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教育係統積極響應,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人才培養提質行動”“脫貧攻堅助力行動”。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認真貫徹國家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勇於擔當高校服務社會、履行社會責任的使命,構建了線上線下“雙線聯動”、扶智扶業“兩扶並舉”的教育幫扶模式,努力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麵向科左後旗,紮實開展教育幫扶
根據國務院幫扶辦和教育部關於幫扶工作的部署要求,學校於2019年8月加入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體係,承擔對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後旗(以下簡稱“科左後旗”)的定點幫扶工作。作為學校幫扶工作的重要內容,學校繼續教育承擔著科左後旗的教育幫扶工作。學校繼續教育針對科左後旗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積極探索教育幫扶新模式,為當地脫貧致富、產業發展提供了有效人才與智力支撐。
1.發揮資源技術優勢,搭建在線學習平台。根據科左後旗的教育培訓需求,學校繼續教育定製研發了“內蒙古自治區科左後旗幹部在線學習網”。該學習網集在線注冊、自主選課、視頻學習、模擬考試、證書打印等功能於一體,可實現有組織、有指導、有管理、有服務的繼續教育培訓學習。目前,該網站已上線課程100餘門、共300餘學時,課程內容涵蓋黨性教育、鄉村振興、醫療衛生、beplay体育手机教師培訓等領域,充分滿足科左後旗各類人員的繼續教育學習需求。兩年來,已有2300餘名科左後旗基層幹部、專業技術人員通過該平台進行學習。
圖1: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幹部在線學習網
圖2: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幹部在線學習網學習資源
圖3:我校麵向科左後旗舉辦“鄉村振興能力提升網絡培訓”
2.拓寬服務領域,線下培訓顯實效。2020年10月,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黨員幹部人才培訓基地在我校掛牌。基地建成後,學校繼續教育構建了當地組織部門統籌、學校提供教學支持服務的教育幫扶工作機製,為科左後旗鄉鎮長、組織幹部、幫扶幹部、駐村幹部、共青團幹部、企業家等群體開展了“黨建促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培訓班” “青春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培訓班”“脫貧攻堅鞏固提升暨鄉村振興戰略培訓班”等一係列線下培訓,實現科左後旗鄉村振興培訓的精準化與常態化,進一步增加培訓的係統性、協同性和實效性。兩年來,為科左後旗累計舉辦線下培訓10餘期、800餘人。
同時,學校繼續教育堅持,在堅持理論學習的同時,安排了一係列極具代表性的實地參觀考察,組織學員到壽光等地參觀學習,充分介紹了“壽光樣板”、即墨“跨境電商小鎮”等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與成功經驗,為科左後旗的脫貧攻堅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
圖4:參觀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村史館
圖5:參觀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智能玻璃溫室
圖6:考察壽光東斟灌村彩椒大棚
(二)麵向山東地區,培養鄉村振興帶頭人
1.依托優質辦學資源,開展高級研修項目。2019年以來,學校先後獲批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鄉村振興)、青島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鄉村振興),主要承擔鄉村振興領域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和骨幹專業技術人才的知識更新工作及主動拓展社會化繼續教育業務。自基地獲批以來,學校繼續教育不斷深入分析研判,整合優勢資源,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高級研修項目,麵向鄉鎮基層幹部、新型職業農民和民營企業家等,開展“新時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高級研修班”“鄉村經濟發展探索高級研修班”等高級研修項目等各類專題培訓14期,共計750餘人次。
圖7:2019年,學校獲批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鄉村振興)
圖8:鄉村經濟發展探索高級研修班在線授課
圖9:新時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高級研修班參觀王台街道紡機博物館
2.積極引導、多方協作,促進村幹部學曆提升。學校繼續教育協同學校駐地靈山衛街道把村幹部提升學曆、增長才幹作為一項重要工程,幫助村級幹部和後備幹部通過學習提升學曆層次、增強履職能力。同時,學校繼續教育積極做好學習支持服務工作,建立線上討論組,將學校鄉村振興相關的優質課程分享給村幹部,以滿足新型社區建設需求和社區幹部的個性化發展要求。截至目前,累計500餘名鄉村幹部、後備幹部、社區居民等參與學曆提升。
(三)麵向鄉鎮教師,促進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
2018年,學校獲批“教育部、財政部優質省級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標誌著學校具備了承擔專業帶頭人領軍能力研修、“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骨幹培訓專家團隊建設等國家級職教師資送培項目的資質。近年來,學校以職業院校師資培訓為切入點,積極拓展信息化教學、思政教師、校園安全、beplay体育手机校長等特色教育專題培訓,不斷拓寬服務師資隊伍輻射麵。學校先後入選山東省、青海省、安徽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職業院校及beplay体育手机國培、省培承擔機構,形成了融合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全方位、一體化培訓體係。
1.助力學校屬地教師教學技能提升。近年來,學校堅持“立足青島,服務山東”,深化與當地教育部門的合作,與山東省教育廳、青島市教育局建立長期合作,開展山東省研究生導師、高校青年教師、高職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訓,青島市教育執法、教育督學、終身教育培訓等;與西海岸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成為戰略合作夥伴,近兩年為新區beplay体育手机教師開展新教師輪訓、鄉鎮骨幹教師培訓、名師培養培訓,共計1400餘人次,同時搭建西海岸新區beplay体育手机校長/中層管理幹部網絡研修平台,實現理論學習不斷線、經驗交流不斷線;積極發揮高校社會職能做好教育對口幫扶,連續兩年麵向菏澤定陶開展beplay体育手机教師教育培訓,年培訓100餘人次。
2.助力西部地區教師教學技能提升。學校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為鄉村振興貢獻教育力量,以中西部為重點區域領域幫扶培訓,聚焦不同學段、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學科、不同類型骨幹教師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從發展目標、培訓內容、實施流程等方麵進行“一對一”診斷設計,按照“強師德、厚基礎、重實踐、促創新”的思路,采用專家講座、現場教學、經驗分享、教學觀摩、任務驅動等方式方法強化培訓效果,進一步促進當地教師綜合能力提升,優化教師隊伍結構。近三年,為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貴州省、西藏自治區、甘肅隴南、甘肅岷縣等6個偏遠地區開展師資培訓,共計培訓1000餘人次。
圖10:青島西海岸新區教師梯級規範化培訓班在辛安初級中學觀摩同課異構
圖11:我校為青島西海岸新區2018、2019級高中(含職業)新教師舉行暑期集中培訓
圖12:我校為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開展beplay体育手机思政課教師培訓
(四)麵向社區兒童和家長,開展公益特色服務
1.開展“四點半課堂”,助力社區學生高效學習。學校繼續教育麵向學校駐地beplay体育手机生,開展“四點半課堂”社區公益服務。該項目以社區學生興趣為導向,提供針對性作業輔導、知識科普、公益講座、手工製作等教學內容,定期開展每日40分鍾助學輔導、每日20分鍾各類科普知識普及、每月一次實踐實訓或公益講座等係列教育活動,探索出了一套符合社區實際的“學業輔導+素質拓展”運行模式。同時,學校還定期組織社區兒童走進大學校園,參觀重點實驗室、工業訓練中心、科技航模展和地質模型展等,積極培養兒童對探索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為社區兒童的全麵、健康成長搭建了廣闊發展平台。
圖13:開展“四點半課堂”,助力社區學生高效學習
2.開展“社區大講堂”,助力社區居民素養提升。學校繼續教育依托校內優秀師資,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走進社區,開展“社區大講堂”活動,麵向學生家長和居民開展子女教育、家風培養、傳統美德等係列教育活動,引導社區居民自覺培育文明家風,以家風帶民風、以民風促社風,共同推動和諧社區、學習型社區建設。
多年來,學校繼續教育積極履行高校服務地方的職責,逐步構建了學校、街道、社區多元參與的良好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學校已累計選派優秀教師、大學生誌願者,開展助學輔導、實踐活動、科普知識講座、社區大講堂等各類活動600餘次,惠及社區兒童及其家長2.5萬餘人次。
圖14:開展“社區大講堂”,助力社區居民素養提升
二、經驗啟示
(一)深入開展調研,做實精準幫扶
學校繼續教育組織專職人員,深入所幫扶地區及單位開展詳細調研,詳細了解培訓需求,共同製定培訓方案,合理配置培訓內容,綜合運用線上培訓、集中麵授、送教上門等個性化“線上+線下”培訓方式,為教育幫扶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立體化在線培訓
學校繼續教育進一步發揮既有在線培訓優勢,充分利用在線學習平台、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與支持服務技術,積極開展在線培訓、直播課堂,把“脫貧攻堅培訓班”辦到“網上”、把各級扶貧幹部連到“線上”、把課堂開在“雲端”、把學習送到“掌心”,實現了培訓內容精準化、培訓時間碎片化、參訓學員普及化,給培訓學員更靈活、更自由、更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有效解決了參訓學員的工學矛盾。
(三)因地製宜、典型引路,教育幫扶廣受好評
在教育幫扶過程中,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繼續教育堅持因地製宜、典型引路的工作原則,既加強國家宏觀政策宣貫,又針對當地發展瓶頸解疑釋惑,還充分介紹了“衣家村”經驗、“壽光樣板”、即墨“跨境電商小鎮”等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與成功經驗,爭取能為科左後旗的脫貧攻堅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精準的培訓方式、典型的發展案例,受到參訓黨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普遍好評。
巴胡塔蘇木邊布拉嘎查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讚丹說:“通過學習,讓我有了新的工作思路,認識到作為扶貧駐村幹部絕不能鬆懈,必須咬緊牙關、一鼓作氣,紮實走好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決勝脫貧攻堅戰。”科左後旗查日蘇鎮黨委宣傳委員、布敦花嘎查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劉子群表示:“李中華教授在直播課堂中介紹的山東‘衣家村’案例,以及其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對症下藥、典型引路、抱團發展、因地製宜、共同富裕的五個措施,給了我很大啟發,下一步要結合自己所在的包聯村實際,在發揮村級產業指導員作用、脫貧戶‘反哺’貧困戶、集體經濟發展三個方麵下功夫,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祖國如期實現脫貧大業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