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雲泉:智慧與人文並舉是未來教育的新模式
7月15日,首屆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教育教學年會閉幕。本次會議以“麵向未來的‘生態·智慧’教育”為主題,曆時4天,共舉辦了百餘場演講,教育集團全體專任教師及手拉手學校代表共計700餘人參加會議。這是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正式成立以來舉辦的首屆全集團教育教學年會。在集團化辦學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背景之下,陸雲泉校長在開、閉幕式中都發表了主旨演講,並在幾天中走遍了每一個分會場、每一場課題研討會,與一線教師一同聆聽、研討,共同探索麵向未來的“生態。智慧”教育,為集團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基礎教育工作者貢獻了新的智慧。
北京一零一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陸雲泉
智慧與人文並舉是未來教育的新模式
科技的進步為社會帶來了便利,也為教育提供了極大助益,推動著教育的深刻變革。
在未來教育中,人工智能可以讓教師從批改作業、考試閱卷等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創新中;可以為學生提供全麵的個性化學習方案,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可以讓教與學兩者更緊密結合,形成人機共生的學習環境。與此同時,先進的信息技術還可以對教學的六個環節(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測、反思)進行重構,即時把握學生和教師的動態,精準分析教師的教學成果與學生的學習成果。
陸雲泉強調,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事實上,人工智能為學生們提供了更便利的自主學習條件,這是鞭策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提升自我的良好契機。教師與人工智能相輔相成,智慧與人文並舉才是未來教育的新模式。”
教育所有的目標指向都是人的發展,所以“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是人。我們講的人在我們的學校裏麵就是教師和學生,他們是同等重要的人。教師發展了,學校才能發展,學校發展了,學生才能更好的成長和發展。陸雲泉說,合理利用科學技術,不斷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將智能與人文關懷、精神引領相結合,才能讓學校教育良性發展下去,讓學生更好地成長。
“2019是學校變革分水嶺,整個教育係統迭代的時刻已經到來,全世界的學校正在進化,如果我們錯過了,就會錯過一個時代。”陸雲泉說。
“生態·智慧”沒有既定不變的模式,隻有以人為本的觀念
我們此次聚焦的是“生態·智慧”教育,即“生態·智慧”的學生發展和“生態·智慧”的教師發展。到底什麼是“生態·智慧”?最後我們要得到什麼?其實,我們不見得一定要得到一個什麼東西,對於“生態·智慧”,我們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但要是一個終極目標,要麵向學生,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生命、生活和生長,關注“全人”的教育,使得我們的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生態·智慧”課堂,我想我們不一定或者我並不希望形成一種模式,因為如果形成了一種模式,那麼它的生命也就終結了。就像陶泥,本來可以捏成各種各樣的東西,把它燒成了一個茶杯,陶泥的生命就終結了。所以,我想“生態·智慧”課堂它應該也有生命,它應不斷的發展,不斷的深化。
所以,真正好的教育就是要形成一個好的教育生態。因為我們的學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思考怎麼去針對不同學生的群體,提出好的解決方案。策略不一定是非常機械地規定這堂課講幾分鍾,學生活動多少分鍾,這種機械的模式,我很反感,這是種僵化的操作。“生態·智慧”教育應該是尊重多樣性的,是高度強調以個體生命尊嚴為基礎、師生生命共同成長的。它本身是開放的概念,沒有既定不變的模式,隻有“以人為本”的觀念。
好學校是未來“全人”教育的保障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教育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未來社會需要更加全麵發展的人才,這對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人”字的一撇一捺分別象征著人的“德”(德性)和“才”(智性),兩者同樣重要,構成學校教育的完美整體,也就是所謂的“全人”教育。而實現“全人”教育,就是讓學生“成人”,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
“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生命、生活、生長,在課程構建中真正融入‘4個H’。”陸雲泉表示,“要關注學生的頭腦(Head),培養他的思考能力、批判思維、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的心靈(Heart),讓他學會關愛別人、懂得合作包容、學會衝突處理;關注學生的雙手(Hands),給他實踐探究、勞動給予的能力;最後還要關注學生的健康(Health),提高他生存和做人的能力。”
“‘全人’教育勢在必行,而好學校是‘全人’教育的保障。”陸雲泉說。關於“好學校”的定義,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無論何時何地,一所好學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人民滿意,”陸雲泉強調,“在好的學校裏,教師可以幸福發展,學生可以快樂學習,教師和學生可以在平等中建立愛和理解。他們的心裏寫滿了‘好’字,學校才是真的好。”
關於如何建設適應未來教育的理想學校,陸雲泉在演講中強調,要從“三個轉向”開始,即:關注對象由“抽象”轉向“具體”,培養目標由“顯性”轉向“隱性”,關注目標由“成績”轉向“成長”。學生需要的不再單單隻是課本中的知識,德育、美育、體育等都是學校需要重視的方麵。
陸雲泉認為,好學校還必須有學生喜歡的課堂。“未來教育需要的課堂不僅僅是知識的課堂,更應該是素質的課堂,是生命成長的課堂。”陸雲泉說,“學生們應該在課堂中樹立自己的理想與抱負,收獲陽光與自信,學會如何做人做事……這些核心素養才是他們的寶貴財富。”
在陸雲泉的心目中,好學校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組織係統,可以建立與真實世界的聯係,可以充分利用外部社會資源開展教育。“未來學校將會重新構建學習路徑,讓學習從書本走向世界,把整個社會變成學生成長的大課堂。”他說。
教育沒有萬能鑰匙,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陸雲泉認為,好學校還應該是一個百花齊放的花園。“自然生態的美源於物種差異,而良好的教育生態,也應該包容構成這一生態的每一個不同的孩子。”他說,“尊重、接納、因材施教,才能讓教育良性、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名校首先要是百姓認可的好學校。”陸雲泉說,“我們要真正用‘心’做教育,要讓我們的學校成為教師專業發展和體現價值的溫馨家園、成為學生生命成長和自主求知的快樂天地。”
未來教育中教師隊伍仍是支柱
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教師隊伍始終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環。為了迎接未來教育的變革,教師隊伍必須完善和豐富自身素養。“當學習發生了變化,學生發生了變化,老師還不變,還自以為是知識的分發者的話,我們真的會被淘汰。”
“未來學校的發展關鍵並不是建大樓和添置信息技術裝備,也不是人工智能為教師職業帶來的挑戰,而是教師本身的發展。”“教師發展仍然是不可鬆懈的重中之重。”
陸雲泉說,未來教育需要的教師是傑出的課程管理者,是人文底蘊和科學修養並重的傳道者,是持有先進教育觀和正確人生觀的解惑者。“教師的使命不僅僅是教書,教師的德行修養、境界提升、精神塑造同樣是教師應有的人生追求。”
新時代的教師需要具備“四有教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的基本素質。其中,“四有”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四個引路人”是指: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四個相統一”是指: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
更高的標準意味著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的隊伍需要優秀文化的引領和堅實的製度保障。“在一零一中,我們的教師發展要有家國情懷、要追求卓越、要師生共贏、要紮實做事、要跨界融合,分別對應著一零一中教師發展的文化基因:擔當、進取、發展、實幹、創新。”陸雲泉表示,“我們會重點完善績效激勵機製、重視績效考核、拉開差距、重視‘成果’、強化教師‘崗位意識’,激勵更多教學實績突出的教師。”
“六個一流”對標國際,“六個一體化”推動集團發展
2019年5月7日,海澱區教委第8次辦公會議決定,成立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將石油附小、西苑小學、石油附中、礦大附中納入集團。由此,一零一中教育集團的成員學校實現了“K12”的全年齡段覆蓋,標誌著有著七十餘年曆史的一零一中學開啟了集團化辦學的新篇章。
陸雲泉認為,集團化管理意味著在資源、管理、課程、品牌等各方麵共融共生。集團要在資源配置、管理機製、師資調配、教師培訓、質量評價、學生培養六個維度實現集團“一體化”,最終實現管理互通、資源共享、文化共融、品牌共生、課程互授、發展共進。
做大事要有大格局。陸雲泉認為,教育集團首先要建立現代學校集團化管理製度,以建立集團學校章程、優化集團組織架構、強化集團意識認同三方麵為抓手,設立學校發展中心、教師發展中心、學生發展中心、課程教學中心、國際教育中心、課程保障中心6個行政管理部門,全方位管理學校的各方麵事務。
陸雲泉表示,“對於集團各校區和成員校的發展,我們要用一流的教育理念、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課程教學、一流的環境設施、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質量,把一零一中教育集團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基礎教育名校。”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