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雙減”工作的決策部署,根據2023年省紀委監委深化提升“點題整治”工作要求,福建省教育廳、省市場監管局等十六部門聯合製定了《關於“深化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不規範問題減輕beplay體育手機生課外負擔”工作方案》,要求各地組織實施。
《方案》明確,整治重點為學科類校外培訓“轉地下”“關門培訓”等隱形變異問題;學科類培訓機構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寒暑假等禁止培訓的時間開展培訓,以及超綱超前培訓等不規範行為;非學科類培訓無資質、預收費資金未全部納入監管等問題;部門協同治理合力不夠、開展違法培訓的聯合整治頻次較少、治理工作存在盲區死角等問題。
《方案》提出,到2023年12月底前,對校外培訓監管數據稽核率達100%,證照齊全的校外培訓機構100%納入全國監管平台進行監管,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100%全覆蓋,學科類隱形變異違規培訓態勢得到較好控製,非學科類培訓常態化監管機製基本健全,部門和地區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得以完善。
《方案》提出五大整治措施:
(一)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範治理。充分發揮社區(村)的綜合治理功能,將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範治理納入基層治理範疇,對違規培訓多發的商務樓宇、居民小區等重點場所進行管控排查。部署開展“監管護苗”專項行動,抓住暑假、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對機構和個人以“轉地下”“住家教師”等隱形變異問題進行集中整治。
(二)嚴格落實學科類培訓時間等有關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日晚間臨檢+周末集中檢查+假期專項檢查”的監督檢查機製,依法整治校外培訓機構違反國家關於培訓時間規定要求的行為。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麵清單(試行)的通知》要求,嚴肅查處超標超前培訓行為,切實減輕beplay體育手機生過重校外培訓負擔,形成校內外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麵。
(三)規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分別由體育、文旅、科技等相應行業主管部門審批和日常管理,教育部門配合做好培訓課程及師資等涉及教育主管相關內容的準入審核。
(四)進一步加強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認真貫徹執行《校外培訓機構財務管理暫行辦法》,規範培訓機構財務行為。培訓機構預先收取的培訓服務費應當全部進入本機構培訓收費專用賬戶,與其自有資金實行分賬管理,不得使用本機構其他賬戶或非本機構賬戶收取培訓費用。培訓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選擇銀行托管、風險保證金方式對預先收取的培訓服務費實施全額監管。
(五)加強廣告、合同等管理。嚴格執行校外培訓廣告管控有關要求,禁止在主流媒體及其新媒體、網絡平台以及公共場所、居民區等線上線下空間刊登、播發麵向beplay體育手機(含幼兒園)的校外培訓廣告。全麵推行《beplay體育手機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明確培訓項目、培訓要求、培訓收退費及違約責任、爭議處理等內容,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方案》明確,省“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製辦公室要保持與12345平台互聯互通,定期收集校外培訓信訪投訴信息及數據,助力科學研判校外培訓治理工作。省教育廳公開涉嫌校外培訓違法違規投訴舉報電話(0591-87091385)、郵箱(jytjgc@fjsjyt.cn);省市場監管局公開涉嫌違法培訓廣告、合同、價格等方麵的投訴舉報電話(12315)、網站(www.12315.cn)。各地要結合實際公開監督方式,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
各地要全麵推行黑白名單製度,根據校外培訓機構設置和管理要求,建立負麵清單。教育督導部門繼續把“雙減”督導作為2023年教育督導“一號工程”,將校外培訓整治工作納入對市、縣兩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重要內容。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將督促有關部門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
結合主題教育,在全省開展專題調研,深入了解基層實際情況以及社會公眾對培訓機構治理工作的評價和意見建議,梳理存在問題,研究提出對策措施,製訂實施專項整治方案。加快推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登記,7月底前各縣(市、區)公布經重新審批登記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8月-10月,以縣(市、區)為單位,組織開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百日會戰”專項行動,對不具備校外培訓資質、卻以“教育谘詢”“教育科技”“文化傳播”等名義違規開展培訓活動的公司(機構)進行拉網式排查整治。11月-12月,省教育廳、省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聯合組成督查組,適時對各地的治理行動進行專項督查,及時通報問題,督促整改,確保整治任務的完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