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師範大學: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4月21日,閩南師範大學弦歌廣場前,學生翻看著十年間的書籍,古琴、茶藝與書法音藝交彙,閩台文化體驗融入其中,學生或停駐閱讀,或踱步欣賞,2022年讀書文化節“拾年相伴 ‘閱’享未來”“閱讀+”文化活動正在進行。
近年來,閩南師範大學紮實開展學風建設,傾力打造了一張關於閱讀的“文化名片”——讀書文化節。如今,讀書文化節已成為推動閩南師大學子全員閱讀的重要引擎。本屆讀書文化節用“行為藝術”觸發思考,用“閱讀的姿勢”、“流動與靜止的閱讀”等行為藝術,讓閱讀回歸初心,給生活更多可能,讓生活慢一點,讓閱讀慢一點,向學生傳遞倡導全員閱讀的正能量。
“閱讀+文化”,用文化撬動閱讀
學生工作處聯合圖書館圍繞迎接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開展“閱讀+”“拾”年書籍展。主展板以《千裏江山圖》、閩南文化作為靈感,異形的展板上穿插十個年份的立牌,以筆劃作為書架,擺放了十年間80本暢銷紅色典籍、現當代文學,將十年來中國的閱讀文化發展濃縮其中。“拾”意指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征程上走過的非凡十年,也暗指讀書要拾級而上,順著階梯一步步往上走,是一個不斷積累而又收獲頗豐的過程。展板上由古橋、河流、古厝構成“拾”字,進一步發揮學校所處的閩南區位優勢帶來的文化育人功能。展板呈現身著不同時代服飾的小人,以不同的姿勢在閱讀,彰顯“慢閱讀”的重要蘊意,同時小人的服飾體現了從古到今的變化,強調無論何時,閱讀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板邊設置書簽互動區,在賞讀完印上金句的書簽後,在空白區域續寫後半句,與名人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以文會友”,保存專屬於“閱讀+文化”的限定回憶。校團委在現場開展《麵朝大海春暖花開》“慢閱讀”詩歌快閃,20位學生漫步於展覽中心,以閱讀的姿態站定或行走,用快閃的方式展示“閱讀的姿勢”,傳遞詩歌名篇,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閱讀+藝能”,用美育激發閱讀
學校重視學生藝能的發展,將古琴、茶藝、書法等藝能培養寓於閱讀文化之中,開展“閱讀+”藝能展,發揮美育功能。文學院的墨蘊書畫協會以筆墨紙硯為載體,現場即興書畫創作,並展覽習作和古扇設計作品。泠音琴社現場演奏弦歌,展現中華古琴藝術與傳統文化,雲水茶藝協會以茶為媒,以茶結緣,結情會友,現場表演閩南茶藝節目,展示茶禮茶俗裏獨具風味的閩南特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感受藝術中體會閱讀的樂趣。通過開展“朱子集大成,經典通古今”福建省第五屆“正誼杯”古詩文大賽、“都來讀書”抖音讀書視頻分享活動、“科技強國 未來有我”21天講座打卡活動、春天裏讀閩茶詩、“百年正青春,璀璨新征程”第三屆福建省高校“學問杯”影評大賽、小逸杯 —“Book·思遇”創意攝影大賽、“奧凱杯”福建省大學生知識產權知識技能大賽以及閩南師大好書推薦展,在豐富的閱讀活動中滲透美育,通過經典導讀、競賽比拚、線上互動等形式,讓學生從學習經典中汲取智慧力量,從品味詩文中增強文化自信。
“閱讀+閩台文化”,用體驗感受閱讀
學生工作處聯合圖書館選取富有家國情懷的記憶遺產,開展“閱讀+”閩台文化展。現場陳列具有閩台文化內涵的歌仔戲劇本、見證華僑海外奮鬥史的“信彙合一”的僑批,為學生提供珍貴的感官體驗。邀請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高少萍進校園,講述漳浦剪紙的藝術魅力,現場傳授剪紙技藝;選取20個民國時期的閩南傳統吉祥滾印供同學們親身體驗,一同探索閩台文化中的瑰寶,感受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珍藏。推出“閩師薦書·好書同行”走進朱熹理學思想講座,設有書評投稿、篇章朗讀、閱讀分享會三個環節,特邀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寄博士推薦書目並進行閱讀分享,在多種體驗中感受閱讀文化的渲染。
同時,學校緊扣“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要求,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紮實開展學風建設,在4月份集中開展“學風建設月”活動,涵養閩師特色優良學風,在學生中樹立“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價值導向,培養具有閩南師範大學氣質的學生,增強學生“向上向善、開拓創新、敢拚會贏”的勇氣、底氣、銳氣,以班風帶學風、以教育樹學風、以管理促學風、以榜樣領學風、以活動倡學風,形成標本兼治,齊抓共管的學風建設新局麵,全力打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以優良學風迎接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全麵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閩南師範大學學生工作部(處)柯馨茹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