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家長課堂:"叛逆期"的初中生如何建立親子關係
2013-12-13

原標題:家長課堂:揭秘初中孩子為啥“不聽話”

  為什麼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歲,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換了個人,變成了一個喜歡和父母對著幹,脾氣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夥?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在長大,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這一段成長時期叫做“叛逆期”。

  在孩子的叛逆期裏,很多過去看上去不錯的“親子關係”好像一下子出了問題。為了改變孩子,父母從批評、斥責、吵鬧到無可奈何、焦慮不安。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從改變自身開始,重新建立正麵的親子關係。

  要建立正麵的親子關係,首先父母要明確,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滿足家長[微博]虛榮心的一個物品,或者延續父母意誌的複製品;其次要明白培養的唯一方式就是引發孩子自身的成長力,讓他有意識地自己去成長,而不是讓他為了父母或者別的什麼去成長。

  在親子關係的建立中,有“三條高壓線”和“兩個陷阱”是家長應該特別注意的。“三條高壓線”分別是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壞性地批評和強迫,它們會極大地損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獨立意識,破壞親子關係。“兩個陷阱”是“有條件的愛”和“輸不起的心態”。

  千萬不要用物質獎勵去激發孩子做某件事的動力,這是交易而不是愛,在這種條件下,你無論做什麼,孩子都不會感受到你的愛,他不會感激你,他認為這是有條件的交換。調查數據顯示,仍然有23%的家長保有此種心態,他們認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求,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

  “輸不起的心態”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不信任孩子,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希望時刻監視孩子,知道他(她)的一舉一動,這會讓孩子非常反感,破壞你們之間的信任和關係。現場調查表的統計數據顯示,近一半的家長表示關於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知道,這說明,至少近一半的家長都可能陷入了“輸不起的心態”這個陷阱中。

“八個工具”助你建立正麵親子關係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成為真正的人,具體說起來,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六種人格: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進取精神、學習興趣和好習慣。糜仁海說:“其中,孩子有了前三種人格,就一定不會出問題,會健康地成長,如果他還具備後麵的人格,他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SRC-20380559 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