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首頁 > 外語 > 快訊
“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百度賽項東部賽區正式啟動

當前,生成式AI熱潮推動,人工智能正駛入發展快車道,複合型AI人才需求攀升,產教融合持續深化。3月25日,在泉城濟南,百度飛槳協同山東大學、濟南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共同舉辦飛槳院長高峰論壇暨“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百度賽項東部賽區啟動會。活動現場,山東大學-飛槳人工智能教育創新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濟南市市中區副區長張源,濟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楊景波,青島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在泉,山東大學團委書記薑炳剛,百度AI技術生態總經理馬豔軍,百度AI技術生態總監周奇等來自產學研各界嘉賓代表出席活動。

馬豔軍現場發表《“深度學習平台+大模型”產業智能化基座》主題演講,他表示:“過去十年是深度學習的黃金十年,大模型帶來AI開發範式變化與產業升級。百度研製了產業級知識增強文心大模型,飛槳支撐大模型的開發訓練和推理部署,使大模型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性能更強。深度學習平台和大模型,構築產業智能化基座,賦能千行百業。”

山東大學-飛槳人工智能教育創新中心掛牌,打造區域產教融合新範式

作為中國第三經濟大省,當前,山東正著力深化新舊動能轉換,通過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高校是教育、產業、科技、人才的重要結合點,山東地區高校積極投入產教融合。

山東大學-飛槳人工智能教育創新中心,由山東大學與百度飛槳合作共建,今日正式掛牌。中心聚焦“服務山東高校,鏈接山東產業”,致力於探索區域產教融合新範式,培養複合型AI人才,助推山東產業經濟發展。

未來,中心將以飛槳深度學習平台為基礎,結合山東大學在AI領域的學科優勢、研究團隊,融合教學場景和產業需求,開展前沿教育和科研工作。聚焦教育、醫療、生產、運動保健、電子商務、零售六大特色領域,為產業輸送AI算法工程、智能化項目谘詢兩類產業級核心人才,並聯動飛槳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讓AI在更多企業一線生產場景落地,助力山東產業智能化升級。該教育創新中心成為飛槳賦能山東AI人才教育的重要一環。

飛槳與山東還在企業、教育、開發者等維度展開立體賦能。在企業賦能中,百度智能雲(濟南)智算中心成功落地,是百度落地山東首個“智算中心基地”。在AI教學方麵,山東省內高校多位教師使用飛槳教學並開設學分課程。在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麵,百度飛槳、山東大學等聯合27所高校成立青島智能物聯網產才融合中心,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新機製。

持續深耕教育生態,激活AI人才發展“一池春水”

本次大會,飛槳還攜手山東大學、濟南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共同啟動了“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百度賽項東部賽區賽事。通過本次賽事的舉辦,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教,加塊培養高質量的人工智能產業人才與產業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同時,促進山東區域產業與高校深度打通,打造產學研用標杆,落實產教融合新模式新合作。

“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是一項麵向中國在校大學生的公益性賽事。大賽自2011年啟動後連續成功舉辦了十餘屆,在政、產、學、研界均取得了良好反響,已經成為全國軟件行業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頂級賽事。

作為我國首個自主研發、功能豐富、開源開放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台,百度飛槳長期以來深度賦能高校AI人才培養,從教學資源、工具與平台、服務三個層麵,圍繞學習、實踐、就業等環節,為高校師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資源支持。針對時下熱門的大模型領域,百度飛槳不僅邀請頂級專家授課,並助力開發者團隊參與興智杯等重大賽事取得傑出成績。

飛槳還擁有國內最大的一站式AI學習與實訓社區AI Studio,注冊用戶超過300萬。數據顯示,幾乎全國每一所高校都有學生在飛槳AI Studio進行學習;積累了400萬+實訓項目、每年80餘場比賽及15萬+數據集。

截至2022年底,百度飛槳已凝聚535萬開發者,服務20萬家企事業單位,創建67萬個模型,目前已為社會培養300萬AI人才。IDC發布《中國深度學習框架和平台市場份額,2022H2》報告顯示,百度穩居中國深度學習平台市場綜合份額第一。未來,百度飛槳將繼續堅持對AI人才教育的投入,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創新,賦能區域產業發展,為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力。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