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到來之際,為厚植師生愛黨愛國情懷,弘揚醫者精神,培育時代新人,重慶醫科大學帶著《向西而歌:400位上醫人西遷重慶的故事》一書走進附屬醫院,在醫務工作者和師生員工間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西遷精神”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感謝廣大重醫人為中國式現代化和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作出的新貢獻。
重慶醫科大學(以下簡稱“重醫”)與其附屬第三醫院共同舉行“《向西而歌》——聽黨指揮跟黨走‘西遷精神薪火傳’”誦讀分享活動,活動以書為媒,圍繞學校組織編寫、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向西而歌:400位上醫人西遷重慶的故事》一書,將書中典型人物故事與視聽作品、現場訪談相結合,回顧了重醫西遷前輩們開拓創業的奮鬥曆程,重溫他們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
活動伊始,《向西而歌》主編鄧世雄教授向大家講述了“幾易其稿、方成此書”的編撰曆程,動情講述了成書背後的故事。隨後,附三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曾燕,《向西而歌》編審委員會顧問苟踐,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張施洋分別講述了三位上醫西遷前輩典型人物的故事。最後,附三院常務副院長嚴敏,職工代表倪銀星教授、研究生代表王源同台分享了他們在重醫求學、從教、工作學習中對“西遷精神”的感悟。
《向西而歌:400位上醫人西遷重慶的故事》是通過紀實的手法,配以百餘幅珍貴的曆史照片,以西遷親曆者、見證者、傳承者的故事記錄了這段真實的西遷曆史。顏福慶、陳同生、錢惪、左景鑒、石美森……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一直在重慶醫科大學時間的長廊裏熠熠生輝。書中共收錄了26位創校老前輩的西遷故事,圖文並茂地再現了當年群星閃耀的醫界盛景,泰鬥級醫學前輩投身西部醫學教育和醫療救治的珍貴場景,講述了一段中國醫療衛生事業格局發展脈絡中的重要曆史,是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厚植師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優質育人教材。
一段段故事娓娓道來,不僅感動著在場的每一位醫務工作者及師生員工,更是激勵起廣大重醫人在新時代奮力前行的磅礴偉力。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書記劉誌遠表示,要爭做“西遷精神”新傳人,聽黨指揮跟黨走,不斷發展進步,不斷創業創新,始終堅守醫者的初心使命,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堅持黨建統領,以打造“五型”組織為實現路徑,奮力打造紅岩先鋒變革型組織,為“西遷精神”賦予更加豐富的時代內涵與鮮明的時代價值。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郭鵬參加完分享活動後表示,醫學不僅是治療疾病,更是關懷生命。作為一名醫生,《向西而歌》這本書中前輩告訴了他“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它的長度,而在於我們如何充實它的寬度。”醫學不僅是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每一次成功的手術,都是醫者與病魔的較量,也是對生命最深刻的理解。在醫學的道路上,我們永遠都是學生,生命永遠值得我們去探索和敬畏。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熊偉在參加完分享活動後表示,作為一名一線醫生,同時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首先要大力發揚無私的奉獻和擔當,老一輩能夠做到,作為新時代的醫學工作者,我們條件更好,更應該做到;其次要有胸懷大局及艱苦奮鬥的意識,繼續用艱苦奮鬥的精神努力奮鬥;最後,作為一名重醫人,要弘揚傳承西遷精神,傳承西遷前輩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堅守著道德底線,秉持著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品德風範。
重醫2022級碩士生陳仁提到,作為一名傳染病學專業的研究生,以錢惪教授等為代表的西遷開拓者們鑄就的西遷精神時時刻刻鼓舞著我,不求有功於社稷,但求無愧於本心,我願履行“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醫學生誓言、“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詞,為國家富強、民族複興、人民幸福奮鬥終身。
重醫公共衛生學院學生王婭楠在讀完《向西而歌》一書後表示,作為一名醫學生,《向西而歌》能讓我們更好地以史為鑒,繼續在“西遷精神”的引領下,砥礪奮進,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紮根生長,在人民最需要的領域發光發熱。
時代江河浩蕩,“西遷精神”永存。重慶醫科大學通過此次活動,回顧了西遷老前輩們開拓創業的奮鬥曆程,重溫了他們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一代代重醫人將在西遷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將個人奮鬥融入國家需要和群眾期盼之中,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建設和發展,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文/裴仲琦 黃泳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