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教育論壇:聚焦特色區域教育,共同破解優質教育發展難題
創新教育如何紮實落地並融入成長過程中?學校如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教育均衡化首先是在呼喚優質教師和優秀校長“遍地開花”,那麼,名優師資隊伍又該如何打造?7月25日下午,黃浦區、靜安區、鬆江區的三位教育局長作客首場“外灘教育論壇”,聚焦有特色的區域教育,共同破解優質教育發展的難題和焦點問題。
創新教育 個性發展
在姚曉紅局長的心目中,塑造全麵而有個性的學生,就必須強化教育的“創新”追求,發揮區科技、藝術、勞技等中心,依托高校、文創園區等社會資源,打造科創、智創、文創、藝創等學習實踐基地,讓創新教育麵向人人,並落實到全學段、融入到全學科、貫穿到全過程和全方位。一張基於項目學習的跨學科課程表,很好地展示了黃浦區創新教育的具體實踐:“我的編鍾”(音樂+物理)、“新兩小兒辨日”(語文+地理+物理)、“文有靈犀數點通”(語文+數學)、“黃金分割”(數學+美術)……
芷江中路幼兒園的“以幼兒自主學習為核心的幼兒園低結構活動探索”、一師附小的“為了學生的愉快學習,變革課堂教學”、閘北八中的“薄弱初中成功路徑”、市西中學的“思維廣場撬動教學深度變革”……近年來,靜安區共有9個課題獲得國家教育成果一等獎,教育科研成了區域教育發展的強勁驅動力。陳宇卿局長說,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就要讓學校充滿個性,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求。靜安區專門成立了“個性化教育指導服務中心”,經常會約請專家對超常兒童、極賦個性特長的的學生進行會診,從而為他們量身定製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教育引領要具有謀畫一片森林,讓每棵樹木自由生長的意識與能力。”他說。
全員競聘 強師興教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上海的目標已經十分明確——努力到2020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到2035年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教育現代化,建成與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讓每一個學習者都能得到全麵而有個性的發展、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機會。
學生要出彩,關鍵在教師。陳小華局長介紹,鬆江教育的人才建設十年一劍,實施多輪的“強師興教”行動計劃,旨在站在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上,打造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鬆江教師隊伍。鬆江區率先建立了一套科學可量化的校(園)長選拔標準,嚐試探索校長競聘“能上能退”的新機製,讓更多懂專業、能力強、有思想的年輕幹部走上校長崗位,不斷推進教育人才隊伍優質化。打破終身製、探索校長競聘新機製,實質上是強化校長專業標準意識,激發校長辦學智慧,為學校自主辦學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僅僅校長競聘做‘火車頭’還不夠,所有教師應從‘車頭效應’轉向‘動車思維’,通過全員競聘,激發教師內生活力。”他說。
海派教育 麵向未來
邁向教育現代化,上海當仁不讓而且還要一馬當先。那麼,什麼才是教育現代化呢?三位局長從多方麵做了詮釋。
姚曉紅認為,教育的現代化歸根結底是人的現代化,這是核心。要使學校、家庭、社會乃至在網絡上都要形成合力,營造全麵育人的氛圍,培養人的創新品質和國際視野。
陳小華提出,教育現代化不能異化成“裝備現代化”或“投入現代化”,不能片麵地靠硬件指標的提升來達到“現代化”。教育現代化最終是要靠大師,靠吸引更優秀的人才,讓優秀者培養優秀者,讓有個性的教師、有個性的學校造就有個性的學生。
陳宇卿表示,實現教育現代化不僅僅是為了改善教育民生,而是要引領社會向前進。要讓更多的學校有自己的辦學主張、更多的教師有自己的教學主張,教育的生態才會豐富多彩。
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在總結點評時,向各位嘉賓和現場觀眾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上海這樣的現代化大都市裏,教育的現代化如何體現海派特征?他說,應當賦予海派教育“求新、求深、求實”的特質,我們的城市是海納百川的,海派教育也應該是靈動的,是有創意的,是麵向未來的。上海教育培育出來的一代新人,是要能夠對人類文化發展做出個性化的貢獻。
“外灘教育論壇”是在市教委指導下,由上海市教育學會和新民晚報社共同主辦,黃浦區教育局、中國教育學會科創教育發展中心、黃浦區特級教師特級校長發展研究中心承辦,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提供支持。在今後的多場訪談直播裏,多位教育界領導、專家、一線教育工作者和社會知名人士將圍繞“推進教育現代化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個重要民生議題展開對話與討論。
新華網、beplay2网页登录、新民網直播了當天的論壇,吸引了近50.5萬網民在線圍觀。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