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青島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孟凡勇同誌積極響應中共山東省委號召,主動報名被組織選派到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石井鎮板橋村擔任第一書記,投身脫貧攻堅一線,任職兩年多來,孟凡勇同誌抓黨建,帶隊伍,強班子,上項目,堅持在扶貧與扶誌、扶智結合上下功夫,采取黨建引領、隊伍培養、政策宣傳、文化下鄉等舉措,積極協調上級黨委政府、學校、學院,校友資源,積極爭取資金完善村內道路,修建橋梁,安裝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居環境,抓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抓鄉村文明建設,為沂蒙革命老區脫貧攻堅貢獻了繼續教育力量,充分體現了繼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一、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
針對幫扶村黨建薄弱的情況,第一書記深入調研,有針對性的開展黨建結對共建,黨員教育學習,外出現場教學接受黨性教育,真正把黨建資源轉化為扶貧資源、把黨建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把強班子帶隊伍貫穿幫扶工作全過程。采取“黨建+”模式推動農村基層黨支部“進合作社”“入種養基地”,使黨組織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堅強堡壘。
1、堅持按期召開每月一次的黨員大會,傳達學習有關文件材料,收聽收看黨的十九大開閉幕式盛況,廣大黨員對黨中央和上級精神做到學懂弄通。
2、加強村黨組織建設,做到黨員活動經常化,學習教育常態化,共發展2名預備黨員,確定10名入黨積極分子。2017年“七一”組織慶“七一係列活動”,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組織黨員集體參觀高橋蘇魯豫皖特委紀念館,組織全體黨員集體宣誓,為全體黨員和積極分子發放慶祝“七一建黨節”紀念水杯;2018年“七一”組織黨員到沂蒙精神紀念館、臨沂城市規劃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等黨性教育基地接受黨性教育,係列活動的開展喚醒了廣大黨員的黨員意識,讓老黨員們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黨員參加村務和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3、在四個自然村成立黨小組,選出了黨小組長,黨支部工作有了抓手,黨員活動學習更加方便。
4、完成了村兩委換屆工作,組織村兩位幹部培訓,通過集體學習、參觀考察等方式,指導村兩委幹部盡快熟悉工作,提振士氣,樹立威信,新一屆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
5、創新基層黨建模式,板橋村黨支部與青島理工大學基層黨組織、費縣信訪局黨支部結成支部“三方共建”對子,互通信息,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黨的建設更加富有活力。
二、發揮繼續教育學院資源優勢,幫助群眾從思想上脫貧
針對農村教育資源薄弱的狀況,充分發揮繼續教育學院資源優勢,積極協調學校、合作辦學單位與村小學、幼兒園開展結對共建、支教活動,先後向當地beplay体育手机捐贈價值50餘萬元的文體用品,建成“希望小屋”兩處,實行學院教師與“第一書記”任職村家庭經濟困難留守兒童結對幫扶,並在師資培訓、學生培養等方麵進行定向幫扶。組建誌願服務隊12餘支,組織師生誌願者500餘人次到村開展誌願服務活動,對當地的基礎教育、醫療衛生、農業科技和基層社會管理等工作開展政策宣傳和思想幫扶。繼續教育學院麵向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機關幹部、教師、企業工人、普通群眾做好科普教育和實用技能培訓,先後培訓幹部職工3000餘人次。
1、爭取省教育廳改造資金40萬元,完成板橋村幼兒園改造 。
2、校工會、婦委會、繼續教育學院為板橋村230名小學生捐贈新棉服230套、文具和舊衣物一批,價值5萬元;臨沂校區六一兒童節為村裏孩子捐贈文具書包、水杯等價值3萬元;繼續教育學院、高職學院等單位先後多次來村走訪慰問,舉行共建活動,購買大米、麵粉、文具、衣物等價值約3萬元。
3、2017年、2018年暑假學校多支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來村調研、走訪、支教、演出、關愛兒童、牆壁手繪,美化村莊,兩年來先後有500多名大學生走進板橋村開展各項實踐活動,為板橋村帶來了生機,為貧困兒童輔導文化,幫助貧困兒童樹立信心,明確奮鬥目標。
4、投資建設村電子商務中心、農產品包裝中心,方便板橋農產品包裝銷售,組織學院教師為群眾培訓電商知識。投資修建鄉村大舞台1處,民俗展示廳1處,農家書屋1處。
5、土建係師生義務美畫牆麵2000餘平方米,十九大精神搬上牆麵,以更直觀的方式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的富民政策。
三、夯實基礎,優化環境,提高群眾宜居幸福感
入村以來,把解決任職村交通、飲水、住房、通電等基礎服務設施作為扶貧工作重要任務,根據老百姓需求,本著由易入難原則,完成了一係列民生工程:
1、利用行業幫扶資金70萬硬化村生產道路3公裏,廣大群眾生產出行更加便捷。
2、利用一事一議資金20萬元建設板橋村東橋梁一座,極大方便群眾通行。
3、爭取資金50萬元為村主幹道鋪設柏油,村裏有了柏油路。
4、投資22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110盞,結束了村裏晚上一片黑,百姓不出門的曆史。
5、投資20萬元修建花池,栽植苗木,建設群眾健身廣場1處,配齊籃球架、乒乓球台,完善村莊綠化,成為群眾健身活動好地方。
四、多措並舉,促進脫貧,提高群眾收入
扶貧要扶誌,關鍵是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脫貧效益上,兩年來結合板橋村實際,“第一書記”緊緊抓住任職村集體經濟弱、群眾增收慢、貧困戶得不到實惠的問題,開拓創新,走出了確保群眾穩定增收、加速脫貧的好路子。
1、以入股的形式將160萬元扶貧資金投入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增加村集體收入和為貧困戶分紅,其中20%用於村莊基礎設施建設,80%直接幫扶貧困戶,每戶可實現年增收2000元,為村集體增收12萬元。
2、投資建設村電子商務中心、農產品包裝中心,方便板橋農產品包裝銷售,為村裏群眾培訓電商知識。投資10萬元,建扶貧車間一處,集體增收2萬元。
3、支持村兩委盤活板橋村東閑置多年的鋼結構大棚,采用公開招標方式出租,村集體增收2萬元。
4、通過組織村裏種植戶參加臨沂市“第一書記農產品大集”,通過微信圈為村民銷售農產品,聯係愛心企業等方式,為村民銷售農產品20餘萬元。
5、采取“黨建+”模式推動農村基層黨支部“進合作社”“入種養基地”,使黨組織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堅強堡壘。扶持村致富能手、共產黨員梁明保注冊成立了費縣禾秀農產品種植合作社,合作社社員100餘人。
五、群眾活動豐富多彩,鄉風文明不斷提升。
1、春節前夕,組織村農民書法家開展了為村民手寫春聯活動,以寫春聯的方式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受到廣大群眾熱烈歡迎,費縣電視台對該活動進行了報道。
2、積極支持成立了村廣場舞隊和樂器隊,多方籌措資金,為他們購置演出服、投影儀和樂器。平日裏,隊員們每天自發訓練演出,陶冶情操,融洽鄰裏。
3、加大鄉風文明建設,開展了三八婦女節係列慶祝活動,評比表彰了板橋村首屆“書香家庭”、“優良家風家庭”、“婦女創業先進”和“熱心村民”。
4、組織學校演出隊、臨沂市歌舞劇團、村廣場舞隊等為村民演出多次。
5、開展“美在農家”活動,讓鄉村變的更美麗,助力鄉村振興。
自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孟凡勇同誌2017年到臨沂費縣板橋村擔任“第一書記”,青島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以費縣為紐帶,與沂蒙革命老區相生相長,將根紮得更深,同這塊紅色的土地貼得更緊,通過發揮人才和科技優勢,扶貧與扶誌相結合,開展人才扶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有效帶動了老區脫貧攻堅,同時學院也在扶貧擔當的生動實踐中實現了繼續教育學院的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