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高校專業大洗牌,理工科開啟“狂飆”之路
2024-08-01 10:07:00
beplay2網頁登錄重慶分站

  2024年7月10日,四川大學宣布擬一次性撤銷31個專業,數量之多,引發關注。

  撤銷專業,是高校專業動態調整的常規舉措。除了四川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寧波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等高校均公布了2024年擬撤銷專業。

  更大範圍內,全國高校專業調整的速度也在加快。今年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並發布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此次專業增設、撤銷、調整共涉及3389個專業布點,數量之多為曆年之最。增設、調整專業點1719個,同時對高校申請撤銷的1670個專業點予以備案。

  另外,中國高校裏理工類院校經費快速攀升,哈爾濱工業大學經費漲幅超過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不少省份,強基計劃進一步向理工科傾斜,文科生高考滑檔現象愈演愈烈……

  究其原因,或許是麵對新一輪大國科技競爭和經濟壓力,國家選擇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理工科領域,理工科將開啟“狂飆”之路。

01、專業大洗牌,誰被“拋棄”?

  四川大學此次擬撤銷專業有31個,涵蓋範圍較廣,既有傳統理工科專業,如材料化學、核物理、水利水電工程、冶金工程等,也有音樂學、表演與動畫學這樣的藝術類專業。此外,還有一些看似較為熱門的專業,比如信息安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

  其中,來自建築與環境學院、藝術學院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專業占比較多。以建築與環境學院為例,該學院擬撤銷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環境科學、城鄉規劃、工程造價和風景園林5個專業,也是所有學院中撤銷專業數量最多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高校專業裁撤並非僅發生在四川大學。

  不久前,有三所高校陸續公布了2024年擬撤銷專業。東北林業大學擬撤銷漢語國際教育、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2個本科專業;寧波大學擬撤銷城鄉規劃、人文教育、海洋資源與環境3個本科專業;天津工業大學擬撤銷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等8個專業。

  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有367個本科專業布點被撤銷;2022年撤銷的本科專業布點數量增加到925個;2023年這一數字進一步增加到1670個,成為曆年最多,是2019年的4.5倍。

  另外,從2018~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來看,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藝術類專業是撤銷重點,五年撤銷比例整體呈上升趨勢,2022年達到44.3%。

  這與前幾年的情況也相符。根據教育部公布的信息,2018-2022年,被撤銷最多的專業點是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有100所高校都撤銷了這一專業。其次是公共事業管理、服裝與服飾設計和產品設計和信息。

02、工學最受寵,專業淨增長量排名第一

  高校撤銷專業的重點在於優化專業結構,有撤銷自然就有增設。

  以四川大學為例,在撤銷31個專業的同時也申報了新專業——生物質技術與工程專業。此外,還預備案專業5個,其中3個與智能相關,分別是智能信息工程、智能建造和智能工程與創意設計。

  2024年7月14日,重慶交通大學發布《2024年度專業設置評議結果公示》,學校2024年擬申報1個新專業——智能材料與結構;擬預備案5個新專業,分別是智能車輛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城市設計、網絡與新媒體和數字經濟;擬調整修業年限專業——風景園林;擬停招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擬撤銷3個專業,分別是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和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

  由點及麵,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2023年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點總數6.6萬個,較2012年新增1.7萬個、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個專業點,每年調整幅度將近5%。

  可見在過去的11年,中國高校增設的專業比撤銷的專業數量更多,這才是高校專業大洗牌的完整麵貌。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學、文學、理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2個學科門類中,專業點調整幅度最大的當屬工學。近五年,教育部審批通過新增本科專業共162個,其中工學類新增專業有67個,占41.6%。每年有超過40%的增設專業點屬於工學,遠超管理學、理學、文學等。雖然它也是撤銷專業最多的門類,但就全國範圍來看,工學類專業的淨增長數量依然排名第一。

  比如,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首批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布點隻有35個,到今年全國有533所高校開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209所高校成功備案或申報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

  現象背後,國家調控可能是重要因素。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印發,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 2022年3月,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工作啟動,增加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三所高校開展強基計劃試點。

  “強基計劃”,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力學、基礎醫學、育種及曆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旨在選拔培養有誌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進入頂尖高校學習。

  今年,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的強基計劃中,高端芯片、智能科技、新材料和先進製造等相關專業成為重中之重;吉林大學、中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都規定,高考數學成績在145分以上,可以破格入圍考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則在分數的計算上對物理、數學給予更高的權重。

  可以說,“強基計劃”的實施等於為理科尖子生開辟了一條通往名校的直升通道。

  另外,近年中國理工類院校經費快速攀升。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近2年預算經費暴增50億元,以最高35%的增長幅度殺入高校預算榜前五,預算直逼200億元。作為傳統理工院校,“國防七子”中的“扛把子”,位列美國製裁高校名單中的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培養優秀理工人才重任在肩。

  同為“國防七子”中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預算也均有漲幅,都超過了100億元;剩下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則都超過了50億元。

  今年1月,教育部召開重要會議,提出要優化招生結構,引導高校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引導人才聚焦國家重點領域。上海響應迅速,跟進推出了《上海市強化重點領域人才精準供給動態調整高等學校招生結構規模實施方案》。提出要從2023年到2026年,理工相關專業大類在校生規模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

  這一係列政策指導,充分表明國家大力支持理工科發展。

03、專業優化的本質

  高校專業大洗牌,為什麼波及上述領域?國家又為何如此明顯地大力支持理工科發展?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下目前國內部分專業的就業形勢。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4年7月11日券商行業約有34萬從業人員,相比今年年初,半年時間從業人員減少了近萬人。 另外,Wind數據顯示,近三年券商行業降薪明顯,2023年人均薪資比2021年減少了近20%,平均減少約12.74萬元。

  今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李峰在畢業典禮上的一句話,引爆了整個金融圈。他說: “一些人認為金融業毫無價值,因為金融似乎不是硬核科技,認為金融業是可有可無的交易成本;有些金融從業人員,包括我們的一些同學和校友,甚至產生職業羞恥心。”

  “金融羞恥”一詞,一夜之間傳遍網絡,成為這個時期中國社會獨特的時代標記。

  除了掉下神壇的金融專業,管理學也是重災區。1999年啟動的大學擴招,掀起了建設綜合性大學的風潮,一時間開辦成本低、沒有文理限製的管理學遍地開花。有統計顯示,從2000年到2017年,開設公共管理類專業的高校數量幾乎翻了10倍。

  但近年,《光明日報》曾統計過,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職位需求,2019年比上一年下降了31%,2020年比上一年又下降了37%。

  曾經熱門的專業如今過剩,反映到就業市場上,就是管理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更難找到對口工作。《2022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2021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半年後僅有51%從事和專業相關工作,從事工作也都以文員、行政秘書和行政助理等基礎性工作崗位為主。

  另一邊,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2022屆本科生月收入最高的10個專業均屬於工學或工學和其他學科的交叉門類,其中排名前三的專業是信息安全、信息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這三個專業的本科生畢業半年後月平均收入均在7000元以上。

  智聯招聘數據也顯示,2023年工學類畢業生獲得offer的比例為56.9%,較總體高6.5個百分點;而人文學科類畢業生獲得offer的比例為41.3%,較總體低9.1個百分點。

  可見,作為所有學科門類中的第一大類,工學一枝獨秀的局麵跟其明確的就業導向密切相關。工學類目下的專業大多有明確的對口工作,且畢業生平均薪資水平較高。

  就業的興衰,決定了一個專業的興衰,背後更深層次原因是國家發展的大勢所需。

  目前,中國正在搶占全球科技競爭的先機。具體目標是“到2035年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科技強國”。

  在這一戰略指引下,中國大力發展新興工科領域是必然之舉。2023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其中提到,高校要科學製定學科專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知識創新、科技進步、產業升級需要,做好學科專業優化、調整、升級、換代和新建工作。

  其中一個明確的目標是,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高校專業優化調整的原則是要服務國家發展,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建好建強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學科專業。

  因此,這一輪全國高校專業大洗牌,正是科技強國戰略的縮影。理工科人才,尤其是複合型理工科人才,國家的培養力度會越來越強。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領域對人才的需求,也將越來越旺盛。

文/beplay2網頁登錄重慶分站 蔣金花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河北教育發布 2024-07-09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