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小天使,天真、活潑、單純,但是慢慢每個孩子不管是性格上還是行為上表現的就越來越不同,孩子的可塑造性是非常強的。
每當走在路上,看到一些長相、神態甚至姿態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父子、母女時,都會忍俊不禁,暗暗慨歎基因力量之強大。其實,對個體生命而言,基因這種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隻是支持著生命基本構造和性能,還有一種長期被我們忽視的決定生命品質、人生走向的強大力量——教養。教養主要來自家庭,一般而言,父母就是主導家庭教養的“教主”。
父母給予孩子以生命,並承擔著培養、監護生命成長的責任。所謂教養,其實包含了兩個方麵:教與養。教,從字義上看即“上所施、下所效也。”教以學為旨。言是傳,身是教。身體力行是教,以身作則是教。所謂教育、教導意味著通過“教”把孩子育成啥樣、導向何方。所以,父母(家長)的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在家庭教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養,不僅指身體的養育,也意味著性格、習慣、言行舉止、待人接物方式的培養、養成。有教養的人歸根到底是有自尊並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自私自利。有教養的人尤其注重他人的感受,如打扮、舉止得體。
目前,我們麵臨的教養缺失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許多家長本身的教養、修養差。在他們的觀念裏,沒有“教養”這個詞,他們可能會重視孩子吃的、穿的、用的好不好以及學習成績如何,卻不會想到孩子的教養好不好,有沒有好的行為習慣、懂不懂得待人接物的基本規矩等;有些家長雖然會教育孩子講規矩、守紀律、尊老愛幼等,自己卻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一些家長的所作所為甚至讓孩子感到羞恥。不久前開園的上海迪士尼樂園曝出踩花客、攀爬者以及家長帶孩子從出口處硬闖遊玩項目、插隊、遊客隨地大小便等新聞,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國民素質問題的關注。有報道說,6月19日父親節,一條“迪士尼隨地大小便”的微博,在短短幾個小時內便吸引了100多萬的閱讀量,人們紛紛加入到批判“素質”的浪潮中:有人認為,在景區內隨意大小便太沒有素質了,大人應該教小孩子文明如廁;有人感歎“高標準的樂園,低素質的遊客”……上海迪士尼樂園大部分是家長帶孩子去玩的,這裏是家長及兒童素質的集中展現。家長與孩子的行為相互映襯,表麵上反映出的是素質問題,歸根到底還是素養、教養問題。
幾個月前的一天,在公共汽車上,我旁邊座位上的一個10歲左右的女孩突然大聲尖叫起來。叫聲大概持續了幾分鍾,坐在一旁的我感到難以忍受。一位坐在女孩身後的老人聽說女孩不舒服,隻是不停地跟女孩說快到了,並未阻止女孩尖叫。我當時心平氣和地跟女孩說了幾句話,具體說了什麼已經忘記了,隻記得過了一會兒女孩就不叫了,似乎並沒有什麼痛苦不堪的狀況。
孩子的教養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父母的教養與修養。好的教養是從小到大的生長過程中一點一滴養成的。父母像模子,孩子似泥巴,家長是什麼樣,塑造出的孩子往往就是什麼樣。這是耳濡目染地熏陶出來的,這種熏陶的力量之大,常超出人們的想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