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職成〔2015〕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發揮職業院校開展職工繼續教育的優勢,提高職工文化知識水平和技術技能水平,推進和諧勞動關係建設,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好新常態下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現就推進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麵向行業企業開展職工繼續教育提出以下意見。
一、堅持把開展職工繼續教育作為職業院校的重要職責
(一)重要意義。職工繼續教育是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職業院校堅持學曆教育與非學曆教育並舉,廣泛開展職工繼續教育,對於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進一步激發職業院校辦學活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產業服務能力、幫助企業創造更大價值,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服務創新驅動戰略、建設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二)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以服務經濟轉型升級、服務企業技術技能積累、服務職工職業生涯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為宗旨,堅持政府推動、行業指導、需求導向,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職工繼續教育工作力度,增強職工繼續教育的針對性、靈活性、開放性,把提高職業能力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為企業職工提供繼續教育服務支持。
(三)目標任務。到2020年,職業院校普遍麵向行業企業持續開展職工繼續教育,市場意識明顯增強,職工繼續教育課程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信息化建設水平顯著提升。重點提高職工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技術技能、管理水平以及學曆層次。通過開展職工繼續教育,全麵促進學校管理創新,全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麵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到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開展職工繼續教育人次絕對數達全日製在校生數的1.2倍以上,承擔職工繼續教育總規模不低於1.5億人次,實現教育類型多元化、管理規範化,多數職業院校成為行業企業職工繼續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全國建成1000個職工繼續教育品牌職業院校,為加強企業職工繼續教育提供有力支撐。
二、推進職業院校麵向行業企業開展多種類型的職工繼續教育
(四)穩步發展學曆繼續教育。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師資、專業優勢,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和職工學曆提升的需求,以在職學習為主麵向行業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學曆繼續教育。提高職業院校招收企業職工比例,並在招生考試工作中加強對職業技能的考核。注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曆繼續教育的銜接,構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
(五)廣泛開展立足崗位的技術技能培訓。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特別是實訓教學資源,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培訓項目,並采用送教進企、引訓入校等多種途徑,為行業企業提供多層次、多類型,立足崗位需求的技術技能教育培訓服務。職業院校要積極承接行業企業委托的班組長、農民工、複轉軍人、女職工等特定群體的專項培訓。高度重視為小微企業提供培訓服務。
(六)積極開展麵向前沿的高端研修培訓。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要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驅動作用,緊貼重點產業發展需求,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協同開展高端人才研修項目,推動關鍵技術、工藝、流程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鼓勵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同建立研修製度,並結合企業技術創新、轉型升級、項目引進等,培養培訓企業亟需領域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七)主動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職業院校要積極參與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機製建設,與企業開展雙邊、多邊技術協作,推動產學研結合向縱深發展,共同開展和承擔課題研究、技術開發、應用技術谘詢、新技術培訓和推廣等服務,並針對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技術診斷,推動企業改進工藝流程,實現協同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共建企業大學、培訓中心,共建兼具生產和教學功能的實訓中心、產品研發中心、技術服務中心等。
(八)積極參與學習型企業建設。職業院校要與企業共同組織開展基於工作場所的學習活動,積極為企業提供知識講座、課程資源開發、技術輔導等服務,以多種形式參與企業大學等企業內設培訓機構的建設。鼓勵職業院校的院係與企業車間、班組結對子,建立校企合作的學習團隊。探索構建基於互聯網的企業虛擬大學或虛擬學習社區。
三、提高職業院校開展職工繼續教育的能力和質量
(九)增強市場意識和服務能力。職業院校要樹立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認真研究教育培訓市場規律。深入行業企業,係統分析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對崗位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以及職工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加強校內資源統籌、整合力度。學習借鑒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教育培訓機構運行模式,推進學校管理創新,不斷提高繼續教育質量,增強服務能力,探索合作開展國際繼續教育。把開展職工繼續教育作為建設職業教育集團的重要內容。
(十)促進課程資源融通共享。職業院校要根據企業需求,以相關專業全日製學曆教育課程資源為基礎,提供職工繼續教育課程資源訂製服務,促進兩套課程資源的融通互促。探索職業培訓課程學分轉換為相關專業學曆證書課程學分。通過開展職工繼續教育,合作開發或購買企業培訓資源,使職業院校成為彙聚和整合企業、社會培訓資源的平台,並推進職工繼續教育優質資源跨區域、跨行業共建共享。鼓勵引進國際精品培訓課程和先進培訓模式。
(十一)提高教師教學能力。鼓勵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同時成為企業培訓師,駕馭學校、企業“兩個講台”。完善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製度,鼓勵教師在企業實習期間參與企業培訓、技術研發等活動。完善職業院校績效工資製度和職務(職稱)評聘辦法,鼓勵教師承擔培訓任務,認可相關工作量。探索建立職業院校教師和企業培訓師資源共建共享機製。動員、組織、彙聚社會教育教學力量,參與職業院校開展的職工繼續教育活動。
(十二)提高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鼓勵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高等學校、專業機構等合作,搭建網絡學習平台和移動學習平台,整合優質資源與專業服務,麵向企業職工開設繼續教育網絡課程和在線培訓項目。鼓勵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虛擬仿真實訓係統,推廣培訓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支持建設服務支柱產業相關專業領域校企共享的職工繼續教育數字化課程資源庫、案例庫。
(十三)實施職業院校職工繼續教育品牌創建計劃。分行業、分層次、分地域建設一批職工繼續教育品牌職業院校,引導其建設一批優質校企共享的實訓基地、開發一批精品職工繼續教育教學資源、培養一批職工繼續教育名師、形成一批高質量職工繼續教育理論研究成果。促進先進技術向教學內容的轉化,實現產業發展與教育教學環節的融合,成為企業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的重要載體。
四、構建職業院校開展職工繼續教育的保障機製
(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和服務。地方各級教育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作,共同幫助職業院校協調解決開展職工繼續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十五)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動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製定行業職工繼續教育規劃。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要發布行業人才培養培訓需求和行業職工繼續教育年度報告,參與指導教育教學,開展質量評價,搭建交流平台;推進校企合作,引導本行業領域的廣大企業積極依托職業院校開展職工繼續教育。鼓勵教育行政部門通過授權委托、購買服務等方式,把適宜行業組織承擔的職責交給行業組織,給予政策支持並強化服務監管。
(十六)發揮企業主導作用。推動落實教育規劃綱要關於“將繼續教育工作與工作考核、崗位聘任(聘用)、職務(職稱)評聘、職業注冊等人事管理製度的銜接”的要求,以及《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關於“規模以上企業要有專門機構和人員組織實施職工繼續教育,對接職業院校”的要求。推動企業將職工繼續教育納入企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積極創建學習型企業。
(十七)發揮職業院校主體作用。職業院校作為獨立法人,是市場主體之一,享有辦學自主權,要深入研究市場需求,回應社會關切,注重人才培養培訓質量,提高服務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把開展職工繼續教育作為職業院校的重要任務,繼續教育的軟硬件與全日製在校生學曆教育的軟硬件要兼顧。堅持市場性與公益性相結合,教育培訓價格由供需雙方依法協商確定。
(十八)完善有關評價考核製度。職業院校要高度重視職工繼續教育工作,將其納入學校總體發展規劃,學校領導班子中有專人負責。職業教育研究機構及職業院校要加強對職工繼續教育質量評價標準、評價方法的研究,建立業績考核標準與製度。要積極探索將非學曆繼續教育人數折算成全日製學曆教育人數的辦法,把開展職工繼續教育的規模、成效作為職業院校辦學質量評價、教育督導和績效評估的重要內容。逐步建立第三方評價機製。
(十九)完善投入保障機製。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關於“企業要依法履行職工教育培訓和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的責任”“其中用於一線職工教育培訓的比例不低於60%”的要求。對實施職工繼續教育的企業、院校和接受教育培訓的人員,符合國家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和職業教育資助政策的,按規定給予補貼和資助。
(二十)營造良好社會環境。鼓勵職業院校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活動周、科技活動周等,麵向企業開展相關活動,加大對職工繼續教育有關政策、項目的宣傳力度。推動企業職工全員參與、終身學習。要完善有關表彰獎勵製度,將在職工繼續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職業院校和個人納入其中,平等對待。要進一步加強職工繼續教育研究,紮實做好職業院校、行業企業開展職工繼續教育的經驗和典型的總結推廣工作,充分運用多種媒體廣泛開展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企業職工繼續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201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