蓋。積極探索釘釘組織架構在日常教學組織管理中的應用,形成了穩定而成熟的老年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
(二)創建合理的老年教育組織架構體係
2020年8月開始部署釘釘架構並試運行,11月召開四團鎮各居村教育幹部大會,落實推進各居村教學點的釘釘群建設。同時依托全鎮老年教育骨幹會議,對釘釘架構廣泛宣傳部署。在為期一個月的發動中,各群學員積極注冊激活並運用實踐,老年教育學員共累計注冊1503人,激活970人。
目前“釘釘”所覆蓋的群體,主要包含在籍在冊的教師以及老年學員兩大部分,形成了一個規模化、穩定型的鎮域老年教育圈。將相關各類人群納入到組織架構中進行管理,社區老年服務的覆蓋麵和影響力得到有力的支撐。
同時,在奉賢區社區學院的統籌指導下,四團成校以34個村居點的教育幹部和老年教育中心17個興趣班級的班主任、任課教師為骨幹,建立以居村委和興趣班為單位的管理單元,組織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老年教育教學。截止今年11月底,注冊人數已經上升到2685人,活躍人數提升為2197人,釘釘平台在老年教育教學中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和應用,老年學員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這為深入推進老年教育線上線下相融合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實踐,奉賢區四團鎮老年教育的職能和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三)建立穩定的線上教學團隊
奉賢區四團鎮地處上海遠郊,其老年教育師資力量嚴重匱乏,為深入且持續推進釘釘線上教學,四團成校嚐試從兩方麵尋求突破。一是解決在線直播的技術支持和服務問題。四團鎮老年教育的誌願者教師、兼職教師多數年齡偏大,信息化水平有限,如何操作開展直播有很大難度。因此,四團成校積極與相關信息技術公司簽訂協議,派出專業人員根據學校的直播課程表,全程進行攝製服務、後期製作以及信息推送,解決授課教師的後顧之憂。二是解決課程及任課教師的編排問題。隨著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遠郊鄉鎮老人的人口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擁有一定專長和技能的兼職教師數量少之又少。因此,目前主要采取的是邀請老年教育中心的兼職教師,發動兼職老師根據自己的特長,申報在線課程(包括係列講座),如老年人健康養生、書畫寫生、花卉養殖、歌曲欣賞、舞蹈太極等等學員喜聞樂見的課程;同時依托上海市學指辦公益課程、奉賢區社區學院通識課程及其他鄉鎮社區學校的優質地域課程,聘請相關組織和專家來校講課。通過以上形式,保證了在線老年教育的課程數量和知識涵蓋麵。
(四)形成多元化的在線教育資源
自創本土化、地域化的鄉土課程。利用社區兼職教師資源,有效發揮釘釘在線直播功能,錄製並推送社區老年學員喜聞樂見的課程。可以運用多種模式進行在線直播,最大受眾規模可以達到45個聯播群,基本覆蓋到四團鎮各個居村教學點的全體老年學員。直播過程中可以通過連麥功能實現授課老師與學員的互動,直播結束後,課程資源可以在群文件中實現自由回看,隨時查詢的功能。針對已經錄製的課程,後台經過處理加工後,按照不同的課程類別,分門別類存儲在釘盤,通過權限設置實現文檔的共享和在線播放。為廣大社區老年學員提供穩定的學習平台和豐富的學習資源,這既是疫情管控期間老年教育的基本模式,同時也是後疫情時代老年教育有效拓展輻射麵、有效提升老年教育實效和影響力的重要通道。
三、實施效果
新冠疫情給全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危中有機,疫情背景下奉賢區四團鎮針對社區老年教育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管理的實驗探索,為進一步滿足鎮域居村老年學員需求、拓展學校服務職能、提升社區學校影響力提供了契機。
(一)實現了優質師資的共享與協同
地處上海遠郊的各個鄉鎮社區,其老年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共性且突出的問題即師資匱乏,而基於釘釘的線上教學平台,有效緩解了這一困境。四團成校積極組織知名教師、專家進行課程錄製、資源開發和線上教學指導,同時組織社區老年教育教師通過全鎮34個居村釘釘終端進行全覆蓋直播教學,並提供有效的線上學習指導服務。線上直播教師與社區老年教育教師分工協作,在突破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創新了教學組織結構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優質教師智力資源的共享,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流轉。
(二)兼顧了疫情防控與老年學習的雙重需要
引入釘釘架構支持下的人臉識別和紅外測溫等技術手段,針對所有來校學員做到有效檢測和數據彙總,適時調閱數據和突發狀況處置,有效滿足了疫情防控要求,保障了來學人員的生命健康。同時,釘釘線上教學平台通過全鎮34個居村的釘釘終端,組織各自居村老年學員到各教學點觀看直播教學,同時適當進行連麥互動,促使更多老年學員足不出村了解時事政治,學習生活技能,樂享優質晚年。
(三)增強了老年群體對數字化生活的認同
隨著直播課程的規模擴大、專門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及現有人群的宣講和現身說法,越來越多的老年學員通過釘釘加入到線上學習群,這個群體的規模和數量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著。加之骨幹人群的信息化能力提升與培訓不斷深入,老年學員之間的傳幫帶和相互學習,老年學員的信息化應用能力狀況得到較為明顯的促進和改善,進而為打造“可感知、可診斷、可分析、可提升”的新型“互聯網+教學”線上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推動鄉村老年教育信息化向縱深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