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曆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要堅持用大曆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隻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必須看到,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人才是關鍵。《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提出,“要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造就更多鄉土人才”。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明確指出,“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資源,對促進農業全麵升級,加快農民全麵發展,助力鄉村全麵振興意義重大”。
那麼,高校該如何發揮資源優勢,培育高素質農民,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呢?近年來,寧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承擔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的任務,承辦多期國家級、自治區級的高級研修項目及區內外企事業單位的專項培訓,開展了《設施園藝土壤綠色防控技術》、《園藝作物新品種選育和分子育種技術》國家級高級研修班、《枸杞綠色生產與高效采收技術解析》、《農村精準扶貧項目開發與電子商務人才開發研究》、《分子育種技術在園藝作物種植創新與新品種選育的研究與應用》自治區級高級研修班、《甘肅省肅南縣優質高山細毛羊高效養殖技術人才專題培訓》、《利通區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基層農技人員》專題培訓等多期區內外農業相關培訓,共計培訓學員500餘人次。
2020年,寧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被寧夏農業農村廳批準為“全區農民教育培訓示範基地”。作為承擔全區農民教育培訓的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高等院校,麵向廣大農民承擔培育高素質農民,提升農業經營者素質能力的任務,為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提供持久動力,把強農惠農的新政策、新成果、新技術及時傳遞給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人才和技術保障是責無旁貸的責任。
一、緊扣目標任務
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是國家、自治區黨委、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項目,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骨幹項目培訓是高校全麵落實全國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部署會議精神,紮實做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具體實踐。2021年繼續教育學院承接寧夏高素質農民新型經營主體骨幹培訓任務後,緊扣鄉村振興目標任務,按照現代農業發展人才需求,以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滿足農民理念知識技能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培育質量效能為關鍵,精心設置培訓課程,認真組織實施培訓內容,將培訓方案落到實處,為培育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的農民隊伍,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培訓特色鮮明
(一)培訓模式新
2021年7月13日,《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骨幹項目培訓班》在寧夏大學開班。本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骨幹項目培訓班, 以“理論學習+現場教學+結業考核+跟蹤服務”為主要內容,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進行培訓;同時考慮到農民學員們在農忙時節很難保證較長時間的連續性學習,培訓采取分段式和交替式進行,即將本次培訓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4天左右的時間,每一段的培訓既有麵授,也有實訓,還有網課,內容充實,形式多樣,較好地保證了培訓時間和效果。
(二)學員構成新
參加本次培訓的50位農民學員,全部是來自寧夏靈武市郝家橋鎮吊莊移民村興旺村的村民,而且全部是回族。靈武市郝家橋鎮興旺村屬於吊莊移民村,於2019年整村脫貧出列,雖然數字上已經全部脫貧了,但是做到在生活和精神層麵徹底脫貧,而且物質上不返貧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努力和奮鬥。這個班的學員大多都是從事種養殖業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的技術骨幹、負責人,來自與生產一線,由長期忙於生產經營,對於國家政策方針和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模式疏於學習,也難得有這樣的專門學習機會。他們大多是小學和初中文化,是第一次參加如此高質量的免費培訓,也是第一次走進大學的課堂。
(三)課程設置新
本期培訓考慮到受訓學員全部是農民,而且七、八月份正值農忙時節,為了保證培訓的質量,本次培訓采用了分段交替進行的方式,確保了學員農忙學習兩不誤。課程設置既有專家理論講授、農業示範基地觀摩,也有“雲上智農” 網課。
在理論專題講座模塊裏,我們先後聘請了自治區科技廳科教處專家、寧夏大學專家教授、農機推廣部門及一線土專家,進行農業政策解讀、高產蔬菜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農業互聯網技術、農產品電子商務、黨史教育、家風家教、保險知識等相關知識進行詳細講解並研討分析。通過專家教授的認真講解,使學員準確理解並把握了黨和國家發展鄉村規劃和產業扶貧相關知識,提高了對發展鄉村基層組織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大家的組織管理、創業經營、鄉村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麵的能力。在理論講授裏,部分專業技術專家很接地氣,能夠走進種植大棚和大田進行現場分析講解,學員非常滿意。使學員暢所欲言,充分交流了各自發展農業種植及銷售各環節的好做法、好經驗以及今後發展農業種植及品種篩選上的的思路和想法。通過理論課程講授,達到了大家集思廣益、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學習目的。
在現場教學模塊裏,先後參觀了平羅縣廟廟湖村肉牛養殖園區、農墾賀蘭山牛羊產業集團、寧夏天緣種業有限公司、百瑞源枸杞博物館、賀蘭縣光明漁村、寧夏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寧夏大北農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賀蘭縣緣能達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寧夏巨豐種苗有限公司、平羅縣盈豐植保專業合作社、寧夏泰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平羅縣華泰農沙漠瓜菜種植園、寧夏中青農業科技示範園等13個現場教學點。這13個基地均是寧夏農業發展前端的代表,有瓜菜製種、有蔬菜種植、有農產品銷售、有電商物流、有牛羊養殖等等。在經驗傳授模塊裏,我們請到了寧夏大學農學院畜牧教研室的陶金忠教授、寧夏廣銀米業公司總經理趙建文現身說法,與大家共同分享了他的創業曆程和成功經驗以及專業知識,使學員提高了發展農業和壯大農村經濟的認識及信心。老師們深入田間地頭、種養現場和學員自己的大田裏,通過“參與式、啟發式、互動式” 實地現場教學,開展手把手培訓、麵對麵指導、心貼心服務,把強農惠農的新政策、新成果、新技術及時傳遞給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學一技、扶一批、帶一方”的效果。既貼合農民生活實際,又對農業生產有很強的指導和幫助。學員普遍反映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路。
三、考核評價嚴格
本期培訓是通過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考核和綜合能力考評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綜合學員的日常考勤、學習表現、網上學習進度以及學習成果等多重因素,對合格者頒發培訓證書。 過程性評價包括學習期間出勤情況、遵守紀律情況、課堂表現情況、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等;結果性考核對理論教學的內容采取試卷筆試的方式進行,班主任老師對試卷進行了批閱。綜合能力考評是通過學員提交實踐報告或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評價。以上幾種考核方式層層遞進又交叉融合,貫穿於培訓的始終,經過全部的考核認定,學院為合格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
四、培訓效果良好
寧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作為本次培訓的主辦方,領導高
度重視, 組織安排得力;在學員管理上,做到生活上照顧好學員,學習上輔導好學員,管理上組織好學員,為學員創造了安靜、安心、安全的學習環境,並未全部學院購買了人身意外保險。相關農業政策的解讀拓展了培訓學員的眼界,了解到國家的政策和對農民培訓的意義;知名學者傳授家風家教的內涵,讓他們懂得了生活中為人處世的界限,行有規矩;瓜果蔬菜的種植技術、儲運措施及銷售策略課程,增長了本領和才幹;現場觀摩龍頭企業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讓學院親身感受到農業科技、農業現代化帶來的效益,進一步明確了學習的方向和動力。
9月8日, “寧夏大學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骨幹培訓項目”圓滿結束。 學員代表馬萱在發言中說到,本次培訓采用分段交替式的模式非常好,避免了學習任務和田間農活“雙多”的尷尬局麵, 培訓讓她受益匪淺,對今後的種植和生產充滿了信心也看到了希望。
靈武市郝家橋鎮興旺村委王文軍書記說,這次培訓是興旺村的農民們第一次參加由高等學府組織的如此高規格、高水平的免費培訓。專家教授十分接地氣,能夠走進種植大棚和大田現場進行分析講解,非常令人感動,也非常感謝寧夏大學給農民提供了一次“上大學”的機會。他希望寧夏大學今後能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為農村送來更多的知識和技術。
寧夏農業農村廳科教處二級調研員崔淑麗對本期培訓給與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他認為寧夏大學組織的這期培訓特色鮮明、內容充實、分工明確、組織到位,培訓證書的含金量很高,培訓效果令人十分滿意。 興旺村村委給寧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贈送了錦旗和感謝信。
總之,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寧夏自治區黨委、政府重點推進的為民辦實事項目。寧夏大學《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骨幹項目培訓班》的成功舉辦,對提高寧夏當地農民素質、推動寧夏特別是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向前發展,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注入了新的動能。
今後,寧夏大學要主動適應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生產組
織方式變革、新產業新業態加快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要求,加快構建農民教育培訓新格局,充分發揮高校資源優勢,用智力助力鄉村振興,建設出一批高素質農民培訓師資隊伍,加快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農民,為全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