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習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為全麵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促進民族融洽和文化自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石榴籽”實踐團於2023年7月6日前往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開展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石榴籽”實踐團出發前校門口合影)
(“石榴籽”實踐團到達梧桐鄉政府合影)
(“石榴籽”實踐團就具體行程安排進行討論)
第一站:梧桐鄉抽水蓄能電站
深入水電一線學習,認知崗位奉獻青春。實踐團來到了梧桐鄉景寧佘族自治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總部(中國電建集團華東院),在華東院項目經理的介紹下,實踐團對景寧佘族自治縣抽水蓄能電站的地域分布、工作流程、投資產量、連鎖效益和未來展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建成後主要承擔浙江電網的調峰、填穀、儲能、備用等任務,同時能進一步拉動沙灣村、梧桐鄉的交通、旅遊、就業等領域高質量發展,為景寧縣加快推動新能源及旅遊業發展提供有利契機,為佘鄉未來發展增勢蓄能。
(“石榴籽”實踐團來到景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總部)
(項目經理向“石榴籽”實踐團介紹抽水蓄能電站)
第二站:金林村石斑魚基地
共建民族團結情,同築鄉村振興夢。實踐團隊參觀了金林村石斑魚養殖基地,圓形養殖池次第排開,被嚴格劃分成了幼魚培育區、成魚區、種魚區等區域。以石斑魚養殖為核心,融入漁業科普文化,打造漁旅融合發展示範基地。
(整齊排列的圓形養殖池)
(“石榴籽”實踐團參觀石斑魚養殖基地)
第三站、第四站:高演村
二十載久久為功,“千萬工程”提供浙江經驗。高演村是國家第三批傳統村落保護名錄之一,是“浙江省第四批曆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高演村在全麵完成省級重點古村落保護與利用的基礎上,近兩年對古建築的建設修繕投入大量資金。高演村是名副其實的崇學向善之鄉,推崇耕讀兩途,挖掘耕讀文化,收集耕讀故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美綠色的生態環境,使高演村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共富“趕考路”,為浙江共同富裕提供了“高演方案”,同時分享了“高演經驗”,讓“千萬工程”更好地落地實施。
(“石榴籽”實踐團參觀高演村文化長廊)
(“石榴籽”實踐團在高演村走訪)
第五站:生態茶園、佘香閣茶葉共富工坊
講好茶故事,弘揚茶文化。實踐團來到了了梧桐村和鳳凰村的生態茶園,據村裏陳書記介紹,近年來,梧桐鄉抓住茶產業發展機遇期,從資金支持、技術支撐、品牌打造、營銷推廣等方麵提供保障,加上地理環境等優勢,堅持讓茶出產品更加優質,在茶葉市場上也具有更大的優勢。
隨後“石榴籽”團隊前往了佘香閣茶葉共富工坊。我們見到了當地的特色茶類:金獎惠明茶。製茶師陳海龍介紹了金獎惠明茶的製茶過程和曆史由來,並教會我們泡茶技藝。
(“石榴籽”實踐團成員體驗泡茶技藝)
(“石榴籽”實踐團在茶園留影)
從學校到實踐一線,青春創新創造活力也在基層土地徐徐展開。近年來,景寧佘族自治縣依托資源稟賦持續為省內外大學學子打造研學服務的人才交流平台,聯合誌願服務讓更多學子走進農業生產基地、走進佘族文化區、走進田間地頭,通過一堂堂生動的耕讀實踐課程,提升了廣大學子知農愛農情懷和實踐能力,培育引導更多青春力量投身到鄉村振興建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