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為了證明自己能作主,多數情況不願意順著父母的意思走,因為孩子想告訴你:“我跟你不一樣,我長大了,你沒發現嗎?”在這個時期有哪些行為是不受孩子待見的呢?作為家長又該怎麼和孩子相處呢?以下七種行為,你一定要注意!
批評孩子的行為
有位學生去補習班補習,在公車上睡著了,老師打電話到家中查問,回家時媽媽便興師問罪:“那麼短的距離,你也睡得著……我早告訴你,晚上不要一直上網,那麼晚睡。”
雖然媽媽說得都對,但當父母賺到道理後,得到的卻是小孩對你的不滿。本來孩子應該責備自己,但因為被罵,他開始遷怒,將倒黴的氣轉到你身上,覺得父母也該負責!
建議媽媽們換個角度想,改以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解決補習不能準時抵達的問題,否則下次發生同樣的情形,小孩很可能被情緒帶著走,坐過站就幹脆不去了。
批評孩子的朋友
多數父母知道子女的朋友有品行問題,都會希望子女能保持距離。如果父母說,“不要與某某人交往,他會把你帶壞”或“某某人簡直是你的最佳損 友”,孩子不會覺得妳在關心他,隻覺得:“媽媽在攻擊我的朋友”,基於正義感,一定要保護朋友,對抗父母。“怎麼大人都是這樣,他隻是不愛讀書而已,並不 是壞孩子。再說,你不信任我嗎?你覺得我沒有判斷事情的能力嗎?”
這時,如何溝通是媽媽的最大挑戰,單純的好心不表示子女聽得進去, 若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智慧送給孩子,不妨換個角度和子女討論:“如果你不能 穩住自己,就會害他被別人說是他把你帶壞的。”當然,這樣的討論暫時到此為止,但仍要持續注意子女後續的表現,並適時地關心與提醒,才不會惡夢成真。
糾正口頭禪
青少年多有口頭禪,但隻要父母一糾正,彼此溝通關係就結束了。
我們可以對他的表達有所疑問,但不要直接反應他是不對的。例如:可以問他:“屁是什麼意思?”“會不會被誤解你很愛放屁?”或“你說‘屁啦!’是生我的氣嗎?”
如果孩子偶爾脫口而出髒話、三字經,可能是同儕間流傳的語彙,或自覺很酷,故意說出口。父母如果覺得聽起來刺耳,不妨用經驗和智慧接受挑戰,不直接把孩子說的話當成是對父母的攻擊。
找尋適當時機,和孩子討論:說髒話或罵三字經給人的感覺。
如果孩子嘴硬認為,“不會呀,我覺得很酷!”千萬不要繼續辯下去,隻要心平氣和提醒孩子:這個家是大家共有的,家長有權利規範這個空間的“環保”標準,所以至少在22歲以前,不可以在家說粗話、罵三字經,以示對家長的尊重。
至於將來他們為人家長,想規劃什麼家規,由他們自己決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