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一場新雨過後,青山特別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明月透過鬆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蓮葉擺動,漁人收起漁網,劃著船穿過荷塘順流而歸。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遊子在秋色中,自可流連徜徉。
1.結合全詩內容填空。
(1)詩中表現詩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詩句是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或: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2)根據你的理解,這首詩的畫麵給人的感覺是恬靜幽美、明淨爽潔,表達了作者的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自得其樂的誌趣。
(3)這首詩在描繪山中秋景的基礎上,抒發了作者崇尚恬靜、淡泊生活的人生態度。
(4)這首詩選自唐朝著名山水詩人王維的《王右丞集箋注》。
2.詩一開頭說此處是“空山”,而後麵卻寫了人的活動,你覺得“空山”一語用得是否準確,有何作用?
答:準確。說“空山”是因為山太大、太空曠,隻有少量的一些人活動,而且“空山”給人世外桃源之感。
3.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中有“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一句,與本詩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相比照,說說這兩個“空”字的表達作用有何異同?
答:王詩的“空”,是一種空曠;常詩的“空”,是人的心境空靈。相同之處,都反映了詩人追求幽寂、清淨、空明的境界。4.用幾句話將“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展示的畫麵描繪出來。
答:竹林裏傳來一陣陣歡歌笑語,那是一群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衣歸來了;荷葉紛紛向兩旁擺動,那是打魚人收起漁網,劃著船穿過荷塘順流而歸了。
5.作者在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答: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淨。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鬆、水中碧蓮的景象,營造了一種恬靜幽美的意境。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安靜淳樸生活的向往和對汙濁官場的厭惡。
6.這種意境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答:通過詩一般景物的描寫,反映了詩人過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和對汙濁官場的厭惡。詩中以物芳而明誌潔,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鬆、翠竹、青蓮,可以說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為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7.詩歌中以動襯靜、聲色相間的句子是: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對其中的“動”“靜”和“聲”“色”略作分析: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筆調勾畫出一幅有聲(泉聲)、有色(青鬆)、有動(泉流)、有靜(月照)的幽靜雅致的山間月夜圖。
8.你是如何理解“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兩句的藝術特色的?
答:前句寫女子,先聞其聲、後見其人;詩人先寫“竹喧”“蓮動”,是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詩情畫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