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非遺保護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紮實推進非遺傳承的法治保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來,7月11日,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知識產權學院“青春護航,與法‘綦’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團(以下簡稱:實踐團)前往重慶市綦江區橫山文化中心感受“橫山昆詞”。
宣傳團成員們在橫山文化中心見到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橫山昆詞第五代傳承接班人張在其。據張在其介紹,綦江橫山昆詞是蘇州昆曲在綦江的另一種表現。它的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時期。成員們了解到,橫山昆詞作為一種帶有濃厚地方特色、集“吹、打、唱”三者為一體的戲曲,對於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細膩地描繪了人間百態,深刻地表達了人類共同的情感與追求,讓人在聆聽中感受到無盡的韻味與感動。讚美橫山昆詞,就是讚美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傳承,讚美那份對美的無盡追求與頌揚。
接著,張在其將一本薄薄並開始泛黃且殘缺不全的《昆詞點將詩本》複印手抄冊擺放在實踐團成員麵前,裏麵的字跡隱顯交錯,缺失的地方,張在其用筆把殘漏部件逐一補齊。在好多字句的尾部,還畫了如螺旋樣符號,意在表示演唱時需要跌宕起伏拔高拖長的音調。
張在其為實踐團成員展示《昆詞點將詩本》複印手抄冊
實踐團成員被這本充滿曆史韻味的《昆詞點將詩本》深深吸引,他們紛紛圍在張在其身邊,專注地觀察著那泛黃的紙頁和張在其筆下流暢的字跡,感受穿越時代的呼喚。
實踐團成員上前觀看張在其展示的橫山昆詞宣傳冊
為了讓實踐團成員更深刻地體會到橫山昆詞的魅力,張在其和他的團隊成員現場展示了所需要的堂鼓、嗩呐、笛子等樂器並演奏了一些唱段。他們的樂器隻由普通的書包裝著,但仍然穿著鋥亮的皮鞋,以表示對橫山昆詞的尊重。在他們的演奏過程中,實踐團成員頻頻被其中的演奏所打動,不禁潸然淚下,那種深深的情感共鳴仿佛將所有人都緊緊連接在一起。
實踐團成員在表達對張在其及其團隊的感謝時,泣不成聲
張在其還一同邀請實踐團的成員一同嚐試這獨具魅力的樂器,成員們積極地響應著張老師的邀請,生疏地拿著棒槌進行敲打,張老師親切地指導並傳授其中的關鍵之處。結束後,實踐團成員也向張老師表達了自己的感謝和敬佩。
張在其悉心指導實踐團成員敲打樂器
談及對非遺文化的傳承時,張在其感慨萬千,他惋惜地表示“橫山昆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作為我們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珍貴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理應受到更多青年一代的關注和喜愛,然而對它們感興趣的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在張老師所傳承的張家班裏,目前僅有二三十位擅長昆詞演奏和彈唱的師傅,年紀近花甲,幾乎看不見年輕人的影子。張在其聲情並茂地講述著,極富感染力,宣傳團成員們為之動容。他深情寄語重慶理工大學學子,要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增長才幹、練就本領,不斷發展自身的綜合水平能力,做一個擔當時代使命的有誌新青年。同時,他殷切希望未來的橫山昆詞隊伍中能湧現越來越多的青年力量,以“老中新”結合的傳幫帶模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張在其和團隊現在所做的,就是要讓綦江橫山昆詞在深重厚重凝重的基礎上,發揚、光大、進步,不留遺憾在綦江。然而,非遺傳承之路道阻且長,為了推進橫山昆詞的傳承與保護,當地也應做出相應的保護措施。出經費、立專項、重研究、擴影響,給予民間藝術傳承者足夠的關注,對“非遺”保護打造係統工程,以形式多樣的方式開展昆詞宣傳活動,才能穩進提高橫山昆詞在老百姓中的影響力,點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明燈,打造綦江地區的出彩名片。
實踐團成員觀看張家班演奏橫山昆詞選段
最後,張在其輕輕拿起話筒,聲音溫和而有力:“橫山昆詞,是我們這片土地上的瑰寶,它承載了太多的曆史和文化。我們希望通過今天的展示,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它,愛上它,並願意為它付出努力。”實踐團成員們紛紛點頭,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對昆詞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實踐團成員未來也會將法治元素融入非遺文化研究中去,利用非遺載體傳播法治精神,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創作和推廣,讓法治宣傳教育更接地氣、更有生氣、更凝人氣,非遺的“新聲”也將傳得越來越遠。實踐團也會在未來的學習中不斷紮實法學理論知識,築牢非遺法治保護意識,利用法律的武器,齊心協力,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藍圖上描繪出獨屬於法學學子的青春色彩。
張在其團隊與實踐團成員合影
昆詞一定能夠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所有人都願意看到橫山昆詞奏唱得更響亮;嗩呐,一吹更歡暢!
文/馬曉蓉 羅亞林 譚春雨 圖/王雁廳潘思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