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教授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應用社會科學專業哲學博士,現為湖北省楚天學者,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目前主要從事幸福科學,積極教育,社會指標,移動健康促進技術等方麵的研究。發表SSCI文章28篇,是積極心理學領域國際知名的學者。在中國陽光教育聯盟的推動下,段教授將其多年在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應用到學校課程開發,在當前國內從事積極教育研究的學者中屈指可數,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證到實踐的深化。
針對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黃陵小學的培養目標 “愛說,愛笑,愛動,愛美”,段教授從積極心理學之父賽裏格曼發現的人類的二十四種優勢與美德中選擇了相應的優勢與美德,並以五年級的三個班為實驗班開發SHINE幸福校本課程。“愛說”對應“勇氣”,“愛動”對應“創造力”,“愛笑”對應“幽默感”,“愛美”對應“審美能力”。課程每周一次,為期一學期,以體驗活動為主要方式,通過改變學生的認知來改變其行為。之所以選擇五年級,是為了檢驗當孩子們升入初中,麵臨更大壓力時,實驗所培養的性格優勢是否能發揮作用。
老師講解思維定式和發散性思維的概念
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學生首先進行了性格優勢和身心健康的測量。所采用的測量工具來源於幸福科學與積極教育研究團隊的前期研究成果,即“三維度性格優勢模型”和綜合幸福感模型。“SHINE”課程的設計和實施就來源於團隊成員對科研成果的轉化。
第一節課,社工與心理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周小晴、黃彬彬、關秋潔三位老師通過講故事、體驗活動等認知和行為課程,讓學生領悟到並親自體驗到,幸福包含著積極樂觀、溫暖的人際關係、全身心的投入、意義與成就感。在對什麼是幸福有了基本認識之後,段教授團隊又對創造力、勇氣、審美能力等進行了幹預。例如,在創造力的主題課程中,團隊為學生們準備一組雙關圖,學生觀察圖片後,回答自己看到了什麼。每一幅雙關圖都是一些動物、植物、人物、風景、圖案、線條等不同元素的組合。“我看到了老人的頭像,耳朵那裏還有個女人;圖畫裏是個女孩;不對,明明是個老婦人……”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團隊的授課老師告訴學生,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東西,會慣性地往這個方向尋找同樣的元素,這叫思維定式。如果能換個角度看問題,打破慣性思維,就成了一種創造力。隨後,老師請大家設計出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方案,來鍛煉學生突破思維定式的能力。
學生們都非常喜歡這門“幸福課程”,每次老師們一來就圍著老師們看他們的PPT,給他們帶的小禮物,活動用的道具等等。2018年5月22日,是本學期最後一次課,導師引導學生“分享成長與變化”,隨後進行後測,最後送上導師精心準備的關於“性格優勢”的告別贈言,圓滿結束幸福課程。
未來,中國陽光教育聯盟將繼續與段教授團隊合作,推動積極心理學在教育領域的發展與應用,使孩子們能在體驗中發展核心素養,成為陽光新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