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將於11月20、21日在上海舉行。2009年,在以董強教授為代表的中國法語界學者的合作支持下,法國駐華大使館設立了傅雷翻譯出版獎,旨在促進法語文學及學術作品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
自創立以來,傅雷獎得到了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莫言為代表的眾多文化界名人的支持。在法中兩國文化交流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傅雷獎獎勵譯者們作為語言擺渡人所做出的重要工作。每年,傅雷獎評選出兩部譯自法語的最佳中文譯作,文學類和社科類各一部;2013年起設立了新人獎,以鼓勵年輕譯者。
今年傅雷獎的入圍作品包括社會學家兼哲學家迪迪埃·埃裏蓬的人類學著作《回歸故裏》、埃裏克-埃馬紐埃爾·施米特的短篇小說集《奧斯坦德的夢想家》以及伊麗莎白·盧迪內斯庫的《精神分析私人詞典》,再次證明了中國當代法語譯界的多樣活力。
Une référence dans le monde franco-chinois du livre
法譯漢圖書的標杆
本屆傅雷獎共收到參評作品47部,其中社科類35部,文學類12部。2021年9月9日,初評會議在北京舉行,評委會從中選出了10部入圍作品。入圍名單將在9月24日北京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公布。10月29日,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將在法國駐上海總領事官邸巴賽別墅舉辦。
今年的評委會主席由吳佳霖擔任。吳佳霖是作家和中國古典詩詞專家。除了常任評委,上屆傅雷獎的兩位獲獎者也將參與終評,更有兩名中方特邀嘉賓助陣,他們分別是作家孫甘露和政治學專家劉擎。
最終獲獎作品將於11月20日在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傅雷圖書館舉辦的頒獎典禮上揭曉。11月21日在上海中心大廈的朵雲書院·旗艦店也將舉辦多場精彩活動:麵向廣大讀者的文學講座以及入圍譯者見麵會。
Traducteur,un maillon essentiel pour la diffusion de la littérature francophone
譯者:法語文學和學術的傳播使者
中國是法語圖書的引進大國,八年來,中文一直高居法國出版界版權轉讓語種榜首。2020年,雙方簽訂的轉讓合同高達1 266份。這些作品在國內的出版離不開譯者們的辛勤工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到了譯者的隊伍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報名今年傅雷獎的譯者中,最年輕的譯者隻有24歲。
Ils tmoignent獲獎者說
Mme Ning Chunyan寧春豔
Lauréate 2020 et membre du jury 2021 2020年傅雷獎獲得者,2021年傅雷獎特邀評委
“我在2005年開始翻譯法國古典及當代戲劇作品時,翻譯對我來說是我導演專業的一種需求,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翻譯出版了二十餘部法國劇本(其中一部分已在中國首演)之後,我發現翻譯對於我來說已成為一種真正的酷愛,她令我更加靠近寫作,這是先於導演的最初的創作。”
M.Wang Wei汪煒
Lauréat 2020 et membre du jury 2021 2020年傅雷獎獲得者,2021年傅雷獎特邀評委
“翻譯,即言說不可言說之物;譯者永遠透過活的誤解,去理解、生成意義,他在這無止境的活動中享受著唯有譯者才能享有的特權:逃離單一語言的自戀。”
入圍作品
社科類
《漢代墓葬藝術——中華考古記(1914)》謝閣蘭、奧古斯都·吉爾貝·德·瓦讚、讓·拉爾蒂格著,秦臻、李海豔譯,文物出版社
本書第一、二部分按時間和地域順序進行描述。涵蓋從秦始皇陵到西漢各帝陵的綜合考察,對霍去病墓前石雕藝術,四川地區的墓葬石闕、石碑及墓前石獸,以及漢代崖墓建築和墓中各類陪葬器物等,運用考古學方式進行測繪、記錄與分析。第三部分則是對漢代墓葬藝術的整體研究以及喪葬觀念等內容。
《異域的考驗: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化與翻譯》安托瓦納·貝爾曼著,章文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本書以施萊格爾兄弟等耶拿浪漫派代表人物的譯著為素材,針對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翻譯實踐進行了考古式的發掘。在同時代的法國譯者仍熱衷出產不忠的美人之時,聚集於《雅典娜神殿》周圍的德國浪漫主義者卻選擇了一種忠於原文、符合當代倫理且對此時正處於形成階段的日耳曼文化極有補益的翻譯策略,而此種忠於他者的翻譯傾向也在他們的前後輩(路德、赫爾德、歌德、荷爾德林等)的身上數次閃現。簡言之,貝爾曼借助對他們理論概念及範例的解讀,成功將翻譯從之前仆從化的境地中解救了出來:翻譯行為可以借助他者來豐富自身,值得建立一門以翻譯為唯一認知對象的科學。
《精神分析私人詞典》伊麗莎白·盧迪內斯庫著,羅琛岑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精神分析私人詞典》是私人詞典係列中一種,由普隆出版社出版。作者運用歸納的風格分類、思考、辨析和命名,向讀者闡述精神分析如何從文學、電影、戲劇、旅行和神話中汲取營養,最終成為一種普遍傳播的文化。圍繞89個關鍵詞,剖解與精神分析相關的人物、城市、文學、電影、文化現象、政治風潮,帶領讀者在意識鏡像的彼岸遨遊。《精神分析私人詞典》文風輕快,筆法活潑不失嚴謹,兼具知識性、批判性與趣味性。
《回歸故裏》迪迪埃·埃裏蓬著,王獻譯,上海文化出版社/後浪出版公司
父親去世後,作者迪迪埃·埃裏蓬決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蘭斯,回到他最初誕生的社會階層,那群他已經告別三十年的人。他重返過去,回顧家族的曆史,回憶童年時身處的工人階層,回溯他如何從工人家庭的窮孩子成為法國著名的知識分子……在這場極為內在又顛覆的心靈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會階層、學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係列主題,通過梳理集體決定論中不同個體的命運軌跡,剖析了不同社會環境下,人的個人選擇是如何被影響和被決定的。
《作為一種法律淵源的學說——法國法學的曆程》菲利普·熱斯塔茨、克裏斯托弗·雅曼著,朱明哲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直到1850年左右,法國法學才開始使用學說一詞。這一概念的出現最早是直覺的產物,隨後則由科學學派構建,後者把學說推崇至教義學之巔。從20世紀20年代起,學說某種程度上等同於一種法國方式。法國學說構成了一個重要共同體,這一共同體大部分成員都是具有批判性的大學教師,卻往往以整理實在法為己任。這種任務賦予法律秩序和學說自身以正當性。
文學類
《問題之書》(上下冊)埃德蒙·雅貝斯著,劉楠祺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問題之書》是一部回憶之書、漂泊之書和聆聽之書。這部多卷本的作品圍繞著薩拉和於凱爾那質樸而悲傷的田園牧歌而展開,向生命、自由、死亡等發出執著的追問,而這些追問又激發出虛構的智者們的問題與思索,激發出對書的權威性解讀。這曲愛與哀之歌,首先是一部字裏行間充溢著希望的書。它企圖讓我們去見證一個已被預先判決的諾言,見證它的誕生和它的最後時刻,亦讓我們旁觀苦痛在遭受迫害的群體中是如何層層加碼的,他們當中的受害者一代接著一代地抗訴。這是一則關於不朽之書的故事,時間在此打下了它的烙印。
《朝著海的方向》讓-克勞德·穆勒瓦著,王秀慧譯,湖南文藝出版社
小說講述了一戶窮苦人家的第七個也是最後一個孩子,侏儒小子揚帶著哥哥們逃離家暴的冒險之旅。一天晚上,揚意外聽到父母要把他們七個統統殺掉的對話。揚立即說服六個哥哥連夜朝著海的方向逃跑。社工、長途車司機、麵包師、乃至食人魔……每個與七名孩子有過交集的人,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各自所目睹的一切。
《男孩》馬庫斯·馬爾特著,黃雅琴譯,浙江文藝出版社
《男孩》是法國作家馬庫斯•馬爾特的長篇小說,榮獲2016年費米娜文學獎。男孩沒有名字,在法國南部的森林裏長大。母親死後,男孩在天性驅使下踏上旅途。他遇到了很多人:喪失愛人後心灰意冷的約瑟夫、行走江湖的藝人布拉貝茨、文采飛揚的斷臂俠士,還有愛瑪——男孩如姐如母的愛人。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男孩經曆了人類的極度瘋狂、大屠殺和所謂的文明。這是年輕靈魂的一段旅程;在懵懂間,男孩經曆了鑄就曆史的大小事件,並開始覺醒……
《奧斯坦德的夢想家》埃裏克-埃馬紐埃爾·施米特著,徐曉雁譯,中信出版集團
為了療愈情傷,一個男人逃遁到比利時北海之濱沉悶的城市奧斯坦德。他在那裏遇到女房東愛瑪女士,後者向他講述了不可思議的熾熱的愛情故事。是故弄玄虛的哄騙還是她真的是一位獨一無二的女性?本書收錄的五個短篇——《奧斯坦德的夢想家》、《完美謀殺》、《痊愈》、《誤讀》和《手捧花束的女人》——正是由秘密貫穿,每個角色都在秘密的漩渦中掙紮。他們是我們的鏡像,講述我們被秘密包裹的人生。
《溫柔的存儲》保羅·莫朗著,段慧敏譯,南京大學出版社
《溫柔的存儲》以一戰時期的倫敦為背景,塑造了三位個性獨特的女性形象,她們的故事如三折美人圖,使我們看到了至今仍未徹底改變的女性命運:克拉麗斯有著藝術家的品味和居於核心的主導力量,卻無法擁有完美的愛情;德爾菲娜在寡居後一步步走向毀滅,拒絕了回歸的可能;奧蘿爾最終在世俗生活與自然天性的衝突中孤獨地逃離。此書向我們展現了女性內心深處對於快樂、智慧與愛情的永恒渴望。此外,普魯斯特為本書所撰的長篇序言亦成為有關文學風格的經典論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