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科院、全國學聯、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在貴州大學落幕。福建師範大學共獲主體賽一等獎2項、三等獎4項,紅色專項活動特等獎2項、三等獎2項,“黑科技”專項活動恒星級、行星級、衛星級作品各1項。
參賽團隊返校後,福建師範大學校黨委書記潘玉騰、副書記塗榮第一時間看望慰問參賽師生,代表學校祝賀獲獎師生。潘玉騰指出,“挑戰杯”賽事是大學生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和實踐平台,我校參賽團隊在與全國高校的激烈角逐中勇於挑戰、斬獲佳績,充分展示了學校人才培養的顯著成效和師大學子的青春風采,希望相關職能部門和參賽師生進一步總結經驗,守正創新、勇攀高峰,在高水平創新創業競賽中再創佳績。
福建師範大學黨政高度重視“挑戰杯”賽事的參賽組織工作。備賽期間,校黨委副書記塗榮參加集中備賽活動、觀摩備賽演練、指導參賽作品,給予參賽師生極大的信心與鼓舞。各有關單位認真落實學校黨政部署要求,深度挖掘項目,充分整合資源,完善保障機製,強化全程指導,高標準做好賽事各項工作。
據悉,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搭建主體賽、“揭榜掛帥”專項賽、紅色專項活動、“黑科技”展示活動有機組成的“1+1+2”賽事整體架構,共吸引了全國2000多所高校的40餘萬作品、250多萬學生參賽,參賽高校數和學生數均創曆史新高。
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名單
獲獎等次 |
獲獎項目 |
參賽學生 |
所屬學院 |
指導教師 |
主體賽 |
||||
一等獎 |
知行田野:嵌入性視角下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探索——基於福建省8市3182份問卷調查的分析 |
黃嘉莉、陳思淇、趙丕雋、 孫崢、應鈺涵、鄧詩婷、 陳欣妍、韓向鐸 |
化學與材料學院 文化旅遊與公共管理學院 |
邱海鋒 盧玉棟 王昉荔 |
一等獎 |
城市更新行動背景下城市記憶的“守”與“創”——以福泉廈三地為中心 |
章宇樂、林子琪、孫賽文、 餘立凡、葉雪兒、黃鈺捷、 鄭筱童、高婷婷 |
社會曆史學院 地理科學學院、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 教育學院 |
黃建興 唐義 鄭舒翔 |
三等獎 |
寬色域顯示用高穩定鈣鈦礦量子點光學膜 |
盧奕軒、蘇家聖、莊恒昱、 陳芷諾、賴晨哲、林椿桐、 蔡媛、夏詩淼 |
物理與能源學院 地理科學學院、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
陳大欽 黃誌高 伏旭斌 |
三等獎 |
“說唱活化石”:活態傳承視角下海峽兩岸歌仔冊的研究與保護——基於閩台地區歌仔冊的調研 |
袁霖彬、林欣然、楊雨林、 周興琰、陳林媛、黃聰穎、 張佳雯、胡藝心 |
文學院 |
葉祖淼 黃科安 鄭將來 |
三等獎 |
從“毀林人”到“恢複者”:生態司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基於福建省森林資源替代性修複司法實踐的調研 |
胡記清、張偉銘、彭瑞芬、 潘嘉玲、徐樂榆、俞虹帆、 桑紫珊 |
法學院 |
施誌源 胡立峰 蘭希 |
三等獎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特派製度對共同富裕的推進機製——基於發源地南平市的深度調研 |
林欣芃、林少君、陳書語、 黃星淋、林煜昊、陳希言、 王添釋、黃紫欣 |
地理科學學院、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 傳播學院 |
祁新華 程煜 曹裕虎 |
紅色專項活動 |
||||
特等獎 |
福厝述黨史,古建展新顏:紅色基因助力古建築“活”起來的福州經驗——基於閩都紅色古厝的實地調研 |
謝彥、林木蓉、周鑫、 陳彥章、陳栩、何初琰、 李祺菁菁、任飛揚、 吳紫熒、陳揚帆 |
社會曆史學院 傳播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黃建興 虞永飛 林澤斐 |
特等獎 |
鳳鳴山海,石榴花紅:以紅色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路徑探析——基於閩東佘族紅色文化的調研 |
陳楠、楊顏僖、陳芬婷、 餘智強、孫婧怡、餘永宏、 田言、李蘭妹、何鹹韜、 胡卓冉 |
社會曆史學院 傳播學院 美術學院 |
黃建興 虞永飛 巫誌峰 |
三等獎 |
“冠軍搖籃”佳績創,女排精神代代傳——基於中國女排娘家“漳州”50年傳播女排精神研究 |
蔣欣彥、黃卓歆、陳欣怡、 陳靜、劉婷婷、周涵、 吳泉碩、蔡小涓 |
社會曆史學院 傳播學院 文學院 |
丘新洋 |
三等獎 |
紫陽清風勵後人: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朱子廉政思想傳承與廉潔文化構建 |
陳博洋、林欣芃、黃巧麗、 李遠超、毛景燦、林少君、 陳麗婷、廖生臻、黃梧晗、 徐禎暉 |
經濟學院 地理科學學院、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 傳播學院 |
葉龍祥 戴雙興 張俊傑 |
“黑科技”專項活動 |
||||
恒星級作品 |
基於穆勒矩陣OCT的指紋識別與加密係統 |
林煒昕、鄭浩翔、孔涵達、 邱玥如、劉欽、蘇穎 |
光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李誌芳 章小曼 李汪彪 |
行星級作品 |
基於外泌體拉曼光譜的新一代癌症早篩儀 |
李逸凡、俞彥清、黃潢、 張德春、吳暘旻、林晨璐、 曹琢、韓向鐸、廖曉琦、 塗雲妹 |
光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王靜 李永增 李雪芳 |
衛星級作品 |
智能化農業生產的未來——“翼農”仿生植保無人機 |
餘彤、範喆銘、曾鵬、 王海天、趙丕雋、李彤馨、 陳濤、林再梁、寧源徵、 謝莉媛 |
光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陳冠楠 郝誌龍 林兵 |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