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峰:兒童立場 本真育人
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 小學階段要養成好習慣
很多人認為在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習慣養成是最為關鍵的。對於此,崔世峰也表示認同。
崔世峰表示,葉聖陶先生曾經提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可見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習慣對人的發展極為重要。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葉聖陶先生還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小學低年級階段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由底到高,逐步積累,逐漸定型的過程。小時候習慣好與壞勢必影響長大後綜合素質和道德水平的高低。
崔世峰認為,小學的六年學習生活,要讓孩子慢慢養成“喜於運動、愛於閱讀、善於表達、樂於探索、勤於實踐、肯於合作”的好習慣。這些習慣形成對孩子終身受益。其中,喜於運動,就是要讓他們擁有生命健康。低段年級早晨推遲上學時間,保證充足睡眠,每天運動一小時,舉辦“三跳“比賽,足球、籃球、乒乓球、輪滑等訓練營,秋季人人參與的體質健康運動會是校園的“錦標賽”,春季田徑運動會是學校的“奧運會”等。愛於閱讀,就是讓他們擁有文化涵養。建設校園讀書吧,建設讀書漂流島,邀請兒童作家進校園,開展“悅讀節”,尋找百名書香家庭,評選十佳書香少年等。善於表達,擁有交際能力。學校開設“演講與主持”課程,舉行校園讀書演講比賽。樂於探究,就是讓他們擁有創新思維。鼓勵孩子微創新,一年一度的科技節,為孩子插上“科技夢想”的翅膀。勤於實踐,就是擁有勞動技能。學校開設勞動課程和陶藝課程,建設陶藝創新實驗室。開設非遺、手工、園藝、環保、烹飪、盆栽等勞動教育課程。肯於合作,則是讓他們擁有協作意識。紮實開展研學旅行課程,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學會合作。?
“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崔世峰表示,習慣的養成需要堅持。因為如果今天東,明天西,今天這樣,明天那樣,那就什麼習慣也養不成。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良好的習慣培養不成,倒反為不良的習慣養成提供了機會,讓不良習慣牢牢地在身上生根了。而這種不良習慣就是葉聖陶先生說的“不養成什麼習慣的習慣”。這種不良習慣與良好習慣是衝突的,如果養成了這種不良習慣,那麼良好的習慣就很難養成。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