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養老學習養心
——杭州老年教育浸潤式學習案例
一、需求與特點
(一)老年教育的增長趨勢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對加快發展老年教育、擴大老年教育供給、創新老 年教育體製機製、提升老年教育現代化水平做出部署。《中華人 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綱要》指出,推進智慧教育,發展場景式、體驗式學習和智能 化教育管理評價。2020年浙江省政府將老年大學(學堂)建設 列為十方麵民生實事內容之一。2020年全省新建老年大學(學 堂)100所,新增老年學位50萬個。在物質生活相對富裕的地 區,加強老年教育,豐富老年居民精神生活,是積極老齡化最 重要舉措之一。老年教育的重要任務是使老年人的身心發展與 社會發展相互協調,從而和諧共生。
如何使老年教育供給與需求有效匹配,如何更好滿足老 年人學習訴求,提升老年學員學習體驗、學習效果以及學習滿 意度,突出老有所學,實現老有所為,彰顯老有所樂,進而增 強其幸福感,實現人生價值,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老年人群的身心特點
視聽覺退化VS日常經驗豐富。老年人在認知方麵會受到 一定的影響,視覺、聽覺、嗅覺等不如年輕人,導致其接受信 息能力的減弱。如果在老年教育授課過程中,憑借單純的理論 知識傳授,單一的板書演示,單調的主觀說教,可能需要多次 的重複講解,不僅影響知識的接受,而且很難調動老年學員的 學習熱情,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也會大打折扣,更不利於對他 們自信心的有效嗬護。但是老年學員生活閱曆積澱豐厚,可以 充分運用豐富的日常經驗,並通過調動綜合多種感官感受,加 深知識的理解和感悟。
記憶力減退VS理解力強。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會慢 慢衰退。但是由於具備豐厚的人生經驗,所以他們理解和感悟 力頗佳,而且老年人長期記憶能力較強,隻是對新鮮事物消化 和吸收的過程較慢。在老年教學中,通過延長其感受、體驗的 時間,可以讓老年學習者在學習環境中慢慢消化、理解新的知 識,逐漸體悟,直至吸收。
自尊心增強VS尊重他人感受。由於老年人在一生中積累了 豐富的閱曆,並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步入老年後都會表現出強 烈的自尊心。由於自尊心強所以學習積極性高,通過及時鼓勵 他們會樂於探索新知。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嗬護老 年人自尊心,尊重他們的感受,鼓勵他們主動求知,增強學習 信心。同時因為尊重他人,所以小組協助式學習、班級研討式 學習比較容易開展。
孤獨感常伴VS樂於交流分享。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年 輕人往往在高強度、高壓力的環境中自顧不暇,對老年人疏於 陪伴。麵對著閑暇時間的增多,社會角色的轉變,親友的失去 等等變化,老年人出現孤獨、不願意交往、缺乏幸福感和對生 活不滿意等心理健康問題凸顯老年人人際互動的缺乏和社交 需求的不滿足。在教學中應重視班級學習圈交流、學習成果展 示、學習成果應用等的作用,將有助於鼓勵老年學習者的學習 積極性。
(三)老年人群的學習需求
健身娛樂需求。伴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和閑暇時間的增 多,老年人對於身心愉悅與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有利於身心 的健身娛樂不僅有利於減輕老年人的心理壓力,而且有利於 提高他們的生命質量。
思想交流需求。老年人麵對晚年生理變化、自身因年齡而 帶來的變化、經濟收入的變化以及老化情緒變化,需要一段時 間的適應和心理調適。有時候學習活動也有助於心理疏導,- 些剛剛進入老年教育的學習者,就是通過學習及學習中的交 流實現了由在職到退休的平穩過渡。另外,退休以後老年人仍 然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影響社會,他們會積極參與班級、社區舉 辦的一些活動,在相互溝通交流中實現互幫互助。
自我實現需求。老年人往往有利他的欲望,通過給予而充 實自己,並提高個人地位,增進自我價值。老年學員在教學活 動中,非常願意幫助他人,在貢獻中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
現代智能技術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智能 技術給年輕人帶來便捷生活的同時,給老年人增設了"數字鴻 溝"。如何破解他們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麵所遇到的困難,需要 全社會的人文關懷,用高質量的服務助力老年人跨越“鴻溝"。
二、路徑與範式
(一)“具身認知,,理論
"具身認知''理論認為,認知是包括大腦在內的身體的認知。 身體的解剖學結構、身體的活動方式、身體的感覺和運動體驗決 定了我們怎樣認識和看待世界。具身認知的核心要義包括:第一, 認知過程的進行方式和步驟實際上是被身體的物理屬性所決定 的;第二,認知的內容是身體提供的;最後,認知、身體、環境 是一體的,認知存在於大腦,大腦存在於身體,身體存在於環境。 也就是說,認知過程深深地植根於身體與它周邊物理環境的交互 之中。它強調了認知,身體的參與,身體與環境的互動三者的有 機統一。
很多具身學習研究者最新提出這樣一種觀點:具身一一知識 和概念通過我們的身體活動而生成(Enactment) ——是促進學 習的強大力量,是生成新學習的一個重要催化劑。而它與學習環 境相互作用產生的具身經驗能夠有效的改善學習效果,提升學習 體驗。
(二) 浸潤式學習
將''浸潤"一詞引入教育領域,根據其''漸漸滲入,浸染熏陶" 之意,解讀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將浸潤式和體驗 學習理念相融合,浸潤式學習可以讓學生沉浸其中,沉浸催生 體驗,體驗推動思考,思考加深沉浸,故而沉浸式教學結合體 驗式教學,兩者相互促進。浸潤式學習通過情境浸潤、活動浸 潤、語言浸潤以及情感浸潤等方式實施教學。
(三) 基於“具身認知”的老年教育浸潤式學習
"具身認知''理論為老年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了新的視角,它在 充分遵循老年人心理特征、認知特點、學習經驗以及行為偏好基 礎上,設計緊密圍繞老年學員身體感覺(包括活動方式、運動體 驗)、情感認知、學習情境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使其身體、心 理、情感、認知、學習情境之間相互作用,充分互動,並有機結 合,融為一體。由此為老年學員''量身打造"的浸潤式體驗學習模 式和隨之產生適應老年學員學習需求的學習活動、資源有助於改 善學習效果,提升學習體驗,形成良好的學習滿意度,從而滿足 其幸福感和自我實現的訴求。
三、做法與保障
浸潤式學習純粹的理論成分少,注重激發身體感受,傾向 於對身體、心理、情感的多重關照。對於日常經驗、人生閱曆 豐厚的老年學員,在偏重包括手勢、動作等身體參與和主觀感 受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已有人生實踐或者實際生活場景創設的身 臨其境全方位體驗中,觸發他們內心的真實情感,將有助於調 動、綜合多種感官感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
杭州社區大學老年教育''常青學苑''立足老年教育實踐,以''教 育養老,學習養心,幸福生活"為基本理念,積極進行個性化體驗 式學習探索,對學習項目進行創新設計(見圖3),開發《一起朗 讀》《非洲鼓》《舞蹈》《歌詠》等老年教育浸潤式課程。他們對具 身認知浸潤式學習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浸潤式體驗學習 實施方式 |
情境浸潤 |
語言浸潤 |
情感浸潤 |
活動浸潤 |
老年人生理 心理特征 |
視聽覺退化 VS 日常經驗豐富 |
記憶力減退 VS 理解力強 |
自尊心增強 VS 尊重他人感受 |
孤獨感常伴 VS 樂於交流分享 |
浸潤式體驗學習 設計要素 |
知識技巧的傳授 丄 激發身體感受 激活內心需求 |
教師講,學生聽 丄 注重情境代入 產生情感交融 |
教師為主導 丄 以老年學習者為中心 側重心理感受 |
直入主題 丄 慢慢浸潤中創設情 境關注認知、身體 與情境的關係 |
項目實施要領 |
身體深度參與, 感官高度整合 |
形象身體語言 身體與身體、情境 的高頻互動 |
學習內容內嵌入環境 中,身體、心理、情 感的多種關照 |
增強情緒感染力 |
目標指向 |
應付需求 表現需求 |
應付需求 貢獻需求 影響需求 |
應付需求 尊重需求 |
應付需求 |
(一)調動全方位感官,身體“360度”感受
學習內容從傳統單純知識、技巧的傳授向更注重調動身體 感受,激活內心需求轉變。教育心理學認為,浸潤式體驗學習 往往伴隨著情節記憶,即頭腦中至少有兩種編碼方式語義編碼 和情節編碼。頭腦中線索提取方式的多元,易產生良好的記憶 效果。教師在教學項目內容設計中有意識的激發學習對象的身 體感受,使老年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身體深度參與,感官高 度整合。隻有使身體深度參與在老年學習過程中,使身心充分 浸潤在老年學習情境之中,調動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多 種感官,全方位的參與到老年教育學習情境中,‘'360度”的給予 身體正向、積極感受,才能有助於老年學習者更好的掌握所要 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滿足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達到滿意 的學習效果。
在《非洲鼓》教學中,教師要求老年學習者在打非洲鼓的 時候,閉著眼睛慢慢沁入感受音樂的線條和細節,同時打開耳 朵,聆聽周圍的學習者每個人鼓的回聲,聽外麵的鳥叫以及周 圍的一切聲音,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非洲鼓的方法。當你把耳 朵打開,心就會靜下來,會聽到平時聽不到的細節,感受到別 樣的感受。用耳朵去聽,用身體和心靈去感受,閉上眼睛,感 受周圍。老年學習者在體驗階段,會一邊打著鼓點,跟著教師 嘴裏念著節奏,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教師會要求老年學習者 注意身體的深度參與,平時多一些身體的練習,讓左右手力量 平衡,慢慢激活左手功能,使左右手協同工作,激發身體功 能。通過實踐運用,讓老年學習者運用身體感知音樂的線條、 細節和其具有的獨特的藝術張力,運用身體和心靈去感受,產 生具身感知,並用左右手動作交替去體驗這種具身的音樂和鼓 點感知能力,就如同教師對學習者的要求“打的溫暖一點,打出 陽光來,信念裏有陽光"。通過激發學員手部、手臂、聽覺、視 覺、觸覺等身體感受,激活他們內心的多種需求。
(二)形象身體語言,身體情境高頻互動
學習過程從教師講一學生聽,教師教一學生做到更關注闡
發情境代入,產生情感交融。身體與身體,身體與情境的互動 特征蘊含於學習過程之中,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高頻互動。 教學過程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內容,通過 共同參與、對話、溝通和合作等一係列活動,產生交互影響, 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換言之,教學過程中 師生的內在關係是教學過程中主體之間的交往(對話、合作、 溝通)關係,這種關係在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中得以展開和實 現。在老年教育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師生包括生生之 間的交互,以推進教學活動,它也是學習情境成功創設的前提 和基礎。共同參與、對話、溝通和合作關係如何實現,通過師 生、生生之間身體與身體,身體與情境的高頻率互動。而教 師、學生的情緒會隨著身體的變化而發生變化,隨之環境、行 為也會受到感染和影響。通過學習情境中不同情感力量之間彼 此碰撞,每一種力量都是它的本質並努力保持它自身存在,並 最大限度地發揮與他人、外部、力量相遇時的能力。這使得學 習者之間,教師與學習者之間感知到了彼此的生命狀態及其與 自身的情感聯結,在那一刻,超越了課程內容本身所承載的範 圍和力量。隨著身體與世界上更大領域身體的聯結,它突破自 身的局限,上升到情感自由馳騁的空間。
《一起朗讀》課堂通過大量字詞句、繞口令、古詩、散文 的練習等語言浸潤方式,讓學員掌握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四聲調發聲技巧;掌握聲母發音方法和難點辨析、講解;讓學 員對翹舌音發音有更直觀理解,在教師、學員反複互學、互 練、互糾、互進中,對朗誦發音方法和技巧有更加深入體會和 把握。2020秋學員汪晶說同學們都非常好學,常會咬文嚼字。 為某個字的發音展開討論,這種教學方式使每位學員都受益匪 淺。由於普通話水平有限,有時我的帶頭發音,會引得哄堂大 笑,開心的學習著,非常愉悅!學員為某個字的發音展開交流, 為某個難點和易錯點展開辯論,這樣的交互和建構方式讓學員 學有所獲。其中情緒表達除大笑、害羞等麵部動作外,還穿插 著手勢等身體積極情緒的表達。學員們在彼此建立起來深深的 情誼和濃厚的學習氛圍中,互相感染著,激勵著,進步著,快 樂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要。
(三)觸發心理情感,身心得到多重關照
教學主體從教師為主導到以老年學員為中心,觸發心理感受, 契合老年學員的尊重需求。研究表明,不同學習活動類型要求學 習者有不同程度的參與,產生學習效果也不同。例如,實際操作 類和聽說類活動要求學習者參與程度較高,因此學習的效果相對 也比較好。實踐證明,通過身體感受並參與、實踐操作等學習方 式,可以達到人們想記住學習內容的90%。在學習過程中,老年 學習者身體越深入參與其中,越能充分調動視聽觸動等多種身體 感官通道,越會更加體悟所學內容,領悟學習真諦。
教師對站姿、坐姿、走姿、手勢語、表情語、目光語等身 體綜合語言傳授形式的《一起朗讀》課,通過形象身體語言, 增強情緒感染力,既引導學員運用態勢語為誦讀服務,又啟發 學員通過身體表達內心情感。誦讀中,學員不僅運用視覺、聽 覺等感官學會朗讀,而且把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和內心真實感 受,運用手勢、表情、目光等身體語言表達出來,並與周圍的 教師、其他學員共同探討、交流,各自思想、情感相互交融, 通過情感浸潤方式融入在共同創設的學習環境之中。
(四)創設立體情境,認知身體情境統一
教學方式從直入主題到慢慢浸潤中創設情境,關注認知、 身體與情境的關係,完善老年群體影響需求。法國哲學家梅洛- 龐蒂認為,知覺是身體的知覺,是身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 物。充分認識身體在學習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非常必要 的。身體作為學習者與外界學習環境的"交界麵" 學習環境
與學習者的接觸點集,處處遍布著各種''感覺探測器"——這有 助於神經映射形成,而神經映射又從多個角度反映了學習者與 外界環境之間廣泛的交互作用。學習者的身體作為其心理與學 習環境雙向建構的紐帶,通過映射自身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 用,調節著具身學習環境的生命狀態。
《一起朗讀》作品展演課上,教師讓學員以實踐操練方式在 未來視聽中心錄製自己的經典誦讀作品,為學員搭建舞台展現個 人風采。演播室漸漸的“身臨其境",讓學員既鞏固學到的語音、 語調等誦讀知識點,又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誦讀中身體語言綜合運 用方式,達到認知、身體與情境高度統一。
因為在具身學習過程中生成認知不僅是普遍意義上的認 知,更是認知與環境深度融合,通過身體體驗後的高層次認 知。知識在活動和情境中產生,也是活動和情境的“果實"。所 以教師在授課中的情緒也相當關鍵,作為情感心理環境因素之 ―,它與物理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構成學習情 境,直接影響學員知識獲取和吸收程度。因此,教師教學中增 加情緒感染力,可以讓學習者產生情感上的被關懷和共情,感 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激發情緒互動,產生積極心理感受,從而 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五)數字賦能教育,體驗學習如虎添翼
推進數字化改革與老年教育智治融合,開展基於互聯網的
老年教育浸潤式學習,依托杭州社區教育智治服務平台建設, 聚焦社會組織協同,推進老年人群的慧學行動。截止21年11月 30日,杭州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台注冊老年市民180萬人,總訪 問量583萬次,覆蓋全市13個區、縣(市)平台引入老年教育 服務機構1628家,參與老年教育管理服務的人員2947人,發展 專兼職教師5309人,這些教育服務者在遍布全市城鄉的1271個 場地上,開展了 2196場老年教育活動、10843項專題培訓,收 益老年人992982人次。杭州社區教育智治服務平台已經成為杭 州老年教育參與者線下集中學習、線上自主學習、社團互助學 習移動校園。已經成為老年教育管理者在學習、場地、課程、 教師、成果、評價等領域智慧服務、創新發展的特色品牌。
圖4老年體驗學習場景
聚焦老年人智能技術應用學懂會用。老年教育浸潤式體驗 學習應用杭州社區教育智治服務平台(杭學通),線下線上終身 學習服務圍繞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主題開展係列培訓, 包括智能手機入門、金融常識、網絡安全防詐騙、手機出行、 醫療健康、生活便利、網絡購物入門、快遞物流等,分層分類 就近就地組織推進。我們要教會老年人如何用手機下載軟件、 如何打車、如何用“支付寶''掃碼坐公交、乘地鐵等專業技能。
加快老年學習型組織建設步伐。老年教育浸潤式體驗學習 應用杭州社區教育智治服務平台,杭州城鄉現有970個老年居民 學習型社團,在冊成員11052人,這些社團在平台發布主題活動 820個、教育培訓1780個,有122485人次的社團老年人參與終 身學習活動,基於平台開展的所有培訓活動,各級管理服務人 員共發布資訊動態19874條。杭州社區教育智治服務平台建設深 入推進社區教育融入社會治理,老年教育融入養老服務體係。
四、成效與建議
(-)立足教學模式建構,優化了老年教育學習
通過個性化體驗式學習等新的教學模式構建,有助於推進 老年人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的調整和轉變。在浸潤式體驗學習 模式的實踐中,杭州社區大學''常青學苑"積極組織老年學員開 展各類活動,力爭讓老年學員獲得“學中玩,玩中樂"的新體 驗。朗讀班學員積極參加各類誦讀比賽,還參與浙江省第24屆 推普周啟動儀式的推廣宣傳。從而培養老年人新的學習興趣, 教給老年人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老年人正確的學習習慣。
(二)助推學習指數賦能,活化了老年教育範式。
充分發揮杭州城市大腦、數字智慧化場景的先發優勢,充分 應用杭州社區教育公共服務平台(2.0)數字賦能,提高杭州老年 教育數字化治理能力,構建更智能、更精準、更協同的市域老年 教育治理指數體係。用數字化+智能化+現代化理念和方式,著力 打造杭州老年教育智慧化建設場景。指數化治理。隨著智慧城市 建設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已全麵融入市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指數是大數據的高級應用,架構並發布杭州老年教育指數,整體 監測、評價、調控未來社區老年教育治理。
(三)著力特色課程打造,深化了老年教育建設
《浙江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創新發展老年 教育,培育100門具有較高影響力的老年教育特色課程。建立學 習資源庫和數字化資源配送體係,讓豐富的老年教育資源更好地 服務老年群體,滿足老年學習需求。杭州立足實踐,積極創建老 年教育特色課程,其中《一起朗讀》課在社會上獲得較好反響, 並喜報連連。由薑利華等21位老年學員朗誦的作品《我愛你中 國話》榮獲國家開放大學老年教育教學成果展朗誦類二等獎。建 設示範性老年教育機構20個,社區(村)共學養老示範基地20 個,老年教育品牌項目20個。通過杭州老年教育示範基地和特 色體驗課程的打造,增強輻射效應和品牌影響力。
(四)老年教育數字賦能,營造了老年教育生態
老年教育浸潤式體驗學習應用杭州社區教育智治服務平台, 促進城鄉高質量發展的老年終身學習生態。目前,杭州老年教育 有學分銀行學習成果2722142個,在線課程9485個,總共時長 154953分鍾,涵蓋道德修養、文化涵養、職場發展、家庭教育、 投資理財、科學素養、實用技術、養生保健、休閑技藝、生活環 境、法律法規共11個分類,平台用戶參與線上學習時長達到294 萬分鍾。杭州社區教育智治服務平台,優化了老年教育學習方式, 提高了服務的高效協同,使老年教育成為助力全麵實施鄉村振興 戰略的重要抓手,成為服務民生的重要載體,成為美麗鄉村建設 的時代產物。杭州老年教育浸潤式體驗學習滿足了居民多層次、 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破解了老年教育資源的供需矛盾,既為老年 教育找到新的落腳點,解決其薄弱和乏力的難題,形成助力,又 提高老年教育的效能,增強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