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校外培訓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將校外培訓治理經驗提升至法律法規層麵。依照“雙減”工作的整體部署,在政策實施的3年內(即2024年暑假前)減負工作應取得顯著成效,在此時間節點上,《校外培訓管理條例》的研擬不僅是推動校外培訓治理法治化的重要裏程碑,且具有鞏固“雙減”前期成果和引領未來政策方向的特殊意義,是校外培訓治理行穩致遠的重要保障。
兩年多來,“雙減”政策的深化實施為校外培訓治理法治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校外培訓的相關政策文件已形成包含綜合/專項政策、中央/地方政策以及配套性跨領域公共政策(如市場監管政策)在內的立體化政策網絡。麵對如此龐大的政策網絡體係,對其進行有效牽引有賴於確立底層邏輯、價值原則和政策工具,而這些都離不開專項法律法規的保障。《校外培訓管理條例》的出台將有力推動校外培訓治理法治化,起到定方向、安民心、固根本之功效。
定方向:鞏固“雙減”實施以來校外培訓治理的成果,將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基層實踐總結凝練為未來政策製定的指導性原則。《征求意見稿》在對校外培訓進行定性時確立了公益性原則,同時明確了校外培訓作為學校教育有益補充的基本定位,從而確立了校外培訓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的發展方向。在收費管理方麵,對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作出了專項規定,這是對《校外培訓機構財務管理暫行辦法》的呼應和升華。在從業資格方麵,明確了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學和教研人員應取得教師資格,這是關乎從業者身份屬性的關鍵定位。
安民心:保障“雙減”政策實施的連貫性和穩定性,有助於各主體對未來政策走向形成穩定預期。值得注意的是,在《征求意見稿》公布後,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旋即發布題為《請勿誤讀〈校外培訓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的通知,意在強調本條例研擬旨在推動校外培訓治理法治化,而非對現有政策進行“收緊”或“放開”。協會的這一善意提醒從側麵印證了近期社會大眾對於“雙減”政策實施穩定性的關切。不難預料,《校外培訓管理條例》的出台將會給機構和家長等帶來一顆“定心丸”。
固根本:以法規形式明確各方權利義務關係,有助於保障校外培訓治理各主體的合法權益。校外培訓治理作為一項多元共治活動,其主體除包括各級行政部門外,還包括機構、家長、學生、學校等,理順各方權責關係有助於實現上述主體各安其所而不“越位”。實際上“雙減”的本意並不是否定校外培訓的教育價值,也並非限製家庭的教育選擇權,而是為了整頓不規範的培訓行為以更好地保障各方,特別是家庭的合法權益。因此,《征求意見稿》正視家庭的合理培訓需求,鼓勵支持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等各類校外場館(所)開展校外培訓。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校外培訓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在文本表述方麵采用了“管理”一詞,但其所蘊含的深層理念是多元共治的“治理”理念。在教育部公布的《征求意見稿》起草說明中,“治理”一詞出現多達4次。教育治理理念正是“雙減”政策從醞釀到實施以來一以貫之的價值準繩,其所強調的是對社會公義、個體發展與自由選擇等多重價值目標的統整,以及對國家監管、教育規律與市場機製間矛盾張力的調和。《征求意見稿》通過構建校外培訓治理的結構體係、規則體係和工具體係,力圖回應多元主體的價值訴求並對其互動進行合理調控。
(作者係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副教授)
作者:餘暉
《中國教育報》2024年02月20日第2版 版名:中教評論·時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