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卷
(適用於巫山、開縣、綦江、萬州、江津、潼南、黔江等)
以下兩題選做一題
命題作文
《論語》中,子路問孔子:“誰比較適合帶兵打仗?”孔子答:“我。”子路反問道:“我不是很勇敢嗎?”孔子說:“可我不僅勇敢,而且還勇於不敢呀!”
請以“敢與不敢”為題,寫一篇文章。
名師解析
王浩 |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研組長、現主研國家級重點課題一項、主講重慶市重點選修課《從寫作到創作——作文教學從應試到素質的拓展》
對於今年B卷的作文題目,學生和老師的普遍反應是:這也太難了吧!
是不是真的難呢?我們發現是的!先讓我們回憶一下過去五年的10篇命題(半命題)作文吧,如下:
(2013A)“微笑的味道”
(2013B)“閱讀,真好”
(2014A)“為______畫上________”
(2014B)“有你在我身後”
(2015A)“_________依然”
(2015B)“我們攜手走進_______”
(2016A)“我畢竟走過”;
(2016B)“感謝那個為我提燈的人”
(2017A)“_________讓__________長久”
(2017B)“我,不隻屬於我”
這些作文有什麼共同點?他們都是圍繞“我”的“成長”展開,同學們隻需要把自己生活中的經曆提取、整合成一篇記敘文就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然而這種情況並不是重慶特有的,我們可以再橫向看一下其他城市的作文題,請看10個教育相對還比較先進的城市2017年的中考語文作文題:
【北京】:“_____貴在真”
【上海】:“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
【廣州】:“總會想起那張照片”
【深圳】:“我的動力源”
【天津】:“一段_____的旅程”
【南京】:“無情歲月有詩味”(30年後重回初中)
【杭州】:“本來我可以______”
【蘇州】:“把青春的綠色鋪滿征途”
【長沙】:材料“父母希望孩子有為父母做點事的舉動或者想法”
【成都】:續寫“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看到這些題目,是不是依然隻要圍繞“我”的“成長”整合成一篇記敘文就很容易套作呢?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關於“我”“成長”的記敘文是最適宜這個年齡的孩子寫的,初中的孩子身體、心智都在極速成熟的過程中,這個時候讓他們審視自己的生命旅程,關照自己成長過程中與萬事萬物的“關係”非常重要。
所以對於初中學生最重要的寫作要求就是:能有感情、有畫麵地把事情講清楚。
現在的中考作文命題思路完全是和這個要求吻合的。但用了那麼多年,以中國人強大的規律總結能力,規律已經被一線教師和同學們完全掌握,必須要改革。改革從何處開始?從2018年6月12日的重慶中考語文B卷的命題作文開始。
我們首先可以明確的是,在“敢”與“不敢”這兩個選項中,導語是有傾向的:“敢”是基礎,“不敢”是比“敢”更進一步的追求。因此我們肯定不能隻寫某個方麵,寫兩個方麵的話也應該更側重“不敢”的方麵。
這個作文依然可以寫記敘文。但這個記敘文很難拿準備好的事例去套作,需要重新審視挖掘自己的人生經曆。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思考立意:
①選擇“不敢”可能是因為有些事我們不能去做。比較容易想到的,是單純地寫敢做符合法律、規則和道德的事,不敢做違背法律、規則和道德的事,通過對比,展現出內心掙紮後的成長。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很多,但想寫好不容易,可能比較常見的問題是會事例生硬、思想刻板、結尾采用空洞的呼告式等。
②選擇“不敢”還有可能是因為有些事我們不屑去做。因此更深層次的,我們可以想到“退讓”。當你本可以暢快報複的時候,你釋然了;當你本可以獨占好處時,你放手了……這些事例如果能寫好會更深刻。老子說“不敢為天下先”,如果前麵那個立意偏儒家的話,這個就有些偏道家。這兩個立意角度不分優劣,關鍵在行文,如何體現“敢”與“不敢”的矛盾,以及麵對矛盾時自己的思考以及最後如何做出的決定。
然後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思考行文:
①日本經典民謠《神田川》中有句歌詞說:“……在我年輕的時候/不知何為恐懼/隻有你的溫柔/會讓我感到害怕……”親人和師友在我們的生命中是如此的重要,他們的存在讓我們“有了鎧甲,也有了軟肋”,當我們麵對抉擇的時候,他們是如何在我們內心中起作用,催我們走向積極的一麵,如果能深刻體現,那就更能打動讀者。
②諾蘭的《蝙蝠俠》中,蝙蝠俠布魯斯·韋恩的好友瑞秋對他說:“你內心深處如何並不重要,你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你是誰。”我們的一生是和自己的“本我”分離、抗爭、融合的一生,對心理學有一定了解的同學,關於“敢”與“不敢”結合自己的經曆後肯定有更深刻的解讀。如果說第一點是外部世界幫你做選擇的話,第二點則是你同自己內心永恒的糾纏在起作用了。
那如果寫議論文的話呢?可以舉的事例不局限於自身,那境界就顯得更開闊些,思辨性就更強一些,還是要關照“敢”與“不敢”的矛盾產生時糾結,以及最終做出選擇的原因。最好能回應材料,從材料層層展開。
其實這次考這類題型並不是突兀的,它承接了2017年B卷材料作文的思辨性,覺得今年的題目難的同學和老師可以再看看去年這個“三棵樹”的材料。而且它又和高考進一步接軌,突出學生的思維能力。
每次中高考之後,都有人在網上吹噓歐美的考試如何“人性”,比如法國的哲學思辨類作文題就被捧得很高,這次我們重慶的偉大嚐試,希望能得到社會的認可。
我覺得這個題目很好,最主要就好在它不是背幾篇範文就能應付,而是隻有那些多讀書、愛思考的孩子才能真正拿到高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