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遼寧於日前正式印發的《關於全麵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將推進beplay体育手机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實行教師“無校籍管理”,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係統人”。根據《意見》要求,有關部門將按照課程方案、班額、生源以及學校布局調整、交流輪崗等情況,調劑使用本地區beplay体育手机教職工編製和崗位,有效解決縣域內、城鄉間、學校間、學科間教師超缺編的問題。
教師由“學校人”變為“係統人”,並非新鮮事,而是教育部從2015年起就開始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打破教師交流輪崗的管理體製障礙,通過在縣域內對教師使用進行統籌,在縣域內推進教師交流、輪換,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從輪崗角度來說,實行教師“無校籍管理”,確實掃除了“校籍”障礙,但這並不意味著交流、輪換就變得順暢。其實,障礙還有兩個方麵:一是傳統觀念的障礙,即不是把交流輪換作為經常性的製度,而是對少數教師進行輪換,並以行政為主導決定輪換人員名單;二是區域內校際差異明顯,教師不願意到薄弱學校。因此,必須建立起教師經常性輪換製度,明確每個教師五六年內必須輪換一次。同時,要結合教師交流、輪換製,增加對薄弱學校的投入,縮小義務教育公辦學校間的辦學質量差距。
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在推進“縣管校聘”工作時引發爭議。縣管校聘的本意是促進義務教育教師交流輪換,可在具體實施時,“縣管校聘”改革卻變為以“縣管校聘”為名開展競聘。“不合格”教師要麼轉崗,要麼分流到其他學校。而在競聘中,那些年紀大的教師受到很大衝擊。有媒體報道,某所學校競聘過程中,“多名骨幹教師競聘檔案管理員崗位,而埋頭教學的一線教師則在哭泣嗚咽中讀完競聘演講,最後有11名教師被分流到他校”。
為何交流輪換變成聲淚俱下的競聘?交流輪換難道不是要對所有教師,包括骨幹教師都進行輪換嗎?教育部等於2014年發布的《關於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明確規定,“教師交流輪崗的人員範圍為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在編在崗教師。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教達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年限的專任教師,均應交流輪崗”。按照這一規定,骨幹教師應該五年一輪換。可為何卻變為“競聘”,將“不合格”教師轉崗、分流呢?這是因為在推進“縣管校聘”時,不少地區教育部門和學校並沒有真正領會改革的用意,而是把交流輪換變為對某些教師的“發配”或者淘汰。很顯然,如果按照這種模式操作,無疑是新一輪對學校和老師的折騰。
這就要求在推進“縣管校聘”工作時,應建立教師同行評價製度,即由教師同行評價教師的教育能力與貢獻,並根據教師的教學任務,確定學校長期的動態輪換交流名單。這是促進教師職業化和專業化發展必須實行的評價製度,唯此才能建立長效的教師交流輪換機製。
必須意識到,縣域內的學校對教師的吸引力是各不相同的,很多教師並不希望自己輪換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在這種情況下,提高薄弱學校、鄉村學校教師的待遇,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並建立公開、透明的輪換製度,尤為重要。隻有這樣,教師從“單位人”成為“係統人”後,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輪換機製,實現改革的初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