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約詔安 助力振興:福建農大學子三下鄉實踐活動
beplay2網頁登錄訊
7月19日—21日,福建農林大學“鞏固脫貧成果,接力鄉村振興”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隊在講師楊誌堅和副教授馮金玲帶領下深入漳州市詔安縣,開展為期3天的水土保持相關調研活動。
詔安縣地處福建南端,是省內22個水土流失重點縣中5個一類縣之一。從“火焰山”到“常青山”,一路走來,詔安水土保持工作紮實推進,步履不停。如今,詔安已基本完成水保要求,成為水保基地、青梅之鄉。學習詔安經驗,水土保持人當先行。
抵薌城林場 學水保經驗
19日,實踐隊員來到漳州圓山林下林場和其碳彙教育基地,並提供建議。期間,隊員們檢測了林分情況和河流PH值,楊誌堅和馮金玲老師共同進行種植技術指導。馮金玲老師提出發展意見,其一可以結合科研理論實踐“森林康養”模式,其二可打造水保示範園,其三可建成青少年生態科普中心,推廣林木知識,獲得經濟效益。
在漳州市水利局,隊員與總工程師蔡誌偉等負責人進行交流,了解漳州全市水土保持工作開展情況,即主要以“進黨校、進學校、進機關”等為特色,坡改梯工程、崩崗治理為主要治理手段開展工作,成效十分顯著。這些資料為隊員提供了參考方向,在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入青梅之鄉 助產業升級
在詔安,隊員與水保辦主任許一駒交流,並進入龍頭企業福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了解現況。彼時,許主任介紹了水保措施,即“山頂戴綠帽、山腰綁果帶、山腳穿竹鞋”,並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維護成果。
同時,隊員們在福益食品有限公司嚐試全身消毒,在車間內用機器封裝濕梅。雖是第一次體驗,但隊員們都感慨萬分,體會到青梅加工的不易。楊誌堅老師介紹了學校相關的科研活動,建議可與高校達成合作,啟用半機械化種植模式,提高效率。
尋紅色足跡 續曆史篇章
在詔安縣紅星鄉,隊員一路上山,見到了“水保第一碑”和昔日“火焰山”。如今山頭樹木已鬱鬱蔥蔥、枝繁葉茂。見者無不感歎這些年來水保工作者兢兢業業、迎難而上的精神。隨後,隊員繼續前行,來到烏山紅色曆史展覽館。館內眾多關於當年解放詔安等介紹引得隊員駐足觀看,深深思索,紛紛感歎要以史為鑒,接受紅色教育的同時,更要保護好詔安紅色資源,賡續紅色基因。
本次活動使隊員深刻了解基層水保工作現狀,實現“科技下鄉”,感悟頗深。今後,實踐隊員也會繼續紮根於水保宣傳第一線,以青春之名築起紅色夢想,助力鄉村振興。(編輯:李小霞 通訊員:辛尚錚 蔡欣彤)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