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9日-11日,2024年圖像處理、智能控製與計算機工程國際學術會議(IPICE 2024)在中國福州舉行。本次學術會議主要圍繞圖像處理、智能控製與計算機工程等研究領域展開,旨在為從事計算機等相關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一個交流科研成果和前沿技術的平台,了解學術發展趨勢,拓寬研究思路,加強學術研究和討論,以期推動該領域理論、技術在高校和企業的發展和應用。
本屆會議由陽光學院、福建省空間信息感知與智能處理重點實驗室、空間數據挖掘與應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由空間數據挖掘與信息共享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福州大學)、AEIC學術交流中心協辦。福建省空間信息感知與智能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陽光學院智能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黃風華教授作為會議主席和主辦方代表做大會開幕式致辭並對參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共計百餘名師生通過線上與線下方式參與此次國際學術盛會。
黃風華教授致開幕式歡迎辭
會議開幕式合影
會議聚焦行業前沿進展和工程應用技術,圍繞圖像處理、智能控製、計算機工程等方麵展開,共含6場主旨報告、13場口頭報告及20餘件海報、產品展示。會議期間,約100餘位來自中國、美國、英國、伊朗、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亞等國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留學生、研究生參與會議。國內參會高校包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科技大學和江西理工大學等。本次會議邀請到了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周揮宇教授、美國聖奧古斯丁大學的Anu Gokhale教授、華南理工大學的劉亞俊教授、江西理工大學的Ata Jahangir Moshayedi副教授、廈門大學曾念寅教授和中國科技大學的Adeel Akram博士作大會主旨報告。他們就自己的研究領域,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共同探討圖像處理、智能控製以及計算機工程領域的前沿技術與發展趨勢。
在主旨報告中,周揮宇教授介紹了基於機器學習的帕金森氏症辨別方法,該方法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實現實驗白鼠的行動軌跡跟蹤、社會行為分析等,便於進一步區分正常白鼠和帕金森症白鼠。此外,周教授還展示了其團隊開發的用於生物標誌物分析的人工智能方法。Anu Gokhale教授的報告聚焦於人工智能輔助決策,強調了從數據中挖掘關鍵信息的作用,特別探討了人工智能在健康信息管理中的應用,並討論數據驅動決策如何支持產品、服務創新。劉亞俊教授則介紹了基於機器視覺和深度學習的製造過程係統設計和優化控製方法。Ata Jahangir Moshayedi副教授的研究提出了一種能夠簡化模型參數,以響應溫度、濕度和氣體密度變化的變化的數學方程,用於封裝傳感器響應,實現傳感器的跨場景和跨環境使用。曾念寅教授的演講針對現有基於進化轉移優化(ETO)的方法受到負遷移影響的問題,介紹了一種分層響應係統和多策略自適應選擇機製,以緩解上述問題。Adeel Akram博士則講解了基於人工智能的森林火災煙霧探測與預防技術,利用圖像處理技術和神經網絡算法檢測出給定圖像中的森林火災煙霧。
主題報告環節(Keynote Speeches,線上線下結合)
會議現場多國學者共聚一堂
茶歇交流與作品展示
口頭報告環節(Oral Sessions)
優秀報告頒獎環節
本次會議堅持國際視野,緊跟行業熱點,聚焦國家戰略,探討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為計算機等相關研究領域提供思想交流的國際平台,也為我校師生提供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據悉,福建省空間信息感知與智能處理重點實驗室依托陽光學院學科發展現狀和人才優勢,圍繞人工智能、空間信息處理的關鍵理論和核心技術進行研究,2023年度實驗室資助開放式課題16項,其中一般項目15項,重點項目1項;空間數據挖掘與應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自立項建設以來,以陽光學院為第一單位發表SCI/SSCI/EI收錄的高水平論文27篇、申請專利18 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4項、承擔縱向科研項目20項、企業橫向課題10項,實際到賬科研經費217.64萬,出版學術專著1部,獲得軟件著作權8項。未來,陽光學院將繼續瞄準國家戰略和行業升級轉型需求,深化“產業鏈辦學、價值鏈定位、場景化育人”的培養特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助力學校創建應用型大學標杆。
會議閉幕式合影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