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成立大會召開。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楊銀付,市委教工委常務副書記鄭吉春,市教委副巡視員馮洪榮,市婦聯副主席馬紅萍以及市民政局、首都文明辦、團市委相關部門負責同誌,市教育兩委相關處室負責同誌,區教工委、教委主管領導,研究會首批會員單位主管領導,研究會理事會成員等參加成立大會。
會上,為研究會首批谘詢專家頒發聘書,並為首批德育研究基地校代表授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原副主任關國珍同誌當選為會長,會議由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宇輝主持。
北京市率先行動,籌備成立“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是深入貫徹全國、全市教育大會精神,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校德育工作,強調“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 。9月10日,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指出“德育既是學生入學的第一課,也是學生離校前的最後一課,必須貫穿學生學習始終,貫穿學校工作各方麵各環節”。10月18日,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召開全市教育大會,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大會上強調,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全方位德育工作體係,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格局。
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成立後,將重點圍繞“一縱一橫”,研究解決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工作縱向銜接和學校、家庭、社會橫向協同育人問題,重點突出研究會“立足學校,聚焦銜接,強化協同,深化研究”四個工作特征。研究建立聯合發布課題的機製,建立接地氣的德育研究機製,建立實踐研究成果的推介機製,著力通過研究機製的建立助力解決大中小幼德育割裂問題和碎片化問題,為推動全市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係建設提供必要支撐。在研究會籌備調研過程中,得到了首都文明辦、團市委、市婦聯等相關委辦局,中國教育學會等相關協會,各區縣教工委和各學段學校的熱烈響應和大力支持。
據了解,為了提升德育研究的科學性和理論闡釋力,研究會特別聘請了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吳潛濤,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方中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曾天山等五人作為研究會首批谘詢專家,為研究會開展研究攻關提供理論指導和谘詢服務。
為更好地實現研究成果、德育經驗的落地和推廣,研究會特設立了首批基地校,承擔課題研究任務,發揮德育示範引領作用,經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推薦程序,遴選產生了57所“北京市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研究首批基地校”,涵蓋大中小幼各個學段,其中,幼兒園6所,小中學41所,大學10所。
市委教工委常務副書記鄭吉春同誌對研究會提出了四點要求和希望:一要當好德育政策“思想庫”。集中力量攻堅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大理論問題,著力破解全市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係建設難題,充分發揮智庫和外腦功能,為全市學校德育工作決策“出主意”“想點子”“造樣板”。二要盤好德育工作“資源庫”。積極整合各類德育資源,采用現場觀摩、座談研討等形式,分層級、分目標、分主題組織大中小幼各學段定期開展交流,搭建各學段德育互動平台、資源平台,引導各學段在一體化德育體係建設上達成共識,使全市學校德育工作真正“統起來”“活起來”“強起來”。三是組好德育研究“專家庫”。團結凝聚首都德育專家,建立覆蓋大中小幼的德育專家名錄,為我市開展德育研究、谘詢、論證等提供智力支撐。剛才大會為首批5位谘詢專家頒了聘書,將來還要邀請更多的專家參與到學校德育研究會的工作中來。四是建好德育實踐“項目庫”。圍繞“一縱一橫”工作重心,堅持“聚焦學段銜接、強化學校主體、堅持問題導向、統籌協同協作”的原則,發掘、總結、凝練一大批具有複製推廣意義的德育項目,使各校打造的“盆景”在全市形成靚麗的“風景”。
鄭吉春同誌在講話中指出,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的成立是我市德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意味著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係建設有了專門的研究力量和工作載體。他要求成立大會之後,研究會要加足馬力,全麵啟動各項工作,將前期畫好的藍圖逐條逐項落地落實,成為促進全市學校德育工作創新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