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關係到民族的未來健康發展和國民心理素質的整體水平,然而beplay體育手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仍然滯後於時代的需求。
目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隻專注於心理谘詢、心理診療、精神專科藥物治療等已有問題及病症,並不能解決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那麼如何才能防止情況不斷惡化,有效地預防青少年心理障礙的發生?
出於對心理安全、心理健康的共識,8月17日,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與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聯合大儒心理、華夏心理共同舉辦“安全、健康與青少年的美好生活——青少年心理成長與心理健康教育論壇”,本次大會係「第八屆“互聯網+教育”創新周」及「2022 中關村創新創業季」係列精彩活動之一。論壇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社會各界代表,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推動有效的家校溝通,促進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論壇由大儒心理創始人徐凱文博士主持。他介紹道疫情給全球增加了7000萬的抑鬱症以及9000萬的焦慮症患者,幾億人罹患失眠症。受疫情影響,超過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存在抑鬱、失眠等症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關係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社會各界亟需從問題出發找到切實有效的解決策略。加強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服務工作,推進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服務體係建設,營造安全、健康與美好的青少年生活,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的事業。
大儒心理創始人 徐凱文博士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麵發展
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在致辭中表示,兒童青少年學習中的競爭因素導致了心理壓力的上升。封閉的“比較心態”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學習,更不利於與他人的溝通協作,長遠來看將影響他們事業的發展以及對世界的認知。顧教授呼籲教育界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讓孩子能夠主動學習、愉快學習,培養興趣愛好和創新能力。
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 顧明遠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黨委副書記薑雯指出,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將持續關注並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工作力度。目前正在研究人才培養及培訓的體係建設,開發針對非精神科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服務指南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手冊,為心理健康相關人才提供技術指導。同時中心也在積極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麵發展。此外,中心也將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的課題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學術交流、社會倡導等工作。
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共同幫助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關知識,提升心理調節能力,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處理情緒問題,同時加強對青少年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同時,中心也呼籲相關方、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社區、社會組織等加強合作,共同創造更加有利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環境。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將一如既往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願與社會各界同仁一起攜手,推進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事業的發展。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黨委副書記 薑雯
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主任楊丹強調,關注青少年教育,不應僅局限於關注他們的知識與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是他們完成教育的必要條件和有力保障。心理健康水平關乎民族的未來發展,因此,作為心理健康服務的提供者,除提供心理診療、心理谘詢、精神專科藥物,來治療來訪者已有的心理問題外,更應思考如何在上遊“治未病”,一方麵要聯動學校與家庭,為青少年構建理解、包容、支持的成長環境,另一方麵為他們提供認知情緒的機會,引導他們理解情緒、接納自己,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韌性。
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主任 楊丹
心理健康教育的解決的途徑與方式
林崇德: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是以德育人
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教育部beplay體育手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名譽主任林崇德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路一定要走正》作主題演講,他認為,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是以德育人,是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教師是學生心理保健醫生,要付出愛。師愛是師德的靈魂!針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他向教師提出18條建議:在人際關係方麵,學生應了解權利和義務、客觀了解他人、關心他人的需要、誠心的讚美和善意的批評、積極溝通、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在學習方麵,教育學生體現在自己是學習的主體、產生學習的滿足感、增強體腦發展,保持與社會環境的接觸、克服不必要的憂懼、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自我發展方麵,教育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增強自信、通過別人認識自我、正確歸因、擴展生活經驗、實事求是對待抱負、加強自製力。
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教育部beplay體育手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名譽主任 林崇德
方方:研究與實踐雙管齊下,北大助力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方方就《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發表了主題演講,他介紹了北大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麵所做係列研究的重點成果。例如,在家庭中,父母的嚴厲、不可預測性、養育方式不一致,是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負麵影響的關鍵因素。在學校內,教師的不當批評可能造成兒童創傷後應激症狀,並降低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青少年激惹易怒與後續抑鬱症狀的發展高度關聯,可作為早期預防、幹預的靶點。
方院長還提到,北大心理研究團隊成員與企業合作,結合眼動、智能語音和可穿戴設備,配合AI算法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進行多模態測評,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學校對學生心理問題發現不及時、診斷率低、教師專業能力不足等問題。團隊成員還深入一線開展幹預和教學工作,積極建設網絡幹預平台。以科研指導實踐,以實踐反哺科研,北京大學將繼續攻堅克難,為緩解我國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而努力。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 方方
俞敏洪:讓孩子身心愉快的學習和成長,需要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以《如何讓孩子身心愉快地學習和成長》為主題,就中國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教育公平、獨生子女、社會壓力、鄉村學生心理問題等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俞敏洪認為,讓孩子身心愉快地學習和成長,根源並不在孩子本身,而是在於老師和家長。具體做法上,一是要改變知識教學的方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將知識進行趣味化講授;二是培養孩子的興趣點。興趣點是孩子學習動力的最重要支撐,要探索開發孩子的興趣點;三是教會孩子什麼叫做團結友愛、善意、憐憫。俞敏洪強調,現在的beplay體育手機很多都在強調競爭性的教育模式,小學、中學更多的是強調競爭性的教育體係,而不是友愛互助。如果一個同學得到周圍老師、同學的關心,這個孩子心理健康一定不會有大的問題;四是加強孩子的誌向教育和理想教育。一個好的理想教育一定是可以激發他們心中的鬥誌,讓他們願意為自己的前途去奮鬥。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 俞敏洪
圓桌1
如何調整父母、教師心態,為孩子減壓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薑雯,大儒心理創始人徐凱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新影,昆明醜小鴨中學校長詹大年,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助理副總裁周雷參加了圓桌論壇,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秘書長馬國川主持圓桌。嘉賓們就當下普遍存在的學生厭學、拒學問題,以及如何緩解焦慮等相關問題展開探討。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黨委副書記薑雯認為心理健康的問題伴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兒童青少年時期非常關鍵,應該受到特別關注。這是因為兒童時期對人格的形成至關重要,一些青少年時期的問題會延續到成年。薑雯強調,家長與孩子的日常交往中,需要注意兩個方麵。一是要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看待;第二是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適當的鍛煉和正常的社交生活。
大儒心理創始人徐凱文博士指出,大儒心理致力於為青少年提供高質量的心理谘詢服務,而近年來尋求心理谘詢的兒童青少年數量連年攀升,其中最主要的心理問題之一是厭學、拒學問題。如此普遍的厭學、拒學現象,說明問題的症結不在於某一位學生,而在於教育環境。學習過度強調競爭,導致內卷、內耗,社會對青少年學生的評價標準過於單一,導致大部分家長都期待孩子上名校,以為考上了名校人生才能幸福,大部分孩子都認為考不上好大學便沒有出路。教育進入了某種誤區,離開了立德樹人的本質,也因此導致青少年“空心病”高發。隻有治理好教育霧霾,引導孩子找到更豐富的精神意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還社會以一代健康、有創造力、有好奇心、熱愛求知的兒童青少年。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新影表示,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極為突出,對於家長來說很多教養行為、習慣方式都是潛移默化來自於家長的長輩,帶有傳承性,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自己的教養方式有問題。另外可能跟我們的文化氛圍有一定的關係,與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因為家長一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報難免就會心態失衡。
昆明醜小鴨中學校長詹大年回答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時表示,心理問題首先是家長帶來的。詹大年介紹,通過自己10多年的觀察、研究,一方麵是家長對一些固有的概念的認知出現偏差,比如廣義的學習與狹義的課本知識學習對立起來。第二是對於焦慮的處理方式不當。我們很多成年人覺得孩子成績不好,第一時間不是自己消化焦慮,處理焦慮,而是轉移焦慮,把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這就給孩子帶來更多的焦慮。所以,保護孩子讓他安全正常地長大才是成年人的第一責任。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助理副總裁周雷提出,要從根本上緩解家長和學生的教育焦慮,首先在教育的一些製度設計上進行探索。例如,當社會討論高考是否公平時,更多地是從它會否帶來階層躍升機會的角度來評價,卻未能意識到人才選拔係統或許更應鎖定具有創新型、突破性思維的孩子。周雷建議開辦不同形式的創新學校,並認為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評價方式是緩解家長、兒童青少年焦慮的關鍵。
圓桌2
心理安全,讓生活更美好!
華夏心理創始人蘇曉明,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室主任王俊秀,國家安全學創始人、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院教授、全國優秀教師劉躍進,華夏心理學校校長、北京華夏國科心理學研究院副院長魏世偉參加了第二場圓桌論壇,嘉賓們就如何構建心理安全防線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圓桌由大儒心理創始人徐凱文主持。
華夏心理創始人蘇曉明分享道,汶川地震後,華夏心理組織谘詢師誌願者規模化服務受災群體,但部分群眾對心理谘詢持忌諱態度。病恥感,是精神心理行業難普及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蘇老師建議國家由上至下采取一級預防措施,將心理安全上升到社會齊抓共管的事業,上升到預防碘缺乏、預防酒駕一樣的高度上來,促進普羅大眾對心理健康的認知,提升預防意識,降低病恥感和偏見。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室主任王俊秀對社會心態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回答,他認為,安全感和獲得感、幸福感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三感”。研究發現,安全感是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基礎,沒有安全感,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會高。另外,獲得感是慢慢積累的過程,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有幸福感。所以安全感是獲得感、幸福感的基礎。
國家安全學創始人、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院教授、全國優秀教師劉躍進認為,人在國家安全體係中占據核心地位,國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核心和根本目的。而國民安全除包括身體安全外,也包括心理安全。心理問題會降低國民整體素質,也會威脅到國家安全。劉教授還提到,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具有波動性和脆弱性,保障他們的心理安全,更需要對教育部門領導、校長、老師、家長進行保護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通力合作為孩子營造有利於心理安全的條件。
華夏心理學校校長、北京華夏國科心理學研究院副院長魏世偉強調要把心理健康的重心前移,別等病了再診斷。比如說一些小孩會開始不說話,不跟別人交流,原因可能是受父母、學校的影響。如果從這些征兆的早期入手,就非常可能及時扼製住心理問題的產生。
目前華夏心理正在積極地研發大數據+AI的智能聊天機器人,用高科技的手段,更貼近生活的場景,更低廉的價格,普及、惠及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希望技術在心理谘詢領域的應用,將會成為心理安全問題的一種解題思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