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黨中央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探尋綦江傳統美食技藝,助推綦江特色文化宣傳、鄉村振興。7月7日,重慶理工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發展成就觀察團來到扶歡鎮老新橋,跟隨傳統手工藝米粉傳承人王金彬師傅學習製作地地道道的扶歡米粉。
扶歡米粉早在清末就以精製的“千層米粉”著稱,經過不斷探索,改千層米粉為繃子米粉,質量越來越高,米粉色白、味好、質地柔軟結實,配以精製臊子,色香味俱全,濃香可口。一粒粒色澤腹白的大米是如何變成一張張晶瑩剔透的米皮的呢?一要選米,選顆粒飽滿的高山米配上清澈可口的井水;二要泡,根據一年四季的特點,選擇不同溫度的水將米浸泡12至18個小時;三要淘,用清水衝洗米粒去除渾濁;四要瀝,把米瀝入筲箕控淨;五要勾,將精米煮成半熟,按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比例進行勾芡;六要磨,按對半比例加入清水再用石墨慢慢細磨成漿;七要蒸,將米漿倒在繃子上,再用旺火蒸兩至三分鍾;八要曬,將米粉掛在竹竿上充分晾幹,最後再將晶瑩剔透的米粉平鋪撒上麵粉、依次疊起,用切刀切成細條狀或絲狀,這樣帶狀的成品米粉就完成了。王師傅詳細地向學徒講述著米粉製作的故事。
看似簡單的過程,卻對原料、工序有著嚴格的要求,“隻有花心思做出來的東西才會好吃。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扶歡人,從小就吃扶歡米粉長大,現在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傳承和發揚扶歡米粉,讓更多的人吃到綠色、健康的傳統美味小吃。”按照王師傅的教導方式,誌願者開始自己淘米、磨漿、切條,在王師傅的指導下,誌願者自己製作出了一份米粉成品。“來到扶歡之前就聽說過扶歡米粉,品嚐之後更想對其製作過程一探究竟,這次實踐活動剛好給了我這個學習的機會,讓我能夠深入了解扶歡米粉文化,成為米粉非遺宣傳員”學徒同學譚駿說道。
扶歡鎮傳統手工米粉傳承人以精湛技藝,傳承百年手工米粉製作方法,存留記憶中的純真味道,扶歡米粉的背後正是根植於心的文化自信,讓他們承接起傳承之棒。此次活動,誌願者通過近距離的學習和親自製作體驗,深切感受到傳統手藝的經典和考究以及傳統技藝中的工匠精神。當記者問到王師傅對誌願者“徒弟”的表現時,他毫不猶豫稱讚道:“現在的學生學習領悟能力高、動手能力強。學校組織的活動很好,鼓勵學生去關注、了解和重視傳統文化,感受傳統美食的魅力。”他希望在這之後,能夠有更多的青年關注到以扶歡米粉為代表的傳統美食,讓傳統手工技藝煥發出全新的生命。
(文/陳晗、陳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