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毛光偉:建好兩類學校 關愛留守兒童
2018-05-11
教育部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教育局局長 毛光偉

  竹山縣47萬人口每年有近10萬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下近萬名留守兒童。我縣不斷加強兩類學校建設,營造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溫馨家園。

一、精準發力,努力建好兩類學校

  一是加大投入,推進辦學條件標準化。竹山縣現有寄宿製學校73所,小規模學校80個,學生1.3萬人,占全縣在校學生總數的42%。近年來先後實施“全麵改薄”等400多個項目,投入資金4.38億元,寄宿製學校辦學條件大為改善,食堂配備率達到100%。

  二是整合資源,推進教育裝備現代化。近5年,全縣整合多方資金近7000萬元投入教育裝備,實現了校校通寬帶、班班通電子白板、師生人人有終端,教學點數字教育設備和資源全覆蓋的目標。實施網校試點建設,有效解決了8個邊遠教學點因缺師資不能開齊課、開好課問題。

  三是堅持標準,推進師資配備均衡化。出台《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交流工作的意見》、《教師下鄉支教管理辦法》,每年參與城鄉交流的校長教師超過總數的15%。近五年累計招聘教師1047人,全部安排到農村beplay體育手機任教。

  二、提升質量,促進留守兒童全麵成長

  一是改進教學,讓留守兒童上好學。製定教育教學質量評價辦法,實施質量動態監測新機製。建立教研協作區,實施教師走教、對口幫扶,定期送教送課到小規模學校。整體推進教學點網校建設,實現“專遞課堂”“同步課堂”,幫助小規模學校開齊開足課程,全縣beplay體育手機畢業班綜合素質評價連續三年進入全市第一方陣。

  二是豐富活動,提升留守兒童心理品質。在全縣寄宿製學校設立“留守兒童之家”,配備電腦、電話以及圖書等設施設備,為留守兒童與家長交流提供便利條件。設立心理谘詢室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實施留守兒童“三結對”“四優先”和“代理家長”製度,使關愛保護網絡覆蓋到家、監護到人、關愛到心。鄉村學校少年宮定期開展樂器、書法、棋藝等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生活。大力推進“相守計劃”公益項目,全縣15所項目學校通過開展手工類、文藝類等30多個項目,實現了留守兒童“學相守、玩相守、愛相守”。

  三是德育為先,培養留守兒童家國情懷。深入挖掘地域優秀傳統文化,常態化開展“十星級”係列創建活動。聯合市博物館深入60多所學校,開展“文博知識進課堂”活動,宣講漢江水、武當山、汽車城等十堰曆史文化,激發留守兒童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依托鄉村學校少年宮、青少年校外實踐活動中心,開展研學實踐等活動,44名學生的發明成果獲得國家專利。

  四是社會參與,共築留守兒童保障體係。縣委、縣政府印發《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管理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關愛模式。政府有關部門聯合開展安全教育月、普法宣傳月等活動,2017年累計為農村學校舉辦講座40餘場次,排查整改安全隱患300多處。支持民辦留守兒童托管中心標準化建設,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留守兒童免除托管費用。調動各類公益組織力量,推進希望家園、愛心書屋等公益項目,捐款220餘萬,建成學校圖書室10個,受助留守兒童1260餘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