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實踐團成員在文化節開幕式上演唱川渝特色民歌
圖為新疆科技學院同學在文化節上表演新疆維吾爾族特色舞蹈
達西精神在新疆
每一座紅色場館,都是一段濃縮的曆史、一份精神的傳承。達西的發展曆程,是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一個縮影和成功典範,為進一步了解探尋當地致富密碼,凝聚民族團結強大合力,實踐團出發前往新疆巴音格勒鄉尉犁縣達西村的展覽館進行學習。
“達西村”在維吾爾語裏是鹽堿地的意思,“一年四季白茫茫,隻見種地不見糧,古麗不嫁本地郎,巴郎娶妻愁斷腸。”可見當時達西的艱苦條件,但達西村秉持著“愛國、勤勞、團結、進取、感恩”的達西精神,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要求”和“一個希望”的重要指示,在曆經四十年的風雨發展後,從過去"三靠村"變成了如今的“小康村”,成為新疆新農村的典型代表。
“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鄭重地被寫入達西村村規民約,這是達西村發展致富的根本遵循,是達西村村民安居樂業的根本指引。
圖為實踐團成員認真聽取解說員講解達西村的發展史。
圖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複信。
民族文化在新疆
為深入了解新疆尉犁縣的非遺文化,實踐團前往新疆尉犁縣團結鎮富強社區湯麗剪藝工作室學習剪紙藝術。走進工作室,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牢牢地抓住了實踐團成員的目光,紛紛感歎道“這究竟是怎麼剪出來的呀”“太厲害了”!為了一探究竟,實踐團成員在非遺剪紙文化傳承人湯麗老師的幫助和教學下,共同設計了一副渝疆特色的剪紙畫,在大家的協助與配合下,曆時三天,完成了一副1.3米×0.7米的剪紙作品。剪紙的主體部分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字樣,剪紙四周用一圈紅石榴包圍,寓意著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協調發展,共同進步”。剪紙上的各族人民手拉著手,心連著心,作品還體現了疆渝兩地的特色建築,如達西村的特色拱門和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的校門等,新疆的胡楊樹和重慶的山茶花更是體現出濃濃的民族文化風情。這幅剪紙作品的完成對於尉犁縣和實踐團成員而言都是意義非凡的存在,它是人科學子在非遺文化中傳承與發展所貢獻的力量,更是渝疆兩地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的體現。
圖為團隊成員與老師的合照
圖為實踐團成員和剪紙傳承人湯麗老師共同繪製剪紙底稿
圖為剪紙的最終成品
此次新疆之行,實踐團成員用腳步丈量新疆大地,用眼睛記錄新疆變化,在這片廣袤的華彩大地上揮灑著青春無怨無悔的汗水,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複信精神,深度體驗新疆民族文化。知行合一、腳踏實地,切實把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增進渝疆兩地的互相了解,促進民族團結交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
據介紹,“新疆基層行,誌願中國夢”實踐團由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學生會指導老師和10餘名學生骨幹共同組成。該項目成功入選2023年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圓夢工程”、“綠色長征”以及“新疆學子百村行”三個社會實踐專項活動。在誌願服務精神的感召和引領下奔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開展為期10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與尉犁縣團委、達西村委會、團結鎮富強社區、羅布淖爾藝術團、巴州疆域達西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科技學院等單位緊密合作,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新疆尉犁縣興平鄉達西村的複信精神、民族傳統文化交流、傳承民族非遺文化、紅色達西致富之路等方麵開展了一係列活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