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非常高興參加本次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在此我謹代表中國教育部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各國代表團成員,對與會的專家、學者和各界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大家長期以來對中國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走向智能時代,中國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一、站在智能時代門口,回望中國教育“走過的路”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站在這樣一個曆史的關口,麵向人工智能時代,回望走過的路,很有意義。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確立並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讓13億中國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
我們積極發展更有保障的教育,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中國有各級各類學校51.89萬所,在校生2.76億人,規模世界之最。我們積極建立與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國家公共財政投入製度。建成了全覆蓋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係,2018年資助困難學生1億人次,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700萬學生。
我們積極發展更加普及的教育,讓群眾有更多受教育機會。九年義務教育全麵實現普及,中國小學淨入學率達到99.95%,初中毛入學率達到100.9%,盲聾弱智三類殘疾兒童義務教育達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學前和高中階段毛入學率也都在80%以上。大力發展“互聯網+教育”,上線在線開放課程1.25萬門,認定“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291門,選學人數突破2億人次,超過6500萬人次獲得慕課學分。更加便捷、即時、個性化的學習途徑,促進了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發展。
我們積極發展更加優質的教育,讓學生得到全麵發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2018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1.7%;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2018年全國92.7%的縣(區、市)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升,小學和初中階段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曆比例達59.12%和86.22%;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中職和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別達到96.65%和92.1%;高等教育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開放大學辦學組織體係立體覆蓋全國城鄉,建立3000多個學習中心,在籍學生340多萬人。
我們積極發展更加開放的教育,與更多國家交流合作共同進步。先後與188個國家和地區、46個重要國際組織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係;2017年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來華學習外國留學生近50萬名。中國主動參與國際合作,積極推動落實《仁川宣言》《青島宣言》,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格局。
二、麵向智能時代,盤點中國教育“探索的路”
我們深刻認識到,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中國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中國製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目前,全國beplay体育手机互聯網接入率達97.6%,學校多媒體教室普及率達93.4%,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惠及邊遠貧困地區400多萬孩子,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係基本建立,超過60%的教師和近50%的學生開通網絡學習空間,推動逐步實現“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資源、人人用空間”。隨著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我們又相繼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對促進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發展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規劃,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和嚐試。
我們努力為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提供多層次的人才培養。讓孩子們為智能時代的到來做好生活、就業和能力的準備,是當今教育的重要命題。我們嚐試著在大beplay体育手机各學段、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終身教育各類型融入智能教育的理念、知識和方法。在beplay体育手机,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推進普及教育;在職業院校,完善大數據、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和課程建設,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在高校,布局人工智能相關的學科、專業體係,探索“人工智能+X”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建設100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加強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大力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麵向社會公眾開放開源人工智能研發平台或展館,鼓勵人工智能科普創作,支持社會機構開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訓。
我們努力為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提供更多實踐空間。智能教育將會發展成什麼形態、需要具備什麼技術條件、應當如何組織運作?實踐應用,是對這些問題的最好回答。中國支持科研機構、企業、學校加強合作,促進產學研用結合。我們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建設一批智能教室,提升智能環境下教師教學診斷和精準教研的能力。我們在寧夏建立“互聯網+教育”示範區,並將在2020年底前啟動建設10個以上“智慧教育示範區”,優先開展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的實踐探索,積累可推廣的先進經驗與優秀案例,引領智能時代教育變革。
我們努力為人工智能教育發展提供高水平教師隊伍支撐。智能化教學情境下,教師們將麵臨一個全新的工作環境,既要實現人機協同,提供個性化、多樣性和適應性的教學,更要關注學生思維方式和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標準更高,育人要求也將更加精細。我們通過采集和挖掘教師教學、科研、管理等全過程大數據,為教師的智能教學提供支撐。嚐試建立教師教育創新基地,組織開展智能教育領導力研修和教學能力研修,努力幫助教師在觀念、態度、素養、能力等方麵作好準備,迎接智能教育時代的到來。
我們努力為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提供有力的科研創新支持。理論和技術的創新,是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和引領力,應當作為關鍵環節。教育部成立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專家組,組織研究智能教育的發展戰略、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確立戰略目標、基本方針與主要任務,謀劃創新模式、應用方法和推廣途徑。積極搭建研究平台,計劃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研究團隊和專門高級人才。
把握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態勢,找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養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今,我們已經開始了積極地探索和嚐試。麵對人工智能技術一步步走出實驗室,走進日常生活的現實,需要我們共同思考“未來的路”。
三、走進智能時代,思考如何走好“未來的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2030年教育行動框架》,提出要確保包容、公平、有質量的教育,使人人可以獲得終身學習的機會。2018年,教科文組織召開“全球2030年教育會議”,強調賦能於人,建立開放、靈活和及時應對的教育體係,拓展知識技能。2018年9月,中國召開了全國教育大會,部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出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全麵謀劃人工智能時代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藍圖,將指引中國教育朝著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這些目標任務、藍圖規劃與《2030年教育行動框架》的精神內涵是一致的,與教科文組織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
麵向未來,我們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樣,都高度關注人工智能對教育帶來的巨大影響。人工智能是實現教育生態重構的有效手段,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中的深度廣泛應用,將徹底改變教育的時空場景和供給水平,將實現信息共享、數據融通、業務協同、智能服務,推動教育整體運作流程改變,使規模化前提下的個性化和多元化教育成為可能,進而構建出一種新的靈活、開放、終身的個性化教育生態體係。智能技術對教育行業的滲透打破了傳統教育係統的固有生態,使其開始向智能教育的新形態邁進。在高度關注人工智能促進教育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密切關注人工智能對教育帶來的問題和挑戰,如人機關係的倫理困境、個人隱私的濫用危機和新技術應用的數字鴻溝等。我們要秉持積極審慎的態度,踏踏實實走好未來智能教育發展之路。在我看來,未來智能教育發展可能有這樣幾條路。
一是普及之路。我們將把人工智能知識普及作為前提和基礎。及時將人工智能的新技術、新知識、新變化提煉概括為新的話語體係,根據大beplay体育手机生的不同認知特點,讓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知識進學科、進專業、進課程、進教材、進課堂、進教案,進學生頭腦,讓學生對人工智能有基本的意識、基本的概念、基本的素養、基本的興趣。有了普及,就有了豐厚的土壤,就有可能長出參天大樹。我們還需要引導老師,在教師職前培養和在職培訓中設置相關知識和技能課程,培養教師實施智能教育的能力。我們還要在非學曆繼續教育培訓中、在全民科普活動中,增設有關人工智能的課程和知識,進一步推進全民智能教育,提升全民人工智能素養。
二是融合之路。人工智能是一項存在無限變量的技術。新創意、新技術、新產品將可能以超乎我們想象的速度增長。我們要立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教育管理的實際需求,建立起教育與人工智能產業的對接對話機製,將產業界的創新創造及時地轉化為教育技術新產品,穩步推進包括智能教室、智能實驗室、智能圖書館等設施的智慧校園建設,提供更多更優的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礎設施。
三是變革之路。發揮好、利用好人工智能技術在推動學校教育教學變革、推動學校治理方式變革、推動終身在線學習中的作用。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教育平台,建立教育教學數據支持體係,以智能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和教育評價體係,推動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助力實現因材施教,構建智能化的終身教育體係。以智能技術推進教育教學決策的科學化、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和教育管理的精細化,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以人工智能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全麵提升教師運用人工智能教育技術和開發人工智能教育資源的水平。
四是創新之路。我們將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力量,深入開展智能教育應用戰略研究,探索智能教育的發展戰略、標準規範以及推進路徑。積極推動建立長效投入機製,彙聚優質學科資源和高校、企業等方麵的研究力量,優化產學研用一體的智能教育技術研發體係,充分挖掘現實發展需求,整體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的發展,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成果在教育領域的轉移轉化。同時,我們也會更多地關注“數字公平”,發揮公共財政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麵特別是企業界、產業界的積極性,努力向農村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加大投入、配置更多資源、提供更優服務,讓技術彌合差距、縮小鴻溝。
麵對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正在組織研製《中國智能教育發展方案》,謀劃未來發展之路。借今天大會的機會,我們願同大家交流認識、分享經驗,同時虛心向大家請教,希望大家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為我們送來智慧“真經”。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我們真誠希望與世界各國一道,攜手並肩、攻堅克難,努力為全球智能教育創造更多資源、拓展更大空間。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智能時代,我們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既是探索者也是傳播者,既是分享者也是受益者。今天的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世界各國教育界、科研界、媒體界等的知名人士歡聚一堂,共同交流、研討、暢想、構思,互學互鑒、如切如磋,必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把握和適應智能環境,必將推動各部門廣泛深入合作,必將為未來智能教育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中國堅定不移地支持這個會議定期舉辦,努力將其打造成為交流情感、傳播思想、分享智慧的重要橋梁,成為知曉最新成果、把握最新動向的重要窗口,成為溝通信息、合作洽談的重要國際平台。
最後,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