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季:譜寫區域教育協調發展新篇章
■學習貫徹《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筆談區域教育現代化是國家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一大亮點,就是圍繞貫徹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把河北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和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確立為新時代我國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四大戰略支點。作出這一決策部署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完善部省教育戰略合作製度,優化區域教育政策支持體係,積極探索區域教育改革新模式,推動形成區域教育發展新格局,進而引領和推動我國教育現代化邁上新台階。
在2018年9 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國全社會發出了“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的號召。要實現這3 句話的目標,就必須深化教育體製改革,堅決破除製約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體製機製障礙,著力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教育體製機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體製機製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但教育改革點多麵廣線長,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們不僅要動員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等各個方麵,積極參與到教育改革中來;而且要引導不同地區立足自身實際,發揮好改革試點的示範、突破和帶動作用,形成行業改革與區域創新相結合、分領域推進與分區域施策相協調的良好局麵。
我國有著全世界最大的教育體係,要推動如此龐大而複雜的教育現代化,就必須根據各地的不同特征,分區規劃,分類指導,以非均衡發展為手段,最終實現區域均衡發展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實現一對貌似矛盾而又內在的一致要求。一方麵,要加快建成平等麵向每個人的教育,努力使每個人不分性別、不分城鄉、不分地區、不分貧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另一方麵,要加快建成適合每個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稟賦、不同興趣特長、不同素質潛力的學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長需要的教育。我們必須堅持行業改革與區域創新相結合、分領域推進與分區域施策相協調,努力使教育選擇更多樣、成長道路更寬廣,使學業提升通道、職業晉升通道、社會上升通道更加暢通。
其中,我國發達地區推進教育現代化,通過深入挖掘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教育治理、內涵建設、以信息化和國際化帶動現代化等方麵積極探索,率先實現現代化。欠發達地區則要在保底線、補短板的同時,明確需要加快改進的教育工作和發展領域,重視教育思想觀念變革,發揮好信息化和製度創新在帶動教育現代化整體變遷中的積極作用。隻有這樣,我國教育現代化才能在追趕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中,始終做到紮根中國、融通中外,實現中國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機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持續努力,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疊加效應開始顯現,並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長極和增長帶。同時,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全麵小康,不僅覆蓋的領域要全麵,是五位一體全麵進步;覆蓋的人口要全麵,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而且,覆蓋的區域要全麵,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從現實情況看,教育現代化作為經濟社會現代化的基礎和先導,在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消除不平等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和比較優勢開展教育協作,能夠有效引領和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實現一體化發展。
同時,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跨地區的教育協作越來越成為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推進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特別是積極探索跨行政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和體製機製,充分發揮教育現代化先進地區的高端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快速提升區域整體教育現代化水平,對於構築起區域內要素資源自由流動、產業分工互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城市功能相互配套對接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現代化作為一場全麵而深刻的教育變革,已經步入“深水區”和“攻堅期”,不同教育群體的利益衝突更加激烈,教育決策的複雜性日益增大,重大改革舉措的出台和實施必須通過先行試點進行探索、積累經驗。要根據改革需要和試點條件,靈活設置試點範圍和試點層級,對關聯度高、互為條件的改革試點要統籌協調推進;對領域接近、功能互補的改革試點,要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推動係統集成;對一些矛盾問題多、涉及風險因素和敏感問題的改革試點,要統籌各方麵各層次利益,確保風險可控,打出政策組合拳。
(作者係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